被动沉思
沉思(有时候被错误的称为冥想)是种把所有心智和感觉都执着在某一特定目标的思维训练上。这个被欲求的东西可以是一个物质形象(如图片、人物、风景),一个念头(爱、眼神、信任、在意)或者什么都不是(没有对象的沉思)。在沉思中意识保持在:
1. 重点是主题;
2. 感知的水平。
沉思是诸多精神(强化灵性)训练中的一种,用来拓宽一个人对已知世界的进一步认识和更新。要感谢专注于非主流事物的沉思,它可以扩展并超越到人类有限的意识范围之外。这可以引导人全面发展能力,并且使个人逐步感受到他/她在灵性修为道路上的进步。因此,心中的疑惑和困扰获得圆满的答复和释怀,生理疾病的治愈,这种不求他力、源源不断生发出的心灵认知能力就给予沉思的人更多的可能性和力量。
“终极的复杂就是简单”——我常这么说。被动沉思证实了这一说法,因为它非常简单、容易和有效。一个人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知晓修行的基本方法都可以进行沉思修炼。沉思对已经开始训练的儿童的心智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果一个两岁大的孩子知道怎么去做,那么就值得鼓励他/她去练习。被动沉思会使一个孩子的智力、心灵和身体获得更全面的成长。
被动沉思有利和有助于每个人通向灵性发展的道路。作为一名宗教团体或者哲学团体的成员,或者是已加入某社会团体或者类似的组织并不是练习被动沉思的障碍。感谢被动沉思带来的好处,因为练习它的人逐步加深了自我认知能力,所以不论您是谁,只要肯练习,一样会受益的。
个性化的被动沉思,也就是说,它能满足练习的人们通向心灵发展之路的需求。在一个人的成长(他/她在意识领域的扩长)过程中,沉思的训练不断完善,以利于练习者能够达到最佳状态。这种进步是显著地体现出来的,每一个练习者通过这种练习都能达到理想的结果,这就是为什么说持之以恒的灵性修行是很有用处的。
因为基于不同的人来说,练习者训练的过程和结果也是因人而异的。因此,不要太在意他人如何进行沉思的方法以及结果,,除非是学习之用或者满足好奇心。
如何使被动沉思是此处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