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皮囊里点心香吧 关注:14贴子:19
  • 9回复贴,共1

【被动沉思】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某位大师,对“静观”的详细解读。


IP属地:上海1楼2013-01-17 13:45回复

    被动沉思
    沉思(有时候被错误的称为冥想)是种把所有心智和感觉都执着在某一特定目标的思维训练上。这个被欲求的东西可以是一个物质形象(如图片、人物、风景),一个念头(爱、眼神、信任、在意)或者什么都不是(没有对象的沉思)。在沉思中意识保持在:
    1. 重点是主题;
    2. 感知的水平。
    沉思是诸多精神(强化灵性)训练中的一种,用来拓宽一个人对已知世界的进一步认识和更新。要感谢专注于非主流事物的沉思,它可以扩展并超越到人类有限的意识范围之外。这可以引导人全面发展能力,并且使个人逐步感受到他/她在灵性修为道路上的进步。因此,心中的疑惑和困扰获得圆满的答复和释怀,生理疾病的治愈,这种不求他力、源源不断生发出的心灵认知能力就给予沉思的人更多的可能性和力量。
    “终极的复杂就是简单”——我常这么说。被动沉思证实了这一说法,因为它非常简单、容易和有效。一个人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知晓修行的基本方法都可以进行沉思修炼。沉思对已经开始训练的儿童的心智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果一个两岁大的孩子知道怎么去做,那么就值得鼓励他/她去练习。被动沉思会使一个孩子的智力、心灵和身体获得更全面的成长。
    被动沉思有利和有助于每个人通向灵性发展的道路。作为一名宗教团体或者哲学团体的成员,或者是已加入某社会团体或者类似的组织并不是练习被动沉思的障碍。感谢被动沉思带来的好处,因为练习它的人逐步加深了自我认知能力,所以不论您是谁,只要肯练习,一样会受益的。
    个性化的被动沉思,也就是说,它能满足练习的人们通向心灵发展之路的需求。在一个人的成长(他/她在意识领域的扩长)过程中,沉思的训练不断完善,以利于练习者能够达到最佳状态。这种进步是显著地体现出来的,每一个练习者通过这种练习都能达到理想的结果,这就是为什么说持之以恒的灵性修行是很有用处的。
    因为基于不同的人来说,练习者训练的过程和结果也是因人而异的。因此,不要太在意他人如何进行沉思的方法以及结果,,除非是学习之用或者满足好奇心。
    如何使被动沉思是此处所述。


    IP属地:上海2楼2013-01-17 13:47
    回复

      以一个脊柱自然直立的姿势坐在一个舒适的地方。您可以坐在一把椅子上,脚踩在地上,膝盖与脚保持合适的角度;或者双腿交叉的坐在地板上;或者(如果您已经熟练了)两腿盘坐在地上。最重要的是您应该保持着能沉思几十分钟都不会感到不适的姿势。
      如果您更喜欢躺着,那么这种姿势也适合这个训练。但是这样更容易睡着。如果您选择躺着的姿势,最好不要侧躺,而是没有枕头双手双脚伸展的平躺。类似这样的姿势身体应该不会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
      这个练习在它的名字中包含了最根本的指示——被动。意识要被动,就是不去思考,但也不是昏沉。
      一个正常人的脑子在不睡觉的时候一般都是在活动状态(思考、创造、解答等等)。在这种状态下的思考,当觉察到外界的刺激,自动阐述就产生了。人类的意识也可以休息的,好比按钮开关关掉的模式。人脑意识处于开启状态时,这两种模式几乎总是占绝对多数时间。
      还有第三种状态,处于这种状态时意识起不了现行——就是一种完全被动的清净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智力并不活跃,也就是说,它不思考也不接受任何感官的刺激。这种状态可以持续几秒钟,徘徊在日常意识和做梦的边界。也许您能在清醒时回忆起发生了什么。一方面您发现仍然在做梦,另一方面,您知道虽然那仍然是个梦,但可以轻易地用意识觉知它。这种精神状态与意识被动很相似。
      首先生成和保持一种完全的智力被动状态似乎是很困难的,所以它要求练习。一个平常人会说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一个人“不是在思考就是在睡觉”。对初学者这是事实,试图做“智力休眠”的尝试大多数都会使他/她入睡,尤其当那个人是躺着的时候。但是要知道“熟能生巧”,一个人通过规律的练习最终是能够达到目标的。
      闭上您的眼睛,注意力集中在头脑中生灭的念头。但是——记住这个练习中最重要的关键——不要跟着想法走也不要造作他们。根本就不要想,专注于不思考(但是不要用意志强行掐断“思考”)。意识是完全被动的。做一个完全漠不关心的旁观者,任凭念头起伏不断和外界对您感官的刺激。
      每当您发现在跟着一个念头走(您在思考),立刻离开它并恢复到被动状态。在完全的被动状态下看着念头来了又去(没有丝毫兴趣)。这个行为堪比脑子一片空白的看着流动的河水,因为您在看着它而它却丝毫不能吸引您。
      最初,当您开始做被动沉思时,可能发现您可以做到几秒钟的意识被动很多次。然后您发现跟着念头走了,就好像它在牵引您。


      IP属地:上海3楼2013-01-17 13:47
      回复

        后来,随着您练习的继续进行,心地清净的时间就会变的越来越长。
        最初您的脑海里满是混乱的来了又去的念头。随着继续的练习,那些念头的数量就会日渐减少了。您将越来越少被感官刺激吸引,所以内心会变得越来越宁静。您将处于只残留一个念头的状态——“不要想,也不要关注于任何感官刺激”。(实际上,不用任何包含“不”字的表达是更有利的,因此用“意识完全的被动”会更好)。
        当这“最后残留的一念”消失时,在之前的某个时间闪现过的清明觉知开始现形。有些人(尤其是那些早前有过类似练习的人)可能在刚开始被动沉思时就可以看到灵性之光的闪过。
        当练习被动沉思时可能会听到声音,但不是用耳朵听到的。这些声音就像是灵性之光的闪烁一样都是亚姆的证明。亚姆永远是在当下,但被亚姆行为左右的意识往往注意不到任何亚姆流出的信息。当意识变得沉寂、被动时,亚姆流出的信息就变得明显了。意识接收到的第一个信息就是上面提到的声音和光。意识变得越被动,那么就能感知更多来自于亚姆的信息。
        意识越好的保持它的被动状态,就能越好的感受到充满灵性和爱的亚姆的体现。那么被动沉思就能转换为灵光与爱的沉思。
        当爱的沉思开始时,您已经不再需要任何指导就知道目标在那里了。
        您还是在做同样的沉思,但它已不同于初级阶段的那个沉思,因为现在它已经转变为冥想了。当意识让路,灵性和爱显现时,您就进入了冥想状态(没有想法,没有幻觉)。如果您去进行脑电波检查,它将显示您在一个Delta状态。
        当意识完全停止了它在脑中的活动时,冥想就开始了,但它不是睡觉。意识完全的被动,但对心智的变化有察觉。对于什么是冥想,不可能给出详尽理性的解释,因为它的产生超出了意识的范畴。


        IP属地:上海4楼2013-01-17 13:48
        回复
          【能量练习】
          一旦决定要做能量练习,您可以选择一个学派并且遵守它的指导。另外,您还有另一个选择——可以通过短期试炼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一套练习方式。这个比您想象当中的简单。如果想做,那现在就开始吧。
          起立,闭上双眼,放松并集中注意力。首先,使您的注意力集中于体内的能量流,而不是动作或者肌肉。在您收获喜悦之前最好不要管其他的练习者怎么做(忽略它)。最重要的事就是使自己平静并全神贯注于在体内的能量流及您与外界的能量循环。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在感觉而不是指挥能量,这样做会更有益。
          当您全神贯注于自己体内的能量流动的时候,会逐渐感觉肌肉也想动。由它去吧,让身体自然地随性而动。只要您将注意力高度集中于能量上,那么至于怎么做运作(比如优雅的,同步的等等)并不重要。身体自然会选择一种运动方式使您更好地去感觉能量,能量水平也会同时提高。您可以把它想做是感觉能量的一种沉思。
          沉思,想象,能量练习都是人类灵修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有规律的练习可以使人们彻底的修成正果。结果就是思维更敏捷,更富有创造力及更平和,随着体能的回复与返老还童成为现实,身体也回归到了究竟圆满的状态。这种修行所衍生的结果之一就是改变了在人与那种叫食物的物质之间的依赖性。这会导致饮食需求的消失,因为食物已变得毫无意义了。
          修行者会成为具备高度灵性的生命体,这使他/她的身体自然地散发越来越多爱的能量。在非物质世界里这种人被称之为“光明”之躯。这时关于进食或禁食的偏执已不复存在,这个问题对他们来说已经毫无意义了。


          IP属地:上海5楼2013-01-17 13:51
          回复

            【意识进食法】
            意识进食(CE)法是人们实现辟谷断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在恰当的时候以恰当的量满足您身体确切的需求(身体真正所需)。
            以下是如何实现的步骤。假如您感到饿了。请依照以下建议来做。
            1. 停一会,放松身心并问问自己:“它(饥饿)是什么?”现在,用直觉来感受答案,不要想原因,因为您需要直觉的感受。直觉越多,思维过程就越少,意识就会越多地呈现出来。思考的过程(思维,意识的头脑活动)是一个较小、较受限的意识界。人需要超越它,以便更加了解身心。所以,用直觉来感受答案。饥饿感很可能在这个阶段消失,如此就完成了意识饮食。
            另一个可能性是,会出现一个幻象或情绪,因为当尘封的情感、思想、思维机制涌现,会首先被视为饥饿的感觉。如果是这种情况,而且您开始吃东西了,那些感觉将被食物掩盖并重返您的内心。
            2. 您仍然感到饿吗?那么继续下一步。问问自己,您想吃的是什么。筛选不同的食物,并用直觉来感受什么食物最吸引您。找到后,想像几秒钟——您在吃它。想像它在您嘴里和胃里的感觉。再问问自己“它是什么?”并用直觉来感受答案。如果饥饿消失,您就可以到此为止了。在这个时刻,可能出现一些幻象或非凡的想法,能帮助您更了解自我。沉浸其中,让它们充分穿过您,用整个身心好好感受,这样您会更清楚其由来。这些消失后,您将不再有饥饿感。
            3. 如果身体确实需要一些食物,饥饿感不会在这个阶段消失,得继续意识进食这个过程。吃下您觉得身体需要的食物,但要用意识来做,用直觉来感受自己的一举一动,如何取、如何切、如何煮、如何准备等等。用直觉仔细观察自我(深深感受自我)。继续把注意力集中在同一个问题上:“它是什么?”用您的直觉等待答案(是直觉在回答,而非头脑)。在这个阶段饥饿感可能消失,幻象或不寻常的想法可能出现。如果什么都没发生,那就继续下一步。
            ·现在您正坐在想吃的食物面前。慢慢拿一片,用直觉来感受您每个细小的举动和身体反应,时刻观察自己。把这片食物放在鼻子底下,闻一闻。在气味中陶冶自我,并打开您的直觉,搜寻“它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您需要用直觉来感受这个答案,而非运用思维。再一次,可能会发生同样的事:要么饥饿感消失,要么情绪、幻象、想法出现。如果不是,请继续。
            5. 现在咬一口食物。含在嘴里,并沉浸其中,好好用直觉感受。感受所有的思维、身心反应。用直觉感受、感受、再感受,只需观察,而非思维。
            6. 下一步,非常重要,长时间咀嚼,不少于3分钟;越长越好,在极端的情况下,甚至咀嚼数小时。往往3到6分钟就足够了。只有在它变为液体并改变了味道的情况下才咽下去。记住,您咀嚼的食物将有一次或更多次的味道改变。千万不要在它还没有改变味道之前咽下去,否则它就不是意识进食了。用直觉感受、感受、再感受,只需观察,而非思维。咀嚼时您可能会开始感到恶心的味道,难以下咽,那么就把它吐出来。
            ·继续这样处理每一口食物,直到您感觉饱了。这样做是确保您满足所谓的“身体真正所需”(对特定物质的需求,不管身体用它来做什么)。
            用意识进食法,您时刻都对经历的过程非常清醒。当您感到饥饿或口渴时,就可以开始这个过程。当您继续意识进食时,会发现其中的真谛。如果它并非身体真正所需,您就不会强迫身体吃它不需要的东西。对身体最好的照顾就是,在恰当的时间以恰当的量供给它所需要的东西。
            运用意识进食法,您是有意识地成为辟谷断食者,没有对抗或误解,也不会经历很多曲折。您会发现自己的身体、地球和您的内心之间真正的关系。当食物最终停止在这个关系中扮演角色时,它自然变得没用,然后您会放下它,因为它在地球生命这场游戏中已经无足轻重。
            意识进食,是让我们更加了悟本我的途径之一。本我在我们的身心显示越多,我们的思路越宽,看得越清楚、直觉更敏锐、了悟更深,那么问题就越少。换句话说,您的确什么都不需要,因为您就是一切的源头。您只需要让源头自我展现。
            在日常情况下,本我被头脑的思维所抑制。意识进食及其他意识技巧,让思维更沉默、更被动,因此,才能接受一直存在的直觉的声音。因为直觉(超意识)与本我直接连线,它知道所有的事;可以解决任何问题;满足您一切所需。
            意识进食、意识睡眠、意识说话、意识……不论是什么样的意识练习,都会使您更加了悟,得以扩展自身所处的意识界。当您使之充分扩展后,将不再有任何疑问,因为您将真正了悟。在这种情况下,成为食气者、食光者,甚至不需呼吸、不受温度影响等,将易如反掌。


            IP属地:上海6楼2013-01-17 14:2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