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风情吧 关注:105贴子:781

【历史·书籍】彝族史要·易谋远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祭祖。对于本书所述彝族源流问题异议很大。不过没关系,毕竟祖先们的事不是一日两日就可以调查清楚的。我们做的只是了解,并吸收有用的。


1楼2013-01-17 10:24回复





    2楼2013-01-17 10:27
    回复
      2025-07-15 02:29:38
      广告






      序言结束,以下为内容简介和目录


      3楼2013-01-17 10:36
      收起回复










        4楼2013-01-18 09:09
        回复


          本书内容很多,将近890页,所以更新速度不会很快,望见谅


          5楼2013-01-18 09:10
          回复










            6楼2013-01-18 15:39
            收起回复
              如果按这个说法,汉族彝族应该是同一祖先?


              8楼2013-01-18 15:55
              收起回复
                语言上彝族是印欧语系,汉族是汉藏语系。“根据体质人类学的研究,彝族中有一支部族有高加索人种的特征”


                9楼2013-01-18 16:30
                收起回复
                  2025-07-15 02:23:38
                  广告
                  昨天在网上看到一个德国砖家指责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破坏家庭,他说再过若干年,中国就会没有人了,中国就要亡了。这才叫大放厥词


                  10楼2013-01-18 17:27
                  收起回复
                    94年出版的《中国民族博览》说,“彝族人种外来”是某些西方学者的论调。中国国内有卢人,卢戎人,古濮人,僚人等多种说法。49年以后,大多数人认为是古羌人的某些支系与彝族有渊源。


                    11楼2013-01-18 19:37
                    收起回复










                      12楼2013-01-22 21:30
                      回复






                        后面是古彝语与汉语音、意相似表。明天再来发


                        13楼2013-01-22 21:34
                        收起回复






                          14楼2013-02-02 11:51
                          收起回复


                            15楼2013-02-02 11:58
                            回复
                              2025-07-15 02:17:38
                              广告

                              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在四川彝区试行的《凉山彝文规范方案》。规范彝文方案从原来总数近万和常用的千多字, 简化为统一的从左到右横写的819个单字, 取消了大量同音字, 成为笔画简单、易学易记的纯表音的音节文字,见下页附表《彝文规范字表》。现只谈老彝文, 它不完备、不统一、不通用、使用范围狭窄, 尚未发展为广大彝胞日常的交际工具, 但确是历史悠久的文字。因为它与汉文的远源同出于刻划文字, 或曰刻划符号; 在它们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 在形、声、义上都循着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等六书的造字条例规律, 仅由于彝文后期发展缓慢, 以致形声未形成完备的系统而已。复因它在形体结构上与汉文基本一致, 同样可分笔画、偏旁、部首、部位、笔顺。对此, 彝族学者王正贤曾有论述, 现摘发如下:
                              1) 笔画。
                              彝文笔画分为点和线, 是各种形状的点和线。就点而言, 其形有方、圆、顿、逗, 点位分左、右、上、下、中、仰、俯。就线而言,其状变化特多, 有横、竖、撇、捺、挑、折、勾及其他等类。横线有长、短、波; 竖线为长、短、弯; 捺线具斜、平; 挑线除斜、平外, 尚有竖挑; 折线中带横、竖和撇; 勾线之状特多, 有横、竖、弯、斜、卧等10余种。
                              2) 偏旁。
                              偏旁是合体彝文的结构单位, 不管左、右和上、中、下, 皆为偏旁。偏旁合体时, 笔画形状有的变化, 有的则不变化。要分清彝文的偏旁, 目前尚有一定的困难。这是因为彝文向来为手抄, 有很多字各地写法不一, 就在同一地区写法也各有异。
                              3) 部首。
                              彝文有部首, 大部分有表音成分, 少数分为形体。部首是偏旁, 偏旁不都是部首,偏旁的数目远远大于部首。目前人们对彝文部首的处理比较混乱, 数目的悬殊也较大。
                              4) 部位。
                              彝文结构分为上下、左右、内外、交叉、品字等类, 一字一形, 面貌殊异。彝文很讲究间架结构, 无论是独体字或是合体字, 其空间部位都必须注意配合得当, 以方正为原则。
                              5) 笔顺。
                              彝文的书写笔顺, 一般都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先中I可后两边,先外后里再封门,先横后竖,先横后撇,先撇后捺。彝文的形体结构演变不如汉文大,或者基本没有演变,尚处于大体相当于汉字的甲骨文和金文的阶段。
                              可见, 彝文和汉文不仅有某些同源关系, 而且两者同属于“ 方块字”类型。而从文字起源、发展、演变的历史规律看,“方块字”这种类型的文字是中国古老的民族文字之一。还须强调指出,弄清了彝语和汉语、彝文和汉文都有着某些同源关系后,我们从语言文字的角度来研读彝、汉文有关彝族的文献记载时,就不难发现彝、汉文古籍凡涉及彝族历史、哲学、宗教、语言、文字等方面的内容都有相似的记载。举如:彝文古籍传述彝族进入文明时代的民族始祖武洛撮,其时间、地点和事迹都与汉文古籍记载的蜀王蚕丛相似;彝文古籍《洪水泛滥史》传述的洪水,其时间、地点、人物和历史事件都与《华阳国志·蜀志》记载的蜀洪水相似;彝文古籍大量记载的蜀洪水遗民之首领笃慕, 其时间、地点和史迹都与汉文古籍记载的蜀帝杜宇相似;彝、汉文古籍都有彝族传统历法为阴阳合历的记载。如此等等,本书将在后面有关章节中加以具述。所以, 研究彝族史,彝、汉文献同等重要。因此,本书在引用彝文文献时,对它的历史价值不持怀疑态度,而是将它的历史价值与汉文文献的历史价值视作同等重要的。这是顺此要加以说明的。现在,再回过头来着重谈老彝文的创制和演变。彝文是彝族古代先民由于在生产实践和生活中的需要而创制的,是彝族古代先民集体智慧的结晶,这是无疑的。但因彝族古代先民中的毕摩,对搜集、整理、研究和发展彝文有功,故他们被视为彝文的
                              ——————————————————————————————
                              ① 王正贤( 彝族) :《叹耄·彝文·文献》, 载《彝语文集》, 贵州民族出版社,
                              1993 。


                              16楼2013-02-02 11: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