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
资讯
视频
图片
知道
文库
贴吧
地图
采购
进入贴吧
全吧搜索
吧内搜索
搜贴
搜人
进吧
搜标签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
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
0
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
补签
。
连续签到:
天 累计签到:
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2月08日
漏签
0
天
廖昌永吧
关注:
4,633
贴子:
101,811
看贴
图片
吧主推荐
视频
游戏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117
回复贴,共
4
页
,跳到
页
确定
<<返回廖昌永吧
>0< 加载中...
回复:【永叹调】“缘”来如此!---- 廖粉丝追“星”记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儒雅天籁
青歌评委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周末品味海洋妹妹的:“缘”来如此!---- 廖粉丝追“星”记,真像读一篇惊心动魄的小说似的。
“那一天,从家到上海大舞台,我几乎使用了城市里所有的主要交通工具,......”
“为了这一刻,我折腾了整整24小时。......”
被海洋妹妹执着的精神感动!
这一切缘于廖老师音乐的魅力。
Ombra_mai_fu
音协当家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看了海洋的故事,就想起一首著名的古筝曲《战台风》。记得读大学时,每次文艺晚会的压轴节目就是一位女同学的古筝及其保留节目《战台风》。为了顶一顶咱们的模范调调海洋同学”与天斗”的**精神,下面贴一个王昌元的《战台风》(1975现场版)。王昌元老师及其父亲王巽之教授都是“咱们上音”的老前辈哈。
王昌元1965年创作《战台风》时,还是上音的在校学生。
蓝色海洋1224
风雅歌者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第二场:2011年11月26日 北京 国家大剧院 《塞尔维亚理发师》歌剧
关键词:幸运门票
蓝色海洋1224
风雅歌者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这就传说中的幸运门票, 我坐在7排17座。
关于它的故事,请耐心静候剧情的进展。
(未完待续)
迷迷之声
吧主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剧情将如何进展?有哪些人物登场?——哥德巴赫猜想!
冰海1964
青歌评委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楼主压箱底的宝贝太多了,让我深感粉廖路上任重道远。。一句话勇往直前不回头!
儒雅天籁
青歌评委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我也喜欢冰海签名档这张廖老师的照片,廖老师的这张照片,儒雅俊朗,温润如玉。
儒雅天籁
青歌评委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我的签名档这张廖老师照片好可爱哟!
迷迷之声
吧主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静等下回分解
蓝色海洋1224
风雅歌者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也许真不该一时头脑发热,给自个儿挖了这么大的一个天坑。
很久很久没有玩填文字的游戏了,那铲子早已经绣得不成模样,临终打磨它也不光。
这如何是好呢?
啊!吧主还给加了精,看来的真应该改名叫亚历山大了。
亚历山大,事已至此,只好硬着头皮上了。
继续。
蓝色海洋1224
风雅歌者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第一次”遭遇到的台风的突然袭击给我留下了不浅的“后遗症”。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以后每次去看廖老师的演出,定下行程后,首先要关注的就是当地的天气。夏天有台风,冬天有大雾、有风雪。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永远渺小,无力与其抗衡。尽管现在科技发达,可以提前预报,但是等到它们真正降临的时候,除了躲和等,人们还是拿它们一点辙都没有。况且这次的目的地是北京,远隔千山万水,万一遇到老天爷再次发难,别说动车,就是有高铁可能也于事无补了。
又到临近出发的日子,每天除了密切关注北京的天气预报,心里还默念祈祷,把能够想到的古今中外所有的神灵菩萨都拜了一遍。也许是临时抱的佛脚也管用,也许是老天这次原本就不打算再折腾我,一路顺风顺水,不但天气不错,连来回的航班都是准点起飞和降落的。这一点实在太难得了。常飞的朋友应该知道,尤其是下午的航班,延误个30分种一个小时算是正常的了。
蓝色海洋1224
风雅歌者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毫不夸张地说,我是怀着陈焕生+刘姥姥的心情走进大剧院的。已经习惯了小城市的小山小水、低楼矮房,猛然间置身于如此宏伟壮丽的建筑物内,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和新奇。望着头顶那潺潺流动的湖水,一瞬间产生一丝目眩,心里悄悄地冒出一个念头:这要是漏水了该怎么办?(杞人忧天!)
走进歌剧院,很快找到座位--7排17座。虽然在面对着舞台偏左手的这一侧,但视线绝佳,因为我的右手边就是走道,前方没有任何遮挡,所以大剧院把摄像机的位置也摆在了那里。现在大家在网上看到的大剧院录制的《理发师》就是从我的座位的右边再间隔一个座位的地方录制的。
在这位置绝佳的座位上坐好,随着开演时间的临近,心跳开始按耐不住地加快,心里突然又冒出一个念头--廖昌永今晚能出演吗?会不会出什么意外临时换人? (台风的后遗症害人不浅啊!)...... 当听到从侧幕条内传出的那熟悉的“啦啦啦来啦”时,一颗悬着的心“啪嗒”落回了肚里。活生生的费加罗,终于出场了!
有关廖老师演出的精彩实况,已经有太多的调调们写了太多的美文,我这把生了锈的小铲子就不在这里乱填土了,只写一点点感想和体会。
这是我看的第一部西洋歌剧,以前绝不可能想到身为乐盲的我有一天会大费周章打着飞的来首都看它。因为在我的印象中,西洋歌剧是高高在上的阳春白雪,与普通百姓的生活相距太远。但是在看这部《理发师》时,我全然没有感到我是在看一部以前想象中的听不懂唱词、剧情晦涩难懂、会让人打瞌睡的西洋歌剧,配合着舞台的左右和上边打出的中英文字幕以及事先看的故事介绍,我的感觉和看一部用唱而不是说的话剧没什么两样。这部歌剧完全可以作为西洋歌剧的入门剧目推介给普通大众。大剧院版的这部《理发师》更因为精美独特的舞台设计,马泽尔大师精彩绝伦的指挥以及演员们精湛的表演而堪称典经。
蓝色海洋1224
风雅歌者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随着剧情的进展,演出高潮迭起,观众们的情绪也被带动起来,坐在我前面(6排19座)一位女观众激动得时不时高声呼喊“廖昌永!廖昌永!” 哦,原来是粉丝啊。从来没有如此近距离地见过这么激动的粉丝,感觉很新奇,一时间忘了自己也是粉丝,也全然没有预料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剧中休息,我坐在座位上看进场前买的那本节目介绍的小册子,突然,一个长长的黑色的圆柱状的东西伸到我面前,吓了我一跳。 “对不起,能打扰您一下吗?” 一位身穿红衣的女孩手持话筒,身后跟着一位小伙子,肩上扛着摄像机,镜头正对着我。 “妈呀,这是要采访我?” 我一边心里忍不住喊妈,一边故作镇静,微笑应答。但是主持人的第一个问题就一下子把我打蒙了:请问你对今晚的指挥和乐队有什么看法? 指挥?乐队? 有什么不同吗?我一个乐盲,除了知道什么是自己喜欢的和不喜欢的,那些专业的音乐知识我啥都不懂,能有什么看法?这该如何回答?霎时间脑海里一片空白,只得含含糊糊地说了几句,具体说了什么早就记不清了,唯一能记得的就是心脏在怦怦狂跳,双颊因紧张而涨得通红,脸部的表情也变得越来越僵硬,双腿开始止不住地发颤,心里一直说你别再问了,便便那主持人明明看出了我的窘态,依旧不依不饶,一连提了好几个问题。最后好像是问了一个有关演员的问题,我也不管是否答非所问,本能地答到:“我是廖昌永老师的歌迷,我是因为他才来看这场演出的。” (后一句说没说,现在也记不清了。)总而言之,这突如其来的被采访,因为自己糟糕的表现而真希望它从来就发生过。第一次做一件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往往总是以失败而收场。事后想想,其实很简单,以不变应万变,不管主持人问你什么,只要说出你心里最想说的就可以了。(马后炮!)
蓝色海洋1224
风雅歌者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因为看到有人来采访我,坐在前排的那位激动的女观众就时不时地回头看我,于是听到了我的这个回答。等主持人走后,她转过头来,试探般地问:你也是廖迷? 我微笑着不好意思地点点头,仿佛被人看穿秘密似的。这时坐在她左手边的一位身穿白色上衣的女孩也转过来,我们简单地交谈了几句,得知他们都是百度廖吧的成员。“贴吧啊,我经常去的,我所有的有关廖老师的信息都是从贴吧获取的...... 很高兴认识你们。”生性不善交友的我,礼节性地回答着,内心除了因为这奇迹般的相遇而有些小小的激动外,完全没有想到询问她们的名字(贴吧ID)。
回到家上网才得知那两位廖迷在贴吧的ID:一位是@咏唱调68,我们可敬可爱的静静老师,另一位是廖吧的新晋小吧主@迷迷之声,和她们一同来的还有其他几位,他们就是目前闻名廖吧的永叹调记者团的诸位成员。我不但偶遇了“同行”,我还非常荣幸地见证了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因为那一次也恰好是该团成立后组织的第一次现场观摩和采访。
缘分就是这样来的,这样开始的。
蓝色海洋1224
风雅歌者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最后再啰嗦几句,强烈表扬一下国家大剧院。它当得起用“国家”这两个字做定语来冠名。除了建筑物本身,从管理、服务到观众的欣赏水平以及观剧礼仪,一切都堪称国家级的。我最在意的一点,也是许多人都非常无法容忍的在演出开始后还有人陆续进场情况,在这里看不到。看了那么多次的现场,只有国家大剧院能做到这点。毕竟,“国家”这两个字是不能随随便便用的。
常常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我才会对首都人民深感羡慕(没有妒忌没有恨),因为他们可以随时随刻在国家级的艺术场馆欣赏到自己所喜欢的高水准的节目,不像我们,看一场演出要千里迢迢打飞的来。 所幸,我们这里有蓝天!(老天爷有时还是蛮公平的。)
美好的事物总是转瞬即逝,当演出结束,看着舞台的大幕徐徐下落时,我的心里一直在喊:PLAYBACK! PLAYBACK! 让我再看一次吧!
本集故事完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