衿云若吧 关注:286贴子:14,245
  • 9回复贴,共1

【墨淅诗社——砚】龙榆生《论韵位安排与表情关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龙榆生《论韵位安排与表情关系》
(龙榆生先生《词学十讲》第五讲)


IP属地:山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13-01-15 20:21回复
      我国诗歌素来是讲究声韵的。韵脚的相谐,一则可使前后呼应,在五音繁会中取得调节的效果;二则表示情感的起伏变化,使得疾徐中节;三则利用收音相同,易于记忆,并引起联想。萧梁刘勰对声韵的作用早就有了精辟的阐明。他说:“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文心雕龙》卷七《声律》第三十三)“异音相从”属于句子中间的字调安排问题,必须四声更替使用,才能取得和谐。这是因为“声有飞沉,响有双叠,双声隔字而每舛,叠韵杂句而必暌,沉则响发而断,飞则声飏不还,并辘轳交往,逆鳞相比。”(同上)把每个不同字调安排得当,就可做到“声转于吻,玲玲如振玉;辞靡于耳,累累如贯珠。”(同上)张炎在论“字面”时,也曾提到“词中一个生硬字用不得,须是深加锻炼,字字敲打得响,歌诵妥溜,方为本色语。”(《词源》卷下)我们掌握了这个基本法则,就可以解决句法上的“声病”问题。要想把这些“振玉”、“贯珠”般的好句连缀起来,发挥绝大的感染力,就得进一步讲究韵位的疏密,怎样才最适宜于调节整体的相互关系,取得辞气与声情的紧密结合,达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的顶峰。由于唐宋教坊乐家广泛吸收了当时民间流行的新兴曲子,使乐坛上呈现着异样光彩;从而促醒诗人们注意吸取《诗经》、《楚辞》以逮汉魏六朝乐府诗与唐代大诗家在古、近体诗上的创格,穷究声韵的变化,以纳入各种新兴曲子中,遂能对韵位的安排极诸变态。大体说来,一般谐婉的曲调,例以隔句或三句一协韵为标准,韵位均匀,又多选用平声韵部的,率多呈现“纡徐为妍”的姿态。小令短调中,有如前面所提到过的《鹧鸪天》、《小重山》、《定风波》、《临江仙》等调皆是。在同一曲调中,凡属句句押韵的一段,声情比较迫促,隔句押韵的所在,即转入缓和。例如《浣溪沙》的上半阕句句押韵,情调较急;下半阕变作两个七言对句,隔句一协,便趋缓和。《鹧鸪天》除开首连押两韵外,皆隔句一协,那就更为从容谐婉了。至于《阮郎归》,则除下半阕变七言单句为三言两句,隔句一协,显示换气处略转舒缓外,馀皆句句押韵,一气旋折而下,使人感到情急调苦,凄婉欲绝。例如第四讲中所提到的晏几道《小山词》和下面所列举的两首词: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
    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
    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秦观《淮海居士长短句》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
    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
    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晏几道《小山乐府》


    这三阕同是表达迫促低沉情调,秦作尤为低抑悲苦。除韵位关系外,它那四个五言句子全用“平平平仄平”,平声字在一句中占了五分之四,就更显得情调的低沉,好像杜甫《石壕吏》中“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的凄音,和李白《菩萨蛮》的结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是异曲同工的。
      再看仄韵短调的韵位安排在原则上是否相同。全阕隔句押韵,每句落脚字平仄互用,从整个音节看来是比较谐婉的,例如《生查子》
    坠雨已辞云,流水难归浦。
    遗恨几时休?心抵秋莲苦!
    忍泪不能歌,试托哀弦语。
    弦语愿相逢,知有相逢否?
    ——晏几道《小山乐府》


    IP属地:山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楼2013-01-15 20:21
    回复


      西津海鹘舟,径度沧江雨。
      双橹本无情,鸦轧如人语。
      挥金陌上郎,化石山头妇。
      何物系君心?三岁扶床女。
      ——贺铸《东山乐府》
      由于每个句子上下相当的地位都用的仄声,就不免杂着一些拗怒的气氛。所以运用这个调子,除了改上下阕首句为“平平仄仄平”较为和婉外,还是适宜表达婉曲哀怨的感情而带有几分激切意味的。如《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李之仪《姑溪词》


        关于句中平仄和整个韵位安排,两个曲调是一致的。
        此外,有如《青门引》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
      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张先《张子野词》


        上下阕前两句皆连协,入后上隔两句、下隔一句才协,前急后徐,化短叹为长吁,别是一种情调。又如《天仙子》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张先《张子野词》


      你看,这前后阕中,除中间夹了一个七言平收句略为舒展语气,恍如长叹一声外,不都是句句押韵,到末了愈转愈急吗?两个三言对句,拖上一个七言单句,不也是显示伤春伤别,情急调苦的最好范例吗?又如《归田乐》
      试把花期数,便早有感春情绪。
      看即梅花吐。
      愿花更不谢,春又长住,只恐花飞又春去。
      花开还不语。
      问此意年年,春还会否?
      绛唇青鬓,渐少花前语。
      对花又记得,旧曾游处,门外垂杨未飘絮。
      ——晏几道《小山词》


      这上半阕只第四、五句隔句一协,下半阕则除最末两句连协外,皆隔句协韵,但只第二句平收,语气略为和婉,馀并仄声收脚,不是又在谐婉中夹有掩映低徊、回肠荡气的情调吗?
        一般说来,句句协韵的,也是韵位过密的,例宜表达激切紧促的思想感情,隔句协韵,也就是韵位均调的,例宜表达低徊掩抑的凄婉情调;后者尤以选用上去声韵部最为适合。我们再看《谒金门》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冯延巳《阳春集》


      全阕句句押韵,一句一换一个意思,步步逼紧,不是充分活衬出一个伤春少妇的迫切心情来了吗?


      IP属地:山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13-01-15 20:21
      回复

        携手看花深径,扶肩待月斜廊。
        临分少伫已伥伥,此段不堪回想。
        欲寄书如天远,难销夜似年长。
        小窗风雨碎人肠,更在孤舟枕上。
        ——贺铸《贺方回词》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稼轩长短句·遣兴》

          长调的韵位安排,由于篇幅愈长,须得铺张排比,有利于开阖变化的格局,那韵位疏密对表情的关系,就更显得重要,也更复杂得多。一般说来,凡是属于音节谐婉的调子,大多数是隔句一协或三句一协,而三句成一片段的格局,又多是用一个单句,一个对句组成。如第三讲所举《满庭芳》中的“山抹微云,天黏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是前对后单,《木兰花慢》中的“正艳杏烧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和第四讲所举《八声甘州》中的“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也是如此,不过在对句之上加了一个去声领字,每句收尾除《八声甘州》连用两仄较为拗峭外,馀皆平仄递收;再和整篇的两句一协统一起来,就显得奇偶相生,饶有夷犹婉转的姿态。如果遇到须押仄韵的长调也是三句成一片段,再安上一个韵位,如第四讲所举《水龙吟》中的“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一协,而且每句都用仄收,就显得格外挺劲,无复婉曲情致。接着:“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也是三句一协,因为第一句用了平收,也就略为和婉。接着:“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和下半阕的结尾:“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虽然前者四句一协,后者三句一协,句法上也有些变化,但每句都用仄收,就构成整体的清壮拗峭的格局,宜于表达豪爽激动的感情。
          还有的开端连协,接着隔句一协,仿佛五、七言近体诗押韵方式,它的音节是异常和婉的。例如:《风入松》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吴文英《梦窗词集》
          此音节是何等的轻柔婉转,极掩抑低徊之致,是最适宜于表达和婉情调的。再看南宋初期俞国宝描写西湖春色,也是用的这个调子:
        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
        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
        红杏香中箫鼓,绿杨影里秋千。

        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
        画船载取春归去,馀情付、湖水湖烟。
        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
        ——《宋词三百首》
        像这夷犹淡沲的音节态度,是和风光旖旎的湖上春游恰恰相称的。
          和《风入松》这个调子的声容态度有些相近而特显缠绵凄抑情调的,有如《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IP属地:山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楼2013-01-15 20:24
        回复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姜夔《白石道人歌曲》

          这上下阕都有三句成一片段处,对声韵上的处理,是和《满庭芳》、《木兰花慢》、《八声甘州》等调相同的。但整体的句法变化较多,特别显得悲凉掩抑。两结三用平收,更显得凄咽低沉,哀怨无端,充分表露作者的没落心情,只是“无可奈何”的哀音而已。
            和《扬州慢》的低沉音节有些相近的,例如《高阳台》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
          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
          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
          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
          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
          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张炎《山中白云·西湖春感》
            这个长调的韵位安排是合于和婉法则的。但在上下阕的中间和结尾都连用平收,就更显出低沉情调,只适合表现哀怨心情。
            还有《忆旧游》的声韵安排,也和《扬州慢》、《高阳台》大体相象。例如周邦彦所写:
          记愁横浅黛,泪洗红铅,门掩秋宵。
          坠叶惊离思,听寒螀夜泣,乱雨萧萧。
          凤钗半脱云鬓,窗影烛花摇。
          渐暗竹敲凉,疏萤照晓,两地魂销。

          迢迢,问音信,道径底花阴,时认鸣镳。
          也拟临朱户,叹因郎憔悴,羞见郎招。
          旧巢更有新燕,杨柳拂河桥。
          但满眼京尘,东风竟日吹露桃。
          ——《清真集》
          像这类掩抑低沉的情调,是适宜于曼声低唱的。它的韵位安排基本上是取得谐婉的。这上半阕的第二、三句,下半阕的第三、四句和结尾两句,都连用平收,是音节低沉的关键所在。幸而最末用了一个“平平去入平去平”的拗句,把它略为振起,便显得有些生意,不致凄婉欲绝了。


          IP属地:山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楼2013-01-15 20:24
          回复
              至于韵位相隔太远,如《沁园春》上下阕都有四句成一片段,句末收音有谐有拗,构成一种庄严整肃气象,是最适宜于铺张排比,显示雍容博大器宇的。除在第四讲已经举了辛弃疾和刘克庄各一首示范外,再拈辛作《再到期思卜筑》一首,加以分析:
            一水西来,千丈晴虹,十里翠屏。
            喜草堂经岁,重来杜老;斜川好景,不负渊明。
            老鹤高飞,一枝投宿,长笑蜗牛戴屋行。
            平章了,待十分佳处,着个茅亭。
            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妩媚生。
            解频教花鸟,前歌后舞;更催云水,暮送朝迎。
            酒圣诗豪,可能无势?我乃而今驾驭卿。
            清溪上,被山灵却笑,白发归耕。
            ——《稼轩长短句》


            这个长调一开始就连用三个平收的句子,三句成一片段,显得情调有些低沉。可是接着又连用三个仄收的句子,四句成一片段,再在承转处用一个仄声字,领下四个整整齐齐的两联对句,就好像带来行列整肃的两队人马,飞奔上阵,和上面表示出来的前锋队伍互相呼应,军容陡顿振作起来。接着两偶一单,三句成一片段,又化整肃为灵巧。续作阵势变化,前单后偶,也是三句成一片段,显示雍容不迫的气度,是适宜于豪放派作家驰骋笔力的。过片连协两句,显示格局恢张,也使情调骤见紧凑列;下面全同上阕,是构成整体的壮阔气象。没有宏伟开朗的才略襟抱,是很难运用得恰到好处的。
              还有韵位相隔过远,要靠善于换气才能掌握它的音节态度,用来表达缠绵委婉而又紧张迫促的心情,也就是运用“潜气内转”的手法来处理这个特种声韵组织,是要用暗劲的。例如《八六子》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铲尽还生。
            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
            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秦观《淮海居士长短句》


            这上半阕开端以三字短句起韵,接着两句一协,于谐婉中见紧凑,有人推为“神来之笔”,其实是善于掌握这个曲调的声情关系。接着用一个去声“念”字紧束上文,提领下面两个六言对句和一个四言单句,成一片段。因为末了两句连用平收,骤转低沉,就把末句作成“去平去平”的拗句,使它振起。过片亦紧接一韵,又用两个六言对句,收尾平仄递用,显得和婉中有紧促。接着用“怎奈向”和“那堪”等五个虚字作为转筋换气的关纽,插上一个六言单句,两个四言对句,两个六言对句,一共五句才安上一个韵位,表示情绪的越来越紧,恨不得把千言万语一气吐出。但这紧凑的节奏,非得换气,是唱不下去的,所以这五个虚字也就表示着可使作者便于把握这“潜气内转”的手法。接着一个三言短句,紧跟一个“平平去平去平”的特殊句式,连协两韵,藉作收束,使一点痴情骤然惊醒,情景双融,声辞谐会。这艺术手法是值得我们深入体味的。


            IP属地:山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楼2013-01-15 20:25
            回复
              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
              ——《白石道人歌曲》


                (二)《六丑》:
              正单衣试酒,恨客里、光阴虚掷。
              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
              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
              钗钿堕处遗香泽。
              乱点桃蹊,轻翻柳陌。
              多情最谁追惜?
              但蜂媒蝶使,时叩窗隔。
              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
              静绕珍丛底,成叹息。
              长条故惹行客。
              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
              残英小、强簪巾帻。
              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侧。
              漂流处、莫趁潮汐。
              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
              ——《清真集·蔷薇谢后作》


                (三)《夜半乐》:
              冻云黯淡天气,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
              渡万壑千岩,越溪深处。
              怒涛渐息,樵风乍起,更闻商旅相呼,片帆高举,泛画鹢、翩翩过南浦。
              望中酒旆闪闪,一簇烟村,数行霜树,残日下、渔人鸣榔归去。
              败荷零落,衰杨掩映,岸边两两三三,浣纱游女,避行客、含羞笑相语。
              到此因念:绣阁轻抛,浪萍难驻。
              叹后约丁宁竟何据?
              惨离怀、空恨岁晚归期阻,凝泪眼、杳杳神京路,断鸿声远长天暮。
              ——《乐章集》


              《长亭怨慢》是姜夔的自度曲,所谓“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的。它的音节态度,于清劲中见峭折,亦复摇曳生姿。《六丑》是周邦彦创作的犯调。据周密记邦彦自称:“此犯六调,皆声之美者,然绝难歌。昔高阳氏有子六人,才而丑,故以比之。”(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一引《浩然斋雅谈》)它的整个音节之美,显示于韵位的疏密递变和句式的奇偶相生,欲断还连,千回百折,而又一气贯注,摇筋转骨,极诸变态,其艺术性的绝特,也是清真创调中所罕见的。《夜半乐》传为唐人旧曲。据段安节《乐府杂录》称:“明皇自潞州入平内难,半夜斩长乐门关,领兵入宫剪逆人,后撰此曲。”(《碧鸡漫志》卷四引)由此说来,这该是一套武舞曲,所以象征开阖变化的阵容,而又于一气驱使的格局中,备见激壮苍凉、纵横排奡奡音傲,排奡:文笔矫健的雄杰姿势。虽然柳永用来抒写羁旅行役之感,而伟岸奇丽的格局,还是可从音节态度上想像得之的。


              IP属地:山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楼2013-01-15 20:26
              回复
                受教了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3-01-23 22:13
                回复
                  我觉得你不该复制粘贴,而应该分享自己的书评,以及书的链接...


                  12楼2013-01-25 18:2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