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工业带上“口罩”,我们的一天空就是片碧蓝。
中国中东部地区反复出现雾霾,大气污染十分严重,给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群众健康带来较大影响。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吴晓青表示,这些问题的产生表面上看是不利气候条件这一外部因素的影响,“但深层次原因则是中国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所积累环境问题的显现,高耗能、高排放、重污染、产能过剩、布局不合理、能源消耗过大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持续强化,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污染排放量的大幅增加,建筑工地遍地开花,污染控制力度不够,主要的大气污染排放总量远远超过了环境容量等多种原因,造成一些大中城市的雾霾不断发生。不但冬天有,夏天也时有发生,尤其是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出现的频次和程度最为严重。”吴晓青分析,在这三个区域,虽然国土面积仅占中国国土面积的8%左右,却消耗全国42%的煤炭、52%的汽柴油,生产55%的钢铁、40%的水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的排放量均占全国的30%,单位平方公里的污染物排放量是其他地区的5倍以上。
吴晓青提出,这是污染物的大量排放,既加剧了PM2.5的排放,更加重了霾的形成。“监测表明,这些地区每年出现霾的天数在100天以上,个别城市甚至超过200天。”吴晓青称。
吴晓青强调,由此可见,我们已经为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如果我们不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不尽快调整产业结构,不尽快改变我们落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要想减少雾霾、改善空气质量将非常困难。所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我们做的是尽快采取行动,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有所作为。
评论:随着中国快速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环境问题凸显,高耗能、高排放、重污染,造成中东部地区反复出现雾霾,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出现的频次和程度最为严重。“监测表明,这些地区每年出现霾的天数在100天以上,个别城市甚至超过200天。”,给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群众健康带来了较大影响。环境污染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给工业带上带上口罩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清洁生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期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清洁生产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对生产过程与产品采取整体预防的环境策略,减少或者消除它们对人类及环境的可能危害,同时充分满足人类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生产模式。简单的说,就是给工业带上“口罩”,使整个生产过程不对人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生产方式。
对于产生污染的企业必须改进生产工艺过程,给产生污染的源头带上“口罩”, 有效使用环保设备,既能防止污染,又能为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这是治理工业污染最有效的途径。
来源:郑州洁能达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www.zzjn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