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热情谱写青春之歌
2012年12月14日,朔州春晚剧组走进了朔州民间艺术团的排练厅。在团长马雄老师的组织下,剧组工作人员观赏了一场气势磅礴、精彩纷呈的舞蹈表演。
在这个严寒的冬天,民间艺术团的演员们用青春的热情,燃起一把为朔州春晚增添异彩的火焰。
朔州民间艺术团成立于去年10月份,成立之初只有8个人,现在已发展到38人。这是个年轻的团队,队员平均年龄不到20岁,其中最小的一个女孩只有15岁。就是这样一个队伍,不畏艰难,风餐露宿,在马雄团长的带领下参加演出八十余场,其中送戏下乡60场。走遍了朔州六区县上百个村庄,把歌声与欢笑送到百姓门口。
朔州民间艺术团属于私营性质的文化团体,作为这个团的老板,马雄没有任何私营企业老板的架势和思想,相反他更像这群孩子们的家长和老师,他对孩子们的关心和教导让人感动。
和他的交谈中,他的一句话让人很感动,“我想把这群孩子带大,让他们学点本事,以后不管去哪干哪行,希望他们能做个有用的人”。朔州民间艺术团作为私营团体,在起步之初就遇到很多困难,特别是在资金方面,前期的投资很大,而受益却不明显,至今都处在不盈利的状态,很多当初入股的人都撤资了,但是马团长仍在艰难维系,他说不能就这样散了,散了之后这群孩子怎们办,现在工作这么难找,好不容易把大家聚集起来了,不能就这么散了。
他教孩子们学习《弟子规》,他说要先学会做人才能做好事情。从学习《弟子规》中找回人性,让孩子们懂得感恩。放假的时候他还会给孩子们布置作业,让他们回家给父母洗脚。这样的生活点滴,潜移默化地让孩子们形成了团队合作的精神,一年多的时间里,团里没有人吵过架,大家都没有柜子,也从未出现过丢东西的情况。
他教育孩子们,“生活形象要高于舞台形象”,每次演出完,哪怕再晚他们都要自行打扫。所到之处,留下的是欢声和笑语,带走的是老百姓的赞誉——这也成了他们团队的口号。
这天晚上是平安夜,下午女生宿舍里都热开了锅,他们忙着包装苹果,要给马老师送去。一提到马老师,孩子们的脸上都堆满了笑容。
“这个包装最豪华的送给马老师”,一位声音很甜的女孩说道。她是郭春雨,是团里的主唱,今年26岁了,去年结的婚,小两口都在这个团里。“马老师人很好,对我们大家都非常好。”简短的话语中流露出对马团长的敬重之情。
一个操着大同口音的女孩说道:“我原先在大同,但团里的人很不好处,经朋友介绍我来这了。都一年了,这里挺好的。后来大同那边团里又让我回去,但我还是留在这里了。”这个女孩名叫贾丹丹,今年还不到20岁,家里条件很好,但她却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上街”下乡表演,虽然这里的条件不是很好,但她说和大家在一块儿再苦也感觉不到累,“我们一块儿出去,一块儿演出,就和玩儿一样”。
她说有一次送戏下乡,去的是朔城区滋润乡里沿疃村,正值炎夏,却赶上村里修路,他们徒步走了5个多小时,晚上七点半才开始装台,八点半开演,男同志都没顾得上吃饭,连续作战。散场时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 说:“活的吧!社会真好,又给钱,要啥有啥。白看戏,娃儿们真表演的好哩!个个都软溜溜的,好!好!再没那个好哩!”
当谈到团队精神时,马团长沉默了片刻。他说这群孩子很让他感动,从7月份就开始送戏下乡一直到12月份结束,他们经历了酷暑寒冬。因为都是户外表演,在炎炎的烈日下赶路搭台,在凛冽的北风中光着臂膀舞蹈,没有一个人抱怨。为了节省开资,他们每天往返。经常凌晨两三点才回到宿舍,第二天清晨又照常出发。每演出一场,马团长都做详细的记录,在他那一沓厚厚的工作日志中,记载了太多的感动与艰辛:
2012年7月23日
朔城区窑子头乡后寨村
本场演出效果很好,观众人数达1500多人,因节目新颖,中间停电半小时,观众迟迟不散,来电后继续演出,今天演出时掌声最多的一场。
……
在他的日志中像这样的感动有很多,他说他的团队是一支具有很强战斗力的队伍,是一支具有“亮剑”精神的队伍。日前,他们代表山西省道路运输管理局参加“全省交通运输系统第四届文艺汇演”,演出的情景快板《治超亮剑》以绝对优势荣获比赛第一名,受到省交通厅段建国厅长的高度赞扬和省城文艺界专家们的一致好评。在2012年元宵节怀仁县的红歌比赛中,全县元宵节目展演。朔州民间艺术团表演的《九州龙腾 盛世鼓韵》荣获全县金奖。今年7月份全省的大合唱比赛,他们重新编排的《咱们工人有力量》以绝对优势获得最高分,怀仁电视台在新闻报道说“咱们工人有力量把整台合唱推向了高潮”,怀仁报也在首要位置刊登了该节目的剧照,这次朔州民间艺术团代表队荣获一等奖。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朔州民间艺术团带给大家的不仅是感动还有那火一般炽情的舞蹈,他们用热情谱写了一首首青春之歌,希望他们靓丽的身影能跃动在春晚绚烂的舞台上。
徐尚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