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家吧 关注:271贴子:4,020

回复:军理考试题目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 唯心史观产生的原因及主要缺陷
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至多考察了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考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因而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一)根本上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二)根本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6.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其表现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即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在有自己的特有的发展形势和规律。表现在:首先,社会意识和社会发展的不平和性;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50楼2014-01-06 22:24
回复
    7、唯物史观、唯心史观、英雄史观。
    唯心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出发,否认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抹煞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因而这样的观点被称为英雄史观。
    唯物史观主张全部历史本来是由个人活动构成,而社会科学的任务在于解释这些活动。
    8、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含义及其矛盾运动
    答:经济基础: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得以确立统治地位并巩固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政治、思想条件。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和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51楼2014-01-06 22:24
    回复
      9、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通过阶级斗争表现出来。社会发展的经济动力与阶级斗争动力是联系在一起的。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的更替。阶级斗争的作用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
      10、正确认识和评价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一、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1)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2)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3)促进了思维方式变革。二、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科学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意味着能够更多的创造出人们所需的物质财富,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但是,由于对科学技术应用不当等原因,也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后果。一种情形是由于对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不够,另一种情形是与一定的社会制度有关。


      52楼2014-01-06 22:24
      回复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1. 商品的二因素及其关系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两个因素。商品的兼职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一种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就是无用之物。一种物品尽管具有使用价值,但如果不是劳动产品,也没有价值。
        2.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来那个中规定。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它们在时间上和就哦那个键上市同意的,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利益各方面,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它是社会属性。


        54楼2014-01-06 22:25
        回复
          3.价值规律内容,作用和表现形式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贯穿于整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它既支配商品的生产,有支配商品的流通。他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德价值自发波动。
          作用:第一,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4.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售卖阶段。
          5.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客观必然性
          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
          6.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55楼2014-01-06 22:25
          回复
            9.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
            既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产生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10.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与经济危机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所特有的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是其具体表现;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发生一生产力过剩为基本特征的危机。


            57楼2014-01-06 22:27
            回复
              11.平均利润的形成
              为了得到尽可能得到高的利润率和尽可能多的利润,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之间必然展开剧烈的竞争,大量资本必然从利润率低的部门转投到利润率高的部门,从而导致利润率平均化。在利润率平均化的过程中,形成了社会的平均利润率。按照平均利润率来计算和获得的利润,叫做平均利润。


              58楼2014-01-06 22: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