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野上的树吧 关注:7贴子:213
2012年12月8日,古玩市场淘得民国旧书--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的《日用酬世大观》,该书共三册,分十种详解日用酬世,是人人必需之书。
上海世界书局:民国时期民营出版发行企业。1917年由沈知方在上海创办。1921年改为股份公司,设编辑所、发行所和印刷厂,在各大城市设分局30余处。沈知方任总经理。初期,以出版小说为主。从1924年起,编辑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出版的教科书三足鼎立。1934年,因经济周转不灵,沈知方被迫退职,由陆高谊任总经理。抗日战争期间,林汉达主编的英文文学读本颇负盛名。1946年,李石曾出任总经理。1950年宣告结束。共出书5000余种。


IP属地:山西1楼2013-01-10 09:33回复


    


    IP属地:山西2楼2013-01-10 09:33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上海广益书局出版的大字足本历古小说,第一才子书《三国志演义》,全书十六册,共120回,由金圣叹作序,毛宗岗评。





      


      IP属地:山西3楼2013-01-10 09:34
      回复
        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本身是一个龙腾虎跃,风起云涌的时代。陈寿的一部《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就包蕴着无数生动的故事,为文学家的艺术创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在民间,又不断地流传和丰富着三国的故事。
        到隋代,文艺表演中已有“三国”的节目,据杜宝《大业拾遗记》载,隋场帝看水上杂戏,就有曹操谯水击蛟、刘备檀溪跃马等内容。
        李商隐有《骄儿》诗云:“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可见到晚唐,连儿童也熟悉三国的故事。
        在宋代的“说话”艺术中,已有“说三分”的专门科目和专业艺人。苏轼《志林》载:“王彭尝云: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可见当时“说三国”的艺术效果很好,且已有明显的尊刘贬曹的倾向。
        宋代的这些话本没有流传下来,现存早期的三国讲史话本有元至治年间(1321~1323)建安虞氏刊印的《三国志平话》和内容大致相同的《三分事略》。其故事已粗具《三国志演义》的轮廓,突出蜀汉一条主线,情节略本史传,有大量的民间传说。结构宏伟,故事性强,然叙事简率,文笔粗糙,保留着“说话”的原始面貌。
        戏曲舞台上,金元时期也搬演了大量的三国戏。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曾载有《赤壁廉兵》等多种金院本剧目。钱南扬的《戏文概论》曾指出有《关大王独赴单刀会》等多种宋元戏文。现知元代及元明之际以三国为题材的杂剧剧目就有60种之多。从这些剧目和现存的21种剧本的情况来看,半数以上是以蜀汉人物为中心,拥刘反曹的倾向十分鲜明,在情节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
        在长期的、众多的羣众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基础上,罗贯中“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高儒《百川书志》),创作了《三国志演义》这部历史演义的典范作品。   关于罗贯中,目前所知甚少。据贾仲明《录鬼簿续编》(或谓无名氏作)、蒋大器《三国志通俗演义序》等记载,他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祖籍东原(今山东东平),流寓杭州。贾仲明说他“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各天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据此,可知他生活在元末明初,约在1315至1385年之间。明人王圻《稗史汇编》所录一则材料称罗贯中“有志图王”,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说他是施耐庵的“门人”,清人顾苓《跋水浒图》等说他“客霸府张士诚”,都不知是否可靠。他的《三国志演义》约成书于明初。他还是《水浒传》的编写者之一。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说他“编撰小说数十种”,可能夸大其辞。今传世的《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三遂平妖传》恐怕都是后人伪作。《录鬼簿续编》还著录了他所作的三部杂剧作品,今仅存《赵太祖龙虎风云会》一种。这部作品以赵匡胤、赵普为中心,歌颂了贤君明相,与《三国》在精神上有相通之处。
        现存最早的刊本是明嘉靖壬午年(1522)刊刻的《三国志通俗演义》。该书24卷,240则,每则前有七言一句的小目。卷首有弘治甲寅(1494)庸愚子(蒋大器)《序》、嘉靖壬午修髯子(张尚德)《引》。以后的新刊本多从此出,只是在插图、音释、考证。评点和卷数、回目、个别文字方面作些调整。至《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本,将240则合幷为120回,回目也由单句变为双句。近年来学界所关注的是,今存嘉靖至天启年间的刊本中有不少书名为“三国志传”而非“三国志演义”,如《新刻全像大字通俗演义三国志传》、《新刻按鉴全相批评三国志传》等。这类“志传”系统与“演义”系统版本的不同之处,除了在一些情节、文字上有所出入之外,主要是“志传”系统的《三国》中穿插着关羽次子关索(或花关索)一生的故事。这两种系统的本子孰前孰后,谁接近罗贯中的原本,目前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也有一些学者将各本认真比勘后,认为“嘉靖本”和“三国志传”本是出于同一源头的抄本,两种系统的差异只是在传抄过程中产生的。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以李卓吾评本为基础,参考了“三国志传”本,对回目和正文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增删,幷作了详细的评点。毛本《三国》,正统的道德色彩更加浓厚,但在艺术上有较大的提高,其评点文字也多有精到的见解,故成为后来最流行的本子。近人常将它简称为《三国演义》,幷渐渐地与《三国志演义》混为一谈,甚至将在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意义的书名《三国志演义》取而代之了。


        IP属地:山西4楼2013-01-10 09:35
        回复
          帽饰——顾名思义,是缀在帽子上的装饰品。不过,这是一种已成为绝唱的实用工艺品,今天看过它的人并不多。
            帽饰通常叫帽珍或帽钉。古时候的人们,不论男女老幼都有戴帽子的习惯,凡富裕人家和当官的都要要帽子上缀以帽饰,就像今天人们戴首饰一样普遍。根据不同的年龄、性别、职业以及社会地位,所用的帽饰是不同的。帽饰的品种繁多,形式王花八门,形状和图案则千变万化,作为一种高贵的精美饰品,在很长的历史阶段中,曾起着美化生活的作用。
            按组成材料,帽饰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由玉石雕刻而成,第二用银片制作,第三类是将玉石镶嵌在银托内。

          


          IP属地:山西6楼2013-01-10 09:36
          回复
            这种马灯是上世纪初的德国产品。开始是清末民初国内贸易行从德国订制而在国内销售的。网上资料显示:德国“美最时”贸易公司成立于1806年。1866年和1877年分别在香港和上海成立分公司。1910年在汉口等9个城市成立分公司。看起来这个“美最时”和中国的渊源够长的了。进一步的搜索则更有意思了。这种马灯民国时期普遍配备于军队。因此分布地区在大江南北都有发现。甚至当年红军部队里也在使用它。瞿秋白被捕时,身边也有这款马灯。全国好几个红军博物馆在征集文物时,都征集到这款马灯,并被列为国家三级文物

            


            IP属地:山西7楼2013-01-10 09:36
            回复
              同治时期粉彩四季花卉碗

              晚清时期粉彩醋水,有程兴顺造字样
              


              IP属地:山西9楼2013-01-10 09:38
              回复

                奶奶的嫁妆,犀牛角的鞋拔子。
                奶奶已于2006年的腊月里离开了我们,享年94岁。
                我收藏了她老人家的东西,每次摸着它的时候,总会觉得上面有她的体温......,


                IP属地:山西10楼2013-01-10 09:47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粉彩耳杯,好象是乾隆时期的,蛮漂亮的,我时常会拿出来揣摸揣摸......
                  一个朋友家楼梯间放的杂物,我说喜欢,就送我了。


                  IP属地:山西11楼2013-01-10 09:49
                  回复


                    老公的收藏,翡翠烟嘴。


                    IP属地:山西12楼2013-01-10 09:50
                    回复

                      毛主席纪念章,我们小时候都佩戴过。


                      IP属地:山西13楼2013-01-10 09:50
                      回复

                        小人书,我们那个时代的印记。几个人围在一起,一个人拿着,一个人翻着页,一群人念着。这本是77年9月的印的,扉页上还有毛主席语录呢......


                        IP属地:山西14楼2013-01-10 09:50
                        回复



                          一份保存不太好的建国初期的军属证明。此证明中的吉钟秀现在已经八十多岁了,从兰州空政退休后一直住在北京西山干休所。2010年我和父母还去看望过他,精神很好。
                          


                          IP属地:山西15楼2013-01-10 09:51
                          回复



                            据妈妈说,这是一个帽盒,古时候放帽子用的,我的小时候倒是从这个盒子里时不时地翻出一些奇奇怪怪的帽子来,后来就莫名地不见了,这是前几年回家的时候拍的,现如今它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IP属地:山西16楼2013-01-10 09:52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玛瑙,珠子是5元一颗淘来的,又配了小翡翠和鎏金小花,串了两串手链儿


                              IP属地:山西17楼2013-01-10 09: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