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且有言于此,不知其与是类乎?其与是不类乎?类与不类,相与为类①,则与彼无以异矣。虽然,请尝言之②。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俄而有无矣③,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今我则已有谓矣④,而未知吾所谓之其果有谓乎,其果无谓乎?
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⑤,而大山为小⑥;莫寿于殇子⑦,而彭祖为夭⑧。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⑨,而况其凡乎⑩!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11),而况自有适有乎!无适焉,因是已。
这一段和“物无非彼,物无非是”是想通的。 这里的“是”还是暂且把他当做“本真”讲。
本真这2个字,是我随意翻译的。 并且我对庄子的解读和流行的解读很大程度上不一样。
我的看法是老子庄子,绝不是我们认为的一般意义上的哲学书籍。更不是一些哲言警句。他讲的是这个世界的真相,并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回到这个真相之中的学问。
@yunhaiju
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⑤,而大山为小⑥;莫寿于殇子⑦,而彭祖为夭⑧。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⑨,而况其凡乎⑩!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11),而况自有适有乎!无适焉,因是已。
这一段和“物无非彼,物无非是”是想通的。 这里的“是”还是暂且把他当做“本真”讲。
本真这2个字,是我随意翻译的。 并且我对庄子的解读和流行的解读很大程度上不一样。
我的看法是老子庄子,绝不是我们认为的一般意义上的哲学书籍。更不是一些哲言警句。他讲的是这个世界的真相,并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回到这个真相之中的学问。
@yunhaij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