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能上市的文化企业毕竟凤毛麟角,能获得银行贷款支持的文化企业同样需要具备相当实力。长期以来,由于文化企业多以智力投资为主,拥有的主要是版权、知识产权等轻质资产,这对以抵押担保为融资先决条件的传统金融机构而言,是个不小的障碍;同时,文化产业链前端内容原创环节多是分散化的中小企业和个人工作室,产业链后端制作和传播环节则由大型国有传媒机构垄断,条块分割的产业结构,也使得文化创意的产业化无法落实,金融机构介入其中难以图利,文化与金融的结合遭遇瓶颈。虽然这一状况现已获得明显改善,但在亚洲联创总经理田元眼里,目前,我国金融支持文化产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信贷等“及时雨”资金并不能洒向文化产业的所有细分领域,这不仅影响了中小文化企业的生存发展,也制约了文化产业特别是细分市场的做大做强,细分文化领域呼唤“细分”的金融支持。比如,国内音乐剧产业,由于存在演出风险,传统银行并不愿提供贷款,上市更是奢望,保险公司为演出风险提供保险也不太现实。田元说,作为朝阳产业,一方面,中国的音乐剧发展赶上了一个好时代,不仅有雄厚的经济储备,还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全世界都看好中国市场,比如作为百老汇历史上最为成功的音乐剧之一、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超过4500万观众、创造了高达150亿元人民币票房神话的《妈妈咪呀》,在2012年年初引入中国后,其第14个版本——《妈妈咪呀》中文版就在首轮巡回演出中收获了8500万元票房,并在北上广掀起了一轮音乐剧狂潮,中国市场的潜力之大超出想象;另一方面,音乐剧作为一个产业,与其他演出形式不同,实行的是制作人中心,而且一部音乐剧需要持续演几十年,制作人一定要预估现在的发展趋势和潮流能不能允许某部音乐剧走那么远,从而抓住一种相对主流、相对远的趋势,然后用这个角度去选剧本、选投资人、选演员、选制作团队。因此,这个细分新兴产业的融资需求,需要金融机构进行有针对性的“细分”金融创新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