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活的点滴吧 关注:4贴子:178

手术治疗淋巴水肿有效吗 淋巴水肿应该怎样做手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3-01-07 11:31回复
    大多数淋巴水肿不需外科手术。约15%的原发性淋巴水肿最终需行下肢整形手术。现有手术方法除截肢手术均不能根治淋巴水肿,但可明显改善症状。
    淋巴水肿手术可分为两类:
    ① 病变组织广泛切除术。
    ② 淋巴回流重建术。


    2楼2013-01-07 11:38
    回复
      2025-07-28 12:19:4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手术适应证:
      ① 肢体功能损害:由于肢体粗重易疲劳和关节活动限制。
      ② 过度肿胀伴疼痛,影响肢体活动。
      ③ 反复发作的蜂窝织炎和淋巴管炎经保守治疗无效。
      ④ 淋巴管肉瘤:长期淋巴水肿恶性的致死性原因。
      ⑤ 美容:大多数原发性淋巴水肿患者为年轻妇女,对于肿胀明显并有美容要求者可考虑手术,但应以改善功能为主,美容相辅,否则疗效可能不尽人意。


      3楼2013-01-07 11:39
      回复
        术前准备 对手术效果有重要作用。它们包括:
        ① 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使肢体水肿减少至最低限度。有下肢垫高、下肢悬吊和骨牵引等方法,下肢抬高以60°为宜。
        ② 控制感染:对反复发作的急性蜂窝织炎和急性淋巴管炎,应选用敏感药物于术前、术中静脉或肌注给药,减少术后皮瓣感染机会。
        ③ 清洗皮肤:达到溃疡愈合或控制局部感染的目的。
        ④ 保持术后引流通畅;分离的粗糙面可有毛细血管持续渗血。必须放置负压引流,保持皮瓣下无积血积液,减少影响皮瓣血供的因素,防止皮瓣坏死、感染,降低手术失败率。
        ⑤ 术后继续抬高患肢,减轻患肢水肿,有利于静脉及淋巴回流。


        4楼2013-01-07 11:39
        回复
          根据实验及临床证据,后期部分或大部分良好效果事实上是在广泛病变组织切除的基础上取得的。单纯重建淋巴回流,手术操作十分精细,但疗效甚微。由于继发性淋巴水肿淋巴管阻塞点近远端的淋巴系统功能完好,外科手术重建区域性淋巴回流应可获得良好疗效,相反,大多数原发性淋巴水肿的近远端淋巴管发育不良,经重建淋巴回流手术能改善症状。


          5楼2013-01-07 11:42
          回复


            6楼2013-01-07 16:03
            回复

              淋巴水肿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且在治疗上一直困扰着淋巴水肿患者和淋巴水肿治疗专家。淋巴水肿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很好的治疗办法,从上世纪开始很多专家学者就着手研究淋巴水肿,目前治疗淋巴水肿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保守治疗。淋巴管--静脉显微吻合术是理论手术治疗中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那淋巴管--静脉吻合术对治疗淋巴水肿的效果如何呢?


              7楼2013-01-09 13:36
              回复

                淋巴管与血管相似,但管壁更薄,形态更不规则。淋巴循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单向流动而不形成真正的循环。淋巴系统没有一个像心脏那样的泵来压送淋巴液。新的组织液流入细胞间的空隙中的液体挤入毛细淋巴管。动脉和肌肉的张缩也对淋巴液施加向前的压力。呼吸作用则在胸导管内造成负压,使淋巴液向上流而回到血液中去。大的淋巴管管壁内含具有固有收缩能力的平滑肌, 推动淋巴液向前流动,其管腔内的瓣膜结构可以防止淋巴液倒流。淋巴液通过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结、淋巴干回流,最后经淋巴导管注入左右静脉角。病理情况下,淋巴液不能经上述途径回流,导致淋巴液在肢体积聚。淋巴系统复杂的解剖和病理生理特点及诊断技术的限制,其治疗一直是医学难题。基于淋巴管与静脉的相似性使得人们尝试,建立人工引流通道,将外周淋巴液直接引流到附近静脉,从而达到生理性引流,减少局部的液体瘀积。


                8楼2013-01-09 13:37
                回复
                  2025-07-28 12:13:4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10楼2013-01-09 13:38
                  回复

                    上个世纪60年代就开始研究淋巴管--静脉显微吻合术,并于1974年将淋巴管--静脉显微吻合术应用于临床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之后相继治疗多位继发性淋巴水肿患者。1979年中国引进外国技术,在国内首次取得淋巴管静脉显微吻合成功。1982年国内专家对淋巴系统解剖做了深入研究,认为行深淋巴管--静脉吻合,疗效可能会更好。因为深组淋巴管管径较粗,可供吻合的淋巴管数较多,淋巴管均在主要血管干周围,位置恒定,规律性强,为手术操作提供了便利。并率先应用深组淋巴管与静脉吻合治疗数位淋巴水肿患者,术后消肿明显。然而临床观察中,淋巴管--静脉吻合术后,淋巴水肿复发常有发生,晚期疗效欠佳。早期国外专家就提出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淋巴静脉分流术的疗效逐年下降。很多淋巴水肿患者以为接受淋巴管--静脉吻合术后就从根本上治愈了淋巴水肿,后期淋巴水肿还是会像冤魂一样纠缠,患者继续走上求医问药之路,不仅经济上接受不了,精神上也倍受打击。


                    11楼2013-01-13 10:59
                    回复

                      由于淋巴水肿液体回流的动力取决于组织液的压力,在淋巴管-静脉吻合术后,积聚的淋巴液迅速引流,组织间压下降,从而使淋巴回流的动力消失,另外,由于病变淋巴管扩张,瓣膜功能不全,保证淋巴液定向回流的动力丧失,因而可能发生淋巴逆流。随着通过吻合口的淋巴引流越来越少,静脉血反流发生,从而成形成血栓,吻合口堵塞。正常情况下静脉压高于淋巴管压,水肿情况下则相反,故术后早期淋巴液顺压力梯度到静脉,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当恢复到一定程度,淋巴管与静脉压达到平衡时,淋巴液很难进入静脉,甚至血液反流入淋巴管,这就有利于利于血栓形成,出现症状反复。


                      12楼2013-01-16 15:57
                      回复
                        国际通用的淋巴水肿治疗的目标是:
                        1、最大限度地减轻肢体水肿,保持肢体在较轻的肿胀状态。
                        2、控制病情发展速度。
                        3、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炎症、溃疡、淋巴瘘等)。
                        4、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ce42b2d01015ckw.html


                        15楼2013-01-22 16:29
                        回复
                          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疗效,尽量避免吻合口阻塞,根据血流动力学和微循环理论,在传统吻合术的基础上加以改良,采用多部位、多径路、深浅淋巴管均做吻合的术式,必要时分期完成。同时,强调了术后综合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最近几年,在接受淋巴管--静脉吻合术后,辅以加压包扎等保守治疗方法继续治疗淋巴水肿。保守治疗是淋巴水肿淋巴管--静脉吻合术后主要的治疗方法,效果较之前没有接受保守治疗的淋巴水肿患者明显增加,且能有效维持术后肢体形态程度,进一步减轻水肿,为淋巴水肿患者减少病痛。


                          16楼2013-01-22 16:31
                          回复
                            淋巴管--静脉吻合术应在淋巴水肿的早期进行治疗,晚期由于肢体肿胀、水肿压迫,增加了本来就细小难以寻找淋巴管及淋巴结的困难程度。目前就诊的淋巴水肿患者,多是在盲目就医之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水肿发展到很严重的程度。在这种就医条件下,淋巴管--静脉吻合术对于治疗这类淋巴水肿患者没有明显的效果,反而会延误治疗。
                            http://blog.sina.com.cn/u/2095328045


                            17楼2013-01-22 16:31
                            回复
                              2025-07-28 12:07:4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淋巴循环对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1)回收蛋白质:每天组织液中约有75-200g蛋白质由淋巴液回收到血液中,保持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在较低水平,有利于毛细血管对组织液的重吸收。
                                (2)运输脂肪:由小肠吸收的脂肪,80%--90%是由小肠绒毛的毛细淋巴管吸收
                                (3)调节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液体平衡:每天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滤过的液体总量约2~4L,其中约3L经淋巴循环回到血液中去。即一天中回流的淋巴液的量大约相当于全身的血浆总量。
                                (4)清除组织中的红细胞、细菌及其它微粒:这一机体防卫和屏障作用主要与淋巴结内巨噬细胞的吞噬活动和淋巴细胞产生的免疫反应有关。


                              18楼2013-01-26 17: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