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吧 关注:36,550贴子:236,744

回复:【技术贴】偏执型人格与偏执型人格障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分裂样人格障碍(schizoid personality disorder)
临床描述:患者看起来对于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既没有愿望也没有兴趣,包括浪漫或者性的关系,故表现得很冷淡、孤立,并且不会被表扬或者批评所影响。
病因:1.童年期的害羞被认为是成年以后分裂样人格障碍的早期表现;2.可能是可以遗传的,在这种障碍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3.与孤独症相似的生物学原因,即相似的生物学的机能不良联合学习或者人际关系的早期问题共同产生了社会性缺陷,比如多巴胺受体浓度偏低在分裂样人格障碍的社会冷漠中发挥了作用。
诊断标准:
1.一种与社会关系脱离的行为模式,以及与人际交往中的情感表达范围狭窄;
2.缺乏建立包括家人关系在内的亲密关系的愿望,也不能从中得到乐趣;
3.几乎总是选择单独活动;
4.对与他人的性经历几乎没有兴趣;
5.几乎无法从任何活动中得到乐趣;
6.除了一级亲属没有亲密朋友或知己;
7.对他人的表扬或批评表现冷漠;7.表现出情感的冷酷与超然;
8.不排除与精神分裂症或另一种障碍联合发生。


32楼2013-04-05 02:21
回复

    分裂型人格障碍(schizotypal personality disorder)
    临床描述:类似分裂样人格障碍患者,分裂型人格障碍患者也以社会隔绝为特征,然而除此之外,他们还常有猜疑和古怪的信念。1.有猜疑和偏执性思维,几乎不流露感情,穿着和举止不同寻常,比如在夏天穿冬装或自言自语;2.牵连观念,即将无意义的事情直接与自身相关,比如他们可能莫名其妙地认为路过的公交车上的人在谈论他,但是他们能够认识到这种情况不大可能,这区别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牵连观念,他们通常无法认识到他们的观念的不合逻辑之处;3.古怪的念头或者沉浸于奇幻思维,认为自己能够透视或者拥有心灵感应;4.有寻常的知觉经验,包括独处时感到有他人存在的错觉。由于与他人相处的方式、想法和做法甚至穿着等方面与众不同,故患者被认为是古怪或者奇异的。
    病因:1.分裂型人格障碍被看作是一种精神分裂症遗传型的一个表型;2.可能有遗传原因,有精神分裂症亲属的人更多地发生,环境也可能强烈影响,有研究提出妇女在怀孕时患有流感会增加其孩子的发生率。3.生物学原因,通过认知测验提示大脑左半球有损伤,MRI发现大脑有广泛的异常区域。
    诊断标准:1.一种社会及人际关系缺损的行为模式,其标志为对亲密关系的强烈不适,认知(或知觉)的扭曲和反常行为,起源于成年早期;2.对于偶然事件或外部事件错误地解释为对自己具有特殊而不同寻常的意义;3.影响行为并与亚文化标准不相容的古怪信念或奇幻思维;4.不同寻常的知觉经验,包括躯体错觉;5.古怪的想法和话语(例如模糊的、赘述的、刻板的);6.猜疑与偏执观念;7.情感不适应或受限制;8.行为或神态表现为古怪、反常或独特;9.除了一级亲属外,缺乏亲密朋友或者知心的人;伴随着极度恐惧的过度社交恐慌,而没有负性的自我评判;10.不排除与精神分裂症或另一种障碍联合发生。


    33楼2013-04-05 02:22
    回复
      暂时只贴了A型人格障碍,病因和临床描述是大致总结的,诊断标准则是完全摘抄原文。如果各位没有意见,之后有时间再把B型、C型完成。


      34楼2013-04-05 02:26
      回复
        @郑亦与 谢谢楼上补全!


        IP属地:重庆35楼2013-04-05 09:50
        回复

          B型人格障碍包括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其共同特点是“戏剧化”、“情绪化”或“不稳定”。


          36楼2013-04-05 14:46
          回复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临床描述:此类患者是那些精神科医生在工作中看到的最引人注目的个体,特征是患者都具有不能遵守社会规则,常有侵犯他人权益的长期历史,他们被描述为具有攻击性,任意索取,对他人的利益漠不关心,说谎与欺骗是自然习惯,对于他们的行为有时所导致的破坏性后果毫无悔意,存在对物质的滥用现象,后果常常是贫穷和性别模糊。
            病因:复杂。1.许多患者在童年都患有品行障碍,若同时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时,将更可能发生;2.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3.神经生物学影响,两种假说:低唤醒假说,患者的大脑皮层呈现异常的低唤醒水平,可能是其反社会及冒险行为的最初原因,且很多精神变态患者在清醒时会有过多的θ波;无惧假说,精神变态患者在体验害怕时,比其他绝大部分个体拥有更高的阈值,如会把我们吓坏的东西可能对患者来说几乎或根本没有任何影响;4.大脑系统中BIS和REW之间的不平衡可能使BIS产生的焦虑和恐惧不大明显,并使与REW相关的正性情绪更加显著;5.心理社会因素,精神变态患者确立了赢得奖赏的目标,即使奖赏已经不再可能得到,他们停止自己活动的可能性也比非精神变态患者更小。
            诊断标准:
            1.年龄在18岁以上,从15岁开始出现一种普遍对他人权益忽视、侵犯的行为模式;
            2.无法遵守社会准则,有重复触犯法律这样的证据;
            3.欺诈,包括说谎、使用化名或者坑骗别人以取得利益或快乐;
            4.冲动或事先无计划;
            5.易激惹、攻击,例如常常斗殴、袭击;
            6.不计后果地忽视他人的安全;
            7.在工作和履行经济义务上,一贯地不负责任;
            8.对于危害别人缺乏自责;
            9.15岁前开始有品行障碍的表现;
            10.不排除与精神分裂症或躁狂发作同时存在。


            37楼2013-04-05 14:47
            回复

              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临床描述:最常见人格障碍之一,患者通常生活混乱,具有不稳定好冲动的特征,人际关系易波动,害怕被遗弃,有频繁的自杀或自伤行为,对自己的情绪缺乏控制,情绪反应强烈,变化很快,在短时间内会从愤怒转变为深深的抑郁;心境障碍在边缘性人格障碍中也很普遍,24%~74%伴有抑郁,4%~20%伴有双相障碍;进食障碍也常见,尤其是贪食症,约25%贪食症患者有边缘型人格障碍;高达67%的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被诊断至少有一种物质滥用。
              病因:1.受家族遗传基因影响更多,特别是与心境障碍相关的边缘型人格障碍;2.可能与早起的创伤,尤其是性与躯体虐待创伤有关的心理社会的影响因素;3.类似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4.在经历过文化背景迅速转变的人群中会发现边缘型人格障碍。
              诊断标准:
              1.一种始于成人早期,人际关系、自我意象、情感表现极为不稳定,且非常容易冲动的行为模式;
              2.常采用不同寻常的行为举止来避免真实或想象中的被遗弃;
              3.不稳定的、紧张的人际关系模式,特征表现为在过度理想化和否定其价值的两个极端之间交替变换;
              4.自我意象或身体感受持久的不稳定;
              5.自我伤害的冲动行为;
              6.反复出现的自杀行为、姿态、威胁或自残;
              7.强烈的苦闷,易激惹或者焦虑,常持续几个小时;
              8.长期感到空虚;
              9.不合时宜且强烈的愤怒,或对愤怒难以控制;
              10.暂时性与应激源相关联的偏执观念,或严重的解离性症状。


              38楼2013-04-05 14:48
              回复

                表演型人格障碍(histrionic personality disorder)
                临床描述:患者倾向于用夸张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往往虚荣,也很自我中心,当自己不是引人注意的焦点时会感觉不适,常通过外表和行为诱惑人,而且他们特别关心自己的外貌,不断地寻求安慰和赞许,而当别人不注意他们或不表扬他们时,会变得心烦意乱或愤怒,也往往冲动,其认知风格令人印象深刻,特点为倾向于用表面的、非此即彼的视角看问题,语言通常模糊、缺乏细节,并带有夸张的色彩。
                病因:几乎还没有病因与治疗的研究。一种假设认为表演型人格障碍可能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有联系,表演型人格障碍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可能是两种潜在的,性质未明的,相同状态下的性别定型不同的表现形式,即具有这种潜在条件的女性就可能倾向于表现出明显的表演型模式,而男性就可能倾向于表现出突出的反社会型模式。
                诊断标准:
                1.一种过分的情绪化、吸引他人注意的行为模式,开始于成年早期;
                2.如果他/她不是众人注意的中心,就会感到不舒服;
                3.与人交往时常表现出不适当的性吸引或挑衅行为;
                4.情感易变而肤浅;
                5.不断用外表吸引别人的注意;
                6.讲话风格给人一种夸张的印象,缺少细节;
                7.容易受其他人及环境的影响;
                8.认为有亲密的人际关系,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39楼2013-04-05 14:49
                回复

                  自恋型人格障碍(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临床描述:患者有不切实际的妄自尊大感,并且很沉醉于自我以至于他们缺乏对他人的敏感与同情,如果别人不赞美他们,他们会不舒服,他们要求期望得到大量的特别关注,什么都要最好的,往往为了自己的利益利用或剥削他人,而且不关心他人的感受,当面对其他成功人时,会极度地嫉妒和傲慢,而且因为他们常无法达到自己的期望,所以经常抑郁。
                  病因:一些作家如Kohut认为自恋型人格障碍主要根源于儿童发展的早期,父母在共情模式方面重大的失败,致使儿童固着在自我中心、不切实际的发展阶段,在成人后会卷入一种实质上没有终点、没有结果的理想自我的追寻之中,而这种理想自我符合了无法被“一般人”共情的内心体验。
                  诊断标准:
                  1.一种自我夸大的、需要赞美与共情的行为模式,始于成年早期;
                  2.不切实际的妄自尊大感;
                  3.痴迷于无限的成功、权利、才华、美丽或理想的爱的幻想;
                  4.认为自己是特殊的,只有特殊的人或地位高的人才能理解自己,与之交往;
                  5.过分苛求别人的倾慕、赞美;
                  6.过分渴望拥有权利;
                  7.利用他人达到自己的目的;
                  8.缺少同情心;
                  9.常常嫉妒别人或认为别人妒忌自己;
                  10.举止行为傲慢。


                  40楼2013-04-05 14:50
                  回复

                    C型人格障碍包括回避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强迫性人格障碍,共同特点是“焦虑”、“恐惧”。


                    41楼2013-04-05 14:51
                    回复

                      回避型人格障碍(avoidant personality disorder)
                      临床描述:由于对人际关系感到焦虑、害怕被拒绝而不合群。
                      病因:需整合生物的、社会和心理的影响因素。比如Million提出患者可能天生属于难以照料的气质和人格类型(生物因素),结果父母可能会冷落他们,或至少早期没有给他们足够的不加批评的爱,如果情况持续到成年,就可能导致他们的低自尊、与社会疏远,有限的支持就一直作为心理社会影响而存在。
                      诊断标准:
                      1.一种对社交的抵制,感觉能力不足,对负性评价高度敏感的行为模式,始于成年早期;
                      2.由于害怕被拒绝或批评,尽量避免有相当多的人际接触的职业活动;
                      3.除非确定受到欢迎,否则不愿与人交往;
                      4.因为对害羞或嘲笑的恐惧,从而抵制亲密的关系;
                      5.在社会情境中有被批评或排斥的先占观念;
                      6.因为感到能力不足,在新的人际情境中表现得拘谨;
                      7.认为自己在社交方面无能、没有魅力;
                      8.由于害怕会尴尬,通常不愿做冒险的事或参加新活动。


                      42楼2013-04-05 14:51
                      回复

                        依赖型人格障碍(dependent personality disorder)
                        临床描述:不管是做重要的还是普通的决定都要依赖他人,导致一种不切实际的对被遗弃的恐惧,在自己意见和别人不同时会同意别人的意见,以避免被排斥,他们想要获得并维持性、有关爱的人际关系,这导致其他的行为特征包括顺从、怯弱和被动,患者常自卑,对批评敏感和需要关心照顾,类似回避型人格障碍。
                        病因:人生来要依靠别人给予食物、保护和养育,在社会化过程中学会独立生活。假如父母一方早逝,或者是抚养者的忽视或排斥之类的困扰被认为可能导致个体在成人后害怕遗弃,这种顾虑来自儿童发展中的“依恋”,或者说是儿童懂得维系与父母或他们生命中重要人的亲密关系,一旦早期的联结被打断,个体就会为他们将失去亲近的人而一直感到焦虑。
                        诊断标准:
                        1.一种过分需要别人照顾的行为模式,由此表现出顺从、依附行为和对分离的恐惧,始于成年早期;
                        2.没有别人的安慰和建议,很难做决定;
                        3.依赖他人为自己的生活的主要方面承担责任;
                        4.由于害怕失去支持或缺少自信,难以在其他人面前表达不同意见;5.难以独立提出计划或做事,因为缺少自信;
                        6.过分要求别人的支持与呵护;
                        7.独自一人时会感到不舒服和无助;
                        8.当一段亲密关系结束时,会急切地寻求建立另一段关系,作为关心和支持的来源;
                        9.沉浸在被抛弃和无人关心的恐惧中。


                        43楼2013-04-05 14:52
                        回复

                          强迫型人格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
                          临床描述:患者的特征是固着于事情按照“正确的方式”一成不变地去做,结果这种对细节的专注使他们不能真正做成事情,对任何事情都很苛刻,人际关系很差。许多连续作案的杀人犯,心理特征就是强迫性人格障碍,他们在犯罪中满足控制一切的需要,都有不幸的童年经历,在这种行为连续谱的另一端,强迫型人格障碍在天才儿童中也很常见,完美主义的要求让人难以承受。强迫性人格障碍与强迫症只是有联系,患者往往是没有强迫思维(总是觉得门没有锁好)和强迫行为(反复洗手)的,与强迫症不同。
                          病因:遗传因素的影响似乎很小;可能是父母对孩子的一致性与整洁性的过度关注,起到一定的强化作用。
                          诊断标准:
                          1.一种以牺牲灵活性、开放和效率为代价,专注于条理性、追求完美的心理和人际控制的行为模式;
                          2.关注细节、规则、秩序、组织性或日程,以致错过了活动的主要方面;
                          3.是一种阻碍任务完成的完美主义;
                          4.对工作过分投入,把业余活动和交友排斥在外;
                          5.在道德、伦理或价值观问题上,过度谨慎、认真、不灵活;
                          6.即使没有一点情感价值,也不会丢失那些破旧无用的东西;
                          7.不愿将任务安排给别人或和别人一起工作,除非他们精确地遵从自己做事情的方式;
                          8.僵化和固执。


                          44楼2013-04-05 14:53
                          回复

                            人格障碍全章节已补完,可进一步阅读《Psychology and Life》,Richad J.Gerrig,Philip G.Zimbardo;《Essentials of Abnormal Psychology》,V.Mark Durand,David H.Barlow.


                            45楼2013-04-05 14:57
                            收起回复
                              好纠结 有一只叫御姐的孩子明显偏执型人格 怎么说也不听


                              IP属地:天津46楼2013-04-07 18: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