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大战》系列在电影作品上两个有迹可循的“引路者”,一个是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一个是黑泽明晚期全彩大作《影武者》。 对《星球大战》的诞生而言,《2001太空漫游》意义重大。因为,是在此片中,电影银幕上才首次出现了浩淼深邃的宇宙空间。但是,《星球大战》的成功在于,它所呈现的,是能自圆其说的,不同于地球世界秩序的另外一个幻想世界秩序。 《2001太空漫游》则是更为严肃,主题十分抽象和哲理的东西。就意蕴层面言,《2001太空漫游》具有无比复杂的暗示性和神秘性。影片冷僻、超然的叙述,也使得它要言说的东西更加暧昧、诡异,这一切表里如一的刻意为之,使得影片的主题具备了绝不亚于片中所初次呈现给人类观众的宇宙空间的那种阴沉、宿命的不确定性和黑色宿命性。总体来说,它探讨了从人类诞生直到知觉意识“高度发展”了的今天(未来),人类、人类科技(片中大篇幅展现了完整的宇宙飞船外在造型和内部构造,飞船内部运作及船内生活方式)与宇宙之间的根本关系或矛盾。 自此片问世后,柔弱的人类从此就凭借着自身的渺小科技,不断地在银幕之上“漫游”于外太空的真空世界中了。 就此而言,这部太空科幻片的开山之作,其奠基意义当然不仅仅在于《星球大战》这样的太空科幻大片从此有了一个世界观背景和逻辑性原型。但是,真正继承了它的哲理化探求和宿命性宣示的,也不过是《异形》这类看似本身脱胎自漫画和“外星人”情节的小部分作品。 黑泽明的《影武者》又是另外的东西。 《影武者》这类影片是完全东方化的。迄今为止,黑泽明被认为是日本名导演中最为西化的一位。实则这种看法毫无意义。日本人从古以来,在精神上被沉淀为民族传统的某些精髓实际也并不能说是完全“日本”的。古中国的先秦时代对日本的影响不言而喻。春秋与战国。前者大体即所谓哲学上百家争鸣时期,后者即诸侯逐鹿,六国并一的势术角力时期。中国三千年专制天下绝无仅有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大创造时期。也同样是最残酷、最讲实用的弱肉强食,霸政频出的“礼崩乐坏”、“陪臣执国”、“阶级荡平”的大混乱、大机遇时期。日本民族观念中的美化死亡、武士道,从精神渊源上讲,莫不从此古中国的第一个大乱世而来。 今天我们面对日本,日本人面对我们的战国时代,都可以说是似曾相识。 现代日本人曾将武士道的神髓变相化进了企业管理。要知道,家族企业和诸侯世家原本最早就是一个人家。松下。三菱。莫不如此。如今的日本人比我们清楚我们的“战国精神”。因为他们在现代生活,也还在或多或少地因袭和传承着这样的精神基因。这就是传统的力量。 《影武者》讲述的是日本战国时代,十六世纪后期的故事。德川家康、武田信玄、织田信长三大门阀争夺天下。故事以织田信长和德川家康联军对抗武田信玄的背景展开。武田信玄本是实力最盛,如日中天之时,某晚却不慎遭到信长军一个小卒的火枪暗袭,不久身亡。但是,由于遭袭是在夜晚,而且信玄智计向为信长方忌惮,所以,织田信长和德川家康均不敢断定信玄死讯是否准确。数次三番派遣手下潜入信玄军内暗访,最终终于确认信玄健在。原本武田信玄凭借着现有实力,大有可能战败织田、德川联军进而攻陷京都成功称霸,因此,确知信玄健在后,虽然仍对信玄军突然离奇撤军存疑的织田信长和德川家康均不敢有所稍动。 实则信玄重伤不治,但为保武田家基业,他要求自己死后,近身部署对内对外隐瞒死讯三年,并要求后人放弃争霸天下的企图(这两着无不表明,他早已料定后继中缺乏此等人才)。他的独子及家臣虽均有异议,但依然在他死后启用了一个和信玄在外貌上几乎一模一样的“影武者”(窃贼出身)来装扮信玄,骗过了内外的诸多视听。织田和德川果然三年未敢大动。最终,就在三年之期将尽,家臣们决定要公布三年前信玄就已被刺死的消息,并拥戴信玄独子继位的前夕,信玄的影武者却因为违禁骑上只有信玄才能驯服的烈马而使得信玄计策提前败露。武田家没有责怪这个窃贼出身的“信玄”,毕竟三年之期马上就要到了。他被赶了出去(三年的共同生活,他对可以坦诚相对的小“孙子”充满了留恋。) 故事的结尾,信玄的独子继位,但他违背了信玄遗愿,不顾一部分家臣反对,执意带兵出征攻打织田信长,最终全军覆没。而这一幕幕惨烈的过程,却被那个一直潜匿在战场角落中的影武者从始至终所目击。最终,在武田家全部战死后,他冲出藏身之处,拾起了一面倒地的武田家“风林火山”军旗,冲向了信长军的防守工事。慢镜中,枪声响起。“信玄”中弹不支,倒在水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