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契美尼德波斯吧 关注:145贴子:1,137
  • 22回复贴,共1

讨论一下大流士一世夺权的问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其实我是想发文的,但是那篇文最后一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把我给吓住了,其实仔细想想,我之前干的那些事不都也是侵权行为吗?真要是有人找来我肯定得乖乖删帖了事,不知道会不会赔上其他东西……
好了,闲话扯得有点远,那篇 《从<贝希斯敦铭文>、<历史>与巴比伦文档中辨析大流士夺位真相 的链接放在2L好了,这篇论文挺不错,还挺有趣的,里面还从一些不为常人所注意的细节入手,试图把大流士夺权的某些细节还原。
我记得“帝国兴衰”系列的波斯帝国那一卷也花了好大的篇幅讨论了这个事,不过在我印象中作者是倾向于相信大流士继位的合法性
前些日子有人推荐的《读希罗多德历史札记》,这文我觉得也不错,作者倒是倾向于相信希罗多德和官方的说法
我个人倒是不太相信希罗多德的说法,这种说法真是太巧了,非常像小说。


1楼2012-12-28 12:49回复
    http://ihac.nenu.edu.cn/treatise/beixisidunmingwen.htm
    从《贝希斯敦铭文》、《历史》与巴比伦文档中辨析大流士夺位真相


    2楼2012-12-28 12:50
    收起回复
      气,他一次一次、一点一点地将部分铭文制成拓片,并着手开始释读。从他日后的回忆看,这次探险绝对是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探险之一。更令他吃惊的是这些铭文 是用当时的学术界仅知道几个词的古波斯文写的。1837年,他再次来到贝希斯顿,在一个当地男孩的帮助下,继续制作拓片。1838年,他正式宣布已经解决 了贝希斯顿铭文和古波斯文问题。这年劳林森还不到30岁。
        贝希斯顿铭文的第一句话肯定给了劳林森和当时的古典学术界一个晴天霹雳般的惊讶:“朕,大流士,伟大之王,众王之王,波斯之王,万方之王,叙司塔斯配(Hystaspes)之子,阿善米斯(Arsames)之孙,阿卡门尼德(Achaemenid)王室之一员。”

      大流士王本人在贝希斯顿的雕像(点击可放大)
        贝希斯顿铭文原来是大流士王的一篇自传。在铭文的开头部分,他回顾了刚比西斯秘密杀死自己的兄弟,玛戈僧的冒名顶替,以及他和另外6位同谋者一起杀死玛戈僧的故事。我们几乎可以说这就是用第一人称概述了一遍希罗多德的L7后半段。现在看来,除了政变的主要经过之外,希罗多德的很多细节也是准确的,比如大流士父亲的名字,比如玛戈僧当政的时间是7个月(从522 BC的3月11日自立为王,到522 BC的9月29日被7人刺杀)等等。包括大流士在内的7个同谋者的名字,希罗多德只说错了1位。
        当然,希罗多德的L7不准确的地方也不少。比如按照贝希斯顿铭文,刚比西斯秘密杀死的那个兄弟叫巴尔迪亚(Bardiya),不叫司美尔迪斯。出现这种问题可能是因为传抄的错误。因为Bardiya的头两个字母用希腊文写是Βα,而Smerdis的头两个字母是∑μ,两者很相似。另外,大流士说刚比西斯杀死他是在去讨伐埃及之前,而不是如希罗多德所说是在埃及被征服之后。自然是大流士的说法更准确一些,对于威胁到自己的王位的人,当然是在出征之前就解决掉比较好,无后顾之忧么!
        


      7楼2012-12-28 13:01
      收起回复
        按照贝希斯顿铭文,篡位的玛戈僧只有一位,他的名字叫高墨达(Gaumâta), 而不是如希罗多德所说有两位,其中一位就叫司美尔迪斯(巴尔迪亚)。自然也是大流士的说法更准确一些。既然是冒名顶替,当然会说自己的名字是巴尔迪亚/司 美尔迪斯。本人的名字和被杀者的名字原来就一样,也太巧了吧?至于希罗多德怎么会多出来一个篡位的玛戈僧,从他为这个虚构的人物起的名字就可以知道答案。 此人叫帕提泽铁斯(Patizeithes),而古波斯文“总督”叫patikhšayathya。可能篡位者高墨达当过总督。希罗多德又大概老是听波斯人把篡位者的名字和这个词一起说,于是便以为还有一个篡位者,并把这个词作为名字给了他。
          还有一点不同值得特别注意。希罗多德说刚比西斯是在疯狂中弄伤了自己,然后伤口感染而死的(三64至三66)。贝希斯顿铭文在谈到刚比西斯之死时则用了“他自己死去”(died his own death) 这种奇怪而罕见的说法。对于这种说法的解释到今天也没有停止争论。一部分学者认为这就是刚比西斯“自然死亡”的意思。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这是他“自杀”的 意思。考虑到刚比西斯死时年纪并不大,可能后一种解释比较正确。他死亡的具体时间,按贝希斯顿铭文的记载,是在522 BC的7月。
           (另外,大流士的祖先希罗多德在七11介绍他儿子薛西斯的世系时提到了,但希罗多德没有提到(或者他不知道)大流士和刚比西斯是远房堂兄弟的关系。大流 士的曾祖父和刚比西斯的曾祖父是亲兄弟。所以大流士在贝希斯顿铭文中自称也是阿卡门尼德王室的一员是没有错的。波斯王室的血统关系见这里。)
          贝希斯顿铭文的内容当然不止记录了大流士自己是怎么当上国王的,还记载了他即位第一年(522/521 BC)中波斯帝国到处发生叛乱,以及他和他的将领们一起平定这些叛乱的情况。《历史》的L8中只提到了巴比伦的叛乱,这里大流士自己则说有8处之多。这些叛乱按时间顺序说来是:埃兰(三次)、巴比伦(两次)、美地亚、亚美尼亚、帕提亚、巴克妥利亚、波斯、阿拉乔西亚(Arachosia,今伊朗东部)。一年之中为何会发生这么多叛乱呢?可能的原因见后文。反正大流士将这些叛乱都平定了,一共抓到了8位叛乱首领。
        叛乱首领的雕像(点击可放大)
        这8个人在贝希斯顿都有自己的雕像,都是在大流士面前反绑着手、弓着腰的形象(见右图)。他们的衣着都是本民族的服装,这是后人研究当时亚洲民族的重要资料。
        “持弓者”和“持矛者”的雕像(点击可放大)
        另外,篡位者玛戈僧高墨达也有自己的像。和叛乱者们不同,高墨达的像是被大流士王的像踩在脚下的(见前面的大流士王雕像照片,现已不太好辨认)。在大流士王身后,是他的6位同谋者中最得力的2位助手——音塔弗列涅和戈比亚斯的像(见左图)。这两人一位是国王的“持弓者”(bow carrier,大概就是大元帅)、一位是国王的“持矛者”(lance carrier,大概就是禁卫军司令)。大流士本人在刚比西斯手下就担任过“持矛者”这个职位(三139),不过希罗多德误以为这个职位只是一般的“侍卫”。后来,在平定叛乱2年后,大流士又对斯基泰人作战(520/519 BC),征服了一部分斯基泰人,于是在铭文中加刻了一段,在8个叛乱者的像后面也加刻了1个斯基泰俘虏的像。这样一来,大流士的像周围就有12个像了。这就是后来西方人以为这里雕刻的是耶稣和12门徒的原因。


        10楼2012-12-28 13:20
        回复
          个人不是太信冈比西斯是回刀鞘时自己把自己插死的 感觉冈比西斯到大流士那段好乱,里面大有文章


          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2-12-28 13:55
          回复
            从混乱情况来看~大流士一世属于篡位者的可能性极高~
            这样才会先后遭到那么多地方的叛乱~


            IP属地:上海13楼2012-12-28 14:45
            回复
              希罗多德描述的故事非常戏剧化,适合搬到舞台上去。如果单是希罗多德这么说还好,问题是大流士的官方说法居然和希罗多德说法很接近,说以我也认为官方说法是对大流士篡位的一种掩饰


              14楼2012-12-28 14:48
              收起回复
                感谢lz分享资料


                15楼2012-12-28 18:52
                回复

                  贝希斯顿铭文里还有一段挺奇怪的事,穆护为什么要破坏寺庙?别管事实如何,大流士就是这么写的,当时有人怀疑吗?


                  16楼2012-12-28 19:5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