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哲的博客吧 关注:330贴子:5,733
  • 4回复贴,共1

影响中国的100本书八十九:《大清一统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山东1楼2012-12-27 22:51回复
    内容最丰富最完善的地理总志
      《大清一统志》,清朝官修地理总志。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前后编辑过3部:即康熙《大清一统志》,乾隆《大清一统志》,《嘉庆重修一统志》。
      康熙《大清一统志》。清自努儿哈赤统一长城以北,世祖灭大顺、大西,至康熙三年(1662年),最后灭南明。二十年(1681年)平定三藩之乱,二十四年(1685年)又击败沙俄侵略者,国内出现了空前稳定的局面。同明代相比,无论是政区、边界,还是职官、户口、田赋、物产等,都有程度不同的变化,为了全面了解并掌握国内的情况,进一步治理国家,次年三月,圣祖下令编纂《大清一统志》,以反映当时国内变化了的情况。其体例,基本仿照《大明一统志》。由于工程浩大,特别是地图的绘制,资料的收集,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同时人事又有很多周折,断断续续,以致圣祖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去世时,这部总志尚未完成。
      世宗继位以后,重加编辑。可是迄雍正十三年(1735年),仍未完成。高宗继之,至乾隆八年(1743年),才最后成书,俗称乾隆旧志。又因为该志的时间至康熙时为止,故世人称之为康熙《大清一统志》。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楼2012-12-27 22:51
    回复
      2025-05-15 14:40:00
      广告
      续编《大清一统志》,首先要测绘、制作青海、西藏、新疆地区精确的地图,编写《西域图志》等边区的图书,并动员各省官员收集、整理、上交有关《大清一统志》所需的资料等,工程也相当大。因此,历时20年,至乾隆四十九年(1710年)方才完成。
        全书共500卷。其体例与康熙《大清一统志》相同,只是增加了新疆地区和雍正至乾隆时期的变化内容。就这一点来讲,它比前者进步,价值要大。
        《嘉庆重修一统志》。到了嘉庆十七年(1812年),中国国内的情况又有很大的变化,其中包括田地日辟,田赋日增,户口日盛,人物日多,物产渐丰,政区变迁,等等。为了补充乾隆四十九年至嘉庆年间的这些变化,嘉庆十七年4月,仁宗下令重修《大清一统志》。这次重修也经历了30年,直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才完成。因为开编于嘉庆十七年,取材内容也到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为止,所以称为《嘉庆重修一统志》。
       


      IP属地:山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楼2012-12-27 22:51
      回复
         全书共560卷,另加凡例、目录二卷。其体例是在前两志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增补。例如:在直隶承德府增加了"行宫"门,在各省统部"田赋"之后,增加了"税课"门,等等。最主要的是增加了乾隆《大清一统志》以后至嘉庆二十五年间各方面的变化,同时对前志的某些内容进行了一些补充。
          《嘉庆重修一统志》的排次是:"首京师,次直隶,次盛京,次江苏、安徽、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次新疆,次蒙古、各藩部,次朝贡各国。""自京师以下,每省有统部,总叙一省大要。各府、厅、直隶州自有分卷,凡所属之县入焉。蒙古各藩统部,分卷悉照各省体例。"(《凡例》)有新增者,则另标出。
          这次重修,是在两志之后,收集的图书比两志多,特别是有关边疆地区。如采用的群书中,自国史之外,新增加的有:《日下旧闻考》、《热河志》、《盛京通志》、《平定准噶尔方略》、《西域同文志》、《西域图志》、《平定金川方略》、《天下舆地全图》等书,旁搜博采,"然后确切参稽。"这些新图书和乾隆《大清一统志》以后至嘉庆二十五年的新资料一起,"并照体例登入,"(《凡例》)因而内容较前两志丰富而且准确。
          在《嘉庆重修一统志》里,凡是新增补者,都一一加以说明。如"府、厅、州、县有升降分含者,府与直隶州、厅自立专部,即于'建置沿革'门叙清源流及升降分含年分,其各州、县,除于所辖府、州下详载外,仍于本条兼注。"又如:
         


        IP属地:山东5楼2012-12-27 22: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