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道威尔吧 关注:27贴子:93
  • 5回复贴,共1

关于畏惧性精神官能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本想将本文放进空间,但考虑到重要读者是一名恐血症患者,而我空间的恐怖图片可能会对其病情有加重作用。经慎重考虑后,最终决定放到贴吧,希望这个中性的环境以及我下面的文章能对她病情的缓解有促进作用。

  时间仓促,本文写作较凌乱,可能会占用多个楼层


1楼2007-05-29 18:16回复
    畏惧性精神官能症是一类以畏惧某些特定物品为表征的精神官能症的统称。是指一个人对某一特殊的物体、活动或情境产生一种强迫、持续而且不符事实的极端害怕,他明知这种害怕与实际的危险性相比较,是不合理的,不当的,但还是无法害怕这种非理性的害怕,而对所害怕的特殊物体、活动或情境产生回避行为。

     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恐惧症患者的心理创伤多来自某次创伤体验,现在畏惧的对象与过去的真正恐惧对象间有类似、象征的关联。

     关于畏惧性精神官能症的成因,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况:

     1:畏惧性精神官能症是当事人以“转移作用”及“回避作用”这两种心理防卫机制来压制潜意识里的本能冲动所致。
     
     2:某些与本能无关的心理创伤事件,可能在心理防卫下产生对某种物体、情境或活动的畏惧。在意识层面,创伤事件的全部过程被潜抑,取而代之的是事件的局部。患者将注意力转移到局部,并加以回避(如某些车祸亲历者会在事后对某些与肇事车辆颜色相似的车产生畏惧)。

     3:畏惧性精神官能症来自患者过去的“制约与回避学习”,即在特定环境下,“制约刺激物”与“非制约刺激物”两者配对出现。造成患者对“制约刺激物”的畏惧感。实验中,这种配对需反复出现,才能引起患者的畏惧,但在生活中,这些配对往往只出现一次就造成了患者的恐惧心理,究其原因,要么是患者经常想起,要么是借以减轻焦虑的“回避行为”在现实中反复出现,此种回避策略逐渐强化了症状。


    2楼2007-05-29 18:50
    回复
      2025-07-24 19:54:5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针对畏惧性精神官能症,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催眠术、自由联想法


      3楼2007-05-29 18:52
      回复
        通常,心理医生会使用催眠术,以使患者想起创伤事件发生时,是否还有其他“制约刺激物”。

        也会使用自由联想法,让患者自己慢慢联想起创伤事件发生时的其他事


        4楼2007-05-29 19:11
        回复
          谢谢JJ~~嘿嘿


          5楼2007-06-01 16:00
          回复
            8客气~~~


            IP属地:宁夏6楼2007-06-01 19: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