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聪中学吧 关注:142贴子:8,830
  • 6回复贴,共1

================梁伯聪先生的资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梁伯聪(1871—1945年),梅城西区梁屋“鹤和楼”人。他出身于书香门第,祖父梁廷辉,为清嘉庆进士,官至礼部郎中;父亲梁鉴三,清道光举人,曾任福建上杭县知县。因族中子弟甚多,特聘名师执教。梁家藏书甚丰,梁伯聪自小诸多浏览,得益甚大,故学问渊博。他曾参加清末最后一期的科举考试,成为梅州历史上最后一位秀才。


1楼2012-12-25 20:15回复
    梁伯聪淡薄功名选择了以教书育人为毕生事业,先后执教嘉善女子中学、女子师范、省立第五中学、省立梅州中学,在梅州中学的执教时间长达三十四年。他是梅州中学资深教员,精通国文、图画,以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启迪造就了许多杰出人才。名画家林风眠,著名的雕刻艺术大师李金发,教育学家钟皎光、孙亢曾等是他的学生,受到他的熏陶。他生活节俭,不饮酒、吸烟。教学之暇,常以诗、书、画怡情。退休后,曾获得教育厅颁发长俸(特殊津贴)的殊荣。这种待遇是梅州有史以来的第一位。 梁伯聪擅长诗、书、画,遗著《梅县风土两百咏》,为长篇叙事诗。诗中记风土、道民情、观鉴戒、言得失,深入浅出,叙事千年,对梅县风物、故实,考订甚详,极具存史价值。此书撰于抗战末期,由其亲属梁挺生、梁京熹于1969年9月1日在香港出版。
    何子渊先生故居——光裕庐


    2楼2012-12-25 20:16
    回复
      梁伯聪曾特为老**家、教育家何子渊先生题写屋名“光裕庐”。在毛主席时代,虽经各种运动的浩劫,镶嵌在“何子渊故居”大门上巨大的光裕庐三个字,至今仍熠熠生辉,光前裕后,人才辈出。


      3楼2012-12-25 20:17
      回复
        梁伯聪于1945年在家中病逝,终年74岁。为纪念梁伯聪先生对教育事业的贡献,梅州中学在梅城江南建了一个“梅州中学伯聪分校”。


        4楼2012-12-25 20:17
        回复
          咳咳→_→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2-12-25 21:30
          回复
            考古队来了。


            IP属地:广东6楼2013-11-05 21:16
            回复
              火钳留名


              IP属地:广东7楼2013-12-02 21: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