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0392863oo吧 关注:9贴子:948
  • 5回复贴,共1

【转载】张学良的尴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文章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87eaca8a01013v1h.html
作者:@夏威夷蓝色海岸 (韩寒吧知名吧友)
注:日出日落夏威夷 是其新浪博客昵称


1楼2012-12-24 20:57回复

    在百度原发表时间:2010-10-26 14:05:01
    导读:这是我的第一篇博文,因后来写《张学良评论》时,已经详细的解释了我的观点,所以认为没有必要贴了。但有吧友要求,还是贴出来吧。
    在中国近百年的历史中,张学良的足迹实在是该仔细研究。他所面对环境极其复杂,他所制造的声响惊心动魄。不论是在台湾还是在大陆,对他的评价如翻滚过山车,看得人眼晕。
    不论如何评价张,不可否认张的一生是场悲剧,他的悲剧也是东北人民的悲剧。而这悲剧是与中国人的一个心结分不开的。那就是统一战胜分裂,中央高于地方。
    张的悲剧的起始于他的父亲被关东军炸死。张作霖死后日本人要求他独立,国民党要求他易
    帜统一。若独立,北伐军必打着统一的旗号继续打,若想守住东北,必投日。所以独立等于投日。日与他有杀父之仇,他不是溥仪,不会当傀儡。所以易帜是他唯一的选择。
    东北加入中国明显是加入中国的联盟以求抵抗日的威胁。中国接收东北也等于承认我们是一个联盟以共同对付外敌。这其实正是国家的意义所在。
    考验的时刻立刻到来。1931年关东军占领东北,中央未履行合同,蒋要先剿共再安外。张在918事件上得了第一堆骂名,不抵抗将军。
    918事件前后张确有责任。他一心希望日本政府拉住关东军,处处怕留下把柄,妨碍日本政府钳制关东军。但主要责任仍在中央。中央的“不生事”方针早已确定,918之前与张是有沟通的。918之后中国未与日断交,也未开战即是证明。
    918事件后,中央不对日断交并抗战是中央对地方撕毁了合同,国人不骂中央而骂张,说轻点是糊涂,说重点是不要脸,不要脸的不包括东北人。 内陆人自己不履行合同,还义正词严地骂张,不是不要脸是什么?
    汪精卫就更会胡闹。他要张抗日,张问他中央是否准备好了全面抗日,汪精卫说没有,汪要东北军打日本以压全国人民的怒火。张说若全面抗战,东北为先锋,义不容辞,若全国不抗战,只要东北军送死给中央脸上贴金,他不干。
    在我看来张在这点上并没错。中央不履行合同,凭什么要求地方独抗?可今天还有很多人拿张汪这件事给汪最后成汉奸开脱。真是是非不分。
    在918这件事上,国人对张的不体谅,完全是不在乎地方利益的结果。也体现了国人随意签合同,再任意撕毁的陋习。
    28年中央要求东北回归时,已深知东北的回归会刺激关东军强占东北,但国人只享受国家统一的喜悦,完全不想履行责任。若不是日本继续向内陆扩张,中央肯定放任日对东北的占领不管。你若觉得没能力保护东北,就别强收东北。你不打东北,东北还有机会独立而不附属于日本。
    918打东北的是关东军,不是日本。关东军和满铁是一个日本的利益集团。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通过政变把日本卷入战争。
    从军事角度来讲,东北无法抗击整个日本,抗击关东军也悬,关东军在朝鲜还有驻军。东北的优势是西方不认可日本对东北的占领。张只可在东北与关东军分利,不可独占东北。在关东军看来东北是用他们的血在1905年击败俄国占领的。
    张在归顺中央后,以为中央是靠得住的,把对日外交扔给中央。在经济政策上迅速排日,向东北倾斜,终于穿越关东军的底线,开战后,中央不仅不帮他打日本,还怕被他拖下水。致使他的抗日只能用东北义勇军之名。
    现在再回想那一断历史,以国人对统一的认知,东北没有避免918的空间,以国人对中央的偏爱,张也不得不背骂名。
    日出日落夏威夷


    2楼2012-12-24 20:59
    回复
      更多精彩博文,请访问:http://blog.sina.com.cn/u/2280311434


      3楼2012-12-24 21:00
      收起回复
        张学良。。。有人夸有人骂。


        4楼2013-05-03 21: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