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市教师吧吧 关注:6贴子:21
  • 0回复贴,共1
第二种说法  奥地利靠阿尔卑斯山的地区,出了不少的乡村诗人,加上奥地利人,本是爱好音乐的民族。他们大部分的人民,信仰耶稣基督。所以每到圣诞节,在这崇山峻岭的一些小镇和乡村里,许多歌唱世家的男女,像中古世纪的吟游诗人,不断的把圣诞歌的词句和乐曲,加以改进或创新。他们很多人,长于弹奏乐器,而且几个人聚在火炉边,就能当场作出新的圣诞歌,成了后来圣诞歌的宝藏。有一些歌曲,也许当时唱唱,或唱过一两年,就被新的圣诞歌所取代了。但是其中的一首,不但流传下来,而且是世界最出名的圣诞歌,它就是大家熟悉的“平安夜”。   据说这首圣诞歌,是阿尔卑斯山下沙司堡的牧若瑟神父,在一八一八年撰写的歌词,曲子则是乐师方济葛鲁伯所作的。不幸它在那乡村圣堂歌咏团的抄写本中,埋没了十多年。后来,被一位喜爱音乐的人发现,就把这首圣诞歌,带到城里的音乐会上演唱,非常受人欢迎。于是,渐渐的流传到奥地利各地,再传到了德国。一八三九年,这首圣诞歌传进了美国,不到几年功夫,就普遍得到人民的喜爱。再经过著名歌唱家的演唱,电台的播放,这首圣诞歌-平安夜,普遍的流传世界,而且各国都有翻译的歌词。不管是不是基督徒,几乎都熟悉这首“平安夜”,聆听的时候,而且会哼唱起来。   关于“平安夜”这首圣诞歌,词句和曲子的写作,有不少的传说,下面所介绍的故事,最为动人美丽。   原来在沙司堡附近的一个小村,住着一位音乐师方济葛鲁伯,妻子亚纳,他们有个天真活泼的儿子小方济。葛鲁伯在牧若瑟神父的学校里,教授音乐;主日则在教堂中领导圣歌队。每晚他回到家里,喜欢坐在院子里的大树下面,弹琴作曲,一家三口过得幸福快乐。不幸的,一八一八年秋天,可爱的小方济,突然因病去世,这一家顿时失去了欢乐,葛鲁伯夫妻二人再也没有笑容。这年圣诞夜,葛鲁伯独自去圣堂,参加子夜弥撒,他的心再也不像以前那样的活跃欢欣。圣诞节的欢乐,似乎跟他没关系了。弥撒结束以后,葛鲁伯匆匆的回家,在路边传出儿童们的歌声、嘻笑声,他的心更为沉重。进了家门以后,一片凄凉。他呼唤妻子的名字,没有回答。点上灯,看到妻子亚纳,趴在小方济以前睡过的床边抽泣。葛鲁伯再叫她,她不理。葛鲁伯无奈的叹口气,只好拿起乐器来,想演奏乐曲,来排解妻子的悲伤。   当葛鲁伯打开琴盖,一张字条掉在地上,他捡起来一看,原来是前几天,牧若瑟神父所写的“平安夜”歌词,要他配上乐曲,由于思念小方济而忘了这事。这时候,窗外的夜色寂静,葛鲁伯联想到过去的一切,就坐在灯台前的椅子上,面对着妻子,开始谱“平安夜”的曲子。他边谱边弹边唱。这时候,妻子亚纳听到美妙的歌曲,忘记了其他,慢慢走近丈夫葛鲁伯身边,流着眼泪说:“亲爱的葛鲁伯,求天主宽恕我们吧!现在我明白了天主的圣意,小方济的去世,我们不该悲哀,应当喜欢!因为你弹唱的时候,我彷佛看见一大群小天使,来到我们的房子里,小方济夹在中间,随着他们快乐的唱着:‘救世主诞生了!’”“平安夜”的曲调和歌词,搭配得天衣无缝,聆听的人,不论是否基督徒,都为之动容。如果说它是世界上最美妙动人的歌曲之一,相信没人反对的。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平安夜指12月24日晚,是圣诞夜的意思,英语叫Christmas Eve(圣诞前夕,圣诞前夜),平安夜也用来表示圣诞节前一天。巧得很,和中国民间的“扫尘节”一样(夏历12月24日,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家庭里都要扫尘,“尘”和“陈”谐音,“扫尘”因而有“除旧”的意思),在旧时的欧洲,平安夜也是扫尘的日子。这一天尤其对农村的父母来说,是非常辛劳的一天。他们要为圣诞节和新年做许许多多事情:忙地里活、照料牲口、擦地板、洗厨具、烤圣诞鹅、做蛋糕、布置圣诞树、张罗圣诞礼物……等到全家团聚欢庆平安夜的时候,父母们通常已经累得直不起腰了。   圣诞夜唱圣诞歌,这是古老的传统;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记载的圣诞歌约有上千首;久唱不衰的有五十几首,而最有名的圣诞歌是《平安夜》。这首歌共有6小节,通常流行的是3小节(原作中的第一、第二和第六小节)第一节的歌词大意为:平安夜,神圣的夜!/人人安息,/至圣独醒。/慈祥鬈发的儿子,/睡吧,在美妙的宁静中,/睡吧,在美妙的宁静中。第一句就是“平安夜”,歌名因此也叫《平安夜》,从此,圣诞夜就得名“平安夜”。[3]   1792年12月11日,约瑟夫·莫尔作为编织女工安娜·朔伊贝尔和当地驻军的一个步兵的私生子在奥地利萨尔茨堡出生,父亲因害怕而逃走。洗礼时,只好请了萨尔茨堡的一个名叫约瑟夫·沃尔格穆特的刽子手当教父。莫尔心地善良,好为弱者、穷人和孩子们做事,但不幸的身世使年轻的莫尔不断受到驱赶,直至1815年,莫尔才担任萨尔茨堡附近奥伯恩多夫小镇的牧师,在那儿的集市上认识了来自邻镇阿恩斯多夫的小学教师和集市组织者弗兰茨·克萨弗·格鲁贝尔,两人成了好朋友。莫尔(作词)和格鲁贝尔(作曲)合作的圣诞歌《平安夜》于1818年12月24日首次在奥伯恩多夫镇教堂演唱,由于管风琴被老鼠咬坏,临时改用吉他伴奏。顺便提一下,《平安夜》几乎译成了全世界所有的语言,歌词原文是用德语写的,第一句是Stille Nacht(寂静的夜或安静的夜),安静或寂静与“平安”还是有区别的,但最早就以“平安夜”被译成了中文,先入为主吧。   1914年12月24日,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各国士兵自发停战,他们从广播中听到了奥地利歌剧女演员奥丽丝·舒曼演唱的《平安夜》。此时此刻,她的两个儿子都在前线聆听母亲的演唱,一个在德军的战壕里,另一个在协约国军队的前沿阵地,他们多么希望战争早日结束,回家和母亲团聚。   不管在哪里、如何欢度平安夜,需要记住的是,《平安夜》见证了世界人民渴望和平的心愿,在平安夜要感恩你们的父母亲。


1楼2012-12-24 15:5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