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纳恩湖是北欧第一大湖,不算里海的话是欧洲第三大湖,名列拉多加湖和奥涅加湖之后。维纳恩湖水体巨大,面积5648平方公里,平均深度27米,最深106米,蓄水量有153立方公里。在暖季可以形成有规律的湖流,呈逆时针流动。春秋两季湖水会充分混合,但夏季由于上层湖水增温远大于底层湖水,会出现温跃层。但在冬末初春冰雪消融之后,沿湖岸的水体增温迅速,会和湖心水温形成巨大差别,阻碍两部分混合,由于周边有很多工业废水排入,此时近岸水质会远低于湖心水质。另外,丰枯两季的水位落差有1.7米左右。维纳恩湖能见度不算太大,除了11月至4月的封冻期外,夏季水质最清澈,能见度可以超过5米,pH值也是此时最低,在7.0到7.1左右,不过最高也就7.4左右。表层水温一般8月最高,可以达到17-18度,底层水温10月前后最高,大约10度左右。维纳恩湖是整个水系的重要一环,也是水系南北两部分的气候过渡区。克拉尔河流域大部分已属泰加林带,是亚极地大陆气候。而维纳恩湖流域已经属于半泰加林带,是暖夏常湿型的大陆气候,湖北岸的卡尔斯塔德6、7、8三月均温都能超过15度,7月可超过17度,年降水量600毫米左右,时间分布较为均匀。水系的下游约塔河流域就已经是大陆性向海洋性气候的过渡区域,比如位于河口的瑞典第二大城市哥德堡(Göteborg)就可以算是海洋性气候了。维纳恩湖是末次冰期结束后形成的,湖岸十分破碎,长度可达1900公里左右,湖中有超过22000个岛屿和礁石,岛礁岸线长度超过2700公里。维纳恩湖区的岩层大多为太古代岩层,上覆贫瘠的冰碛土,流域内的土地超过三分之二是林地,只有不到20%的农业用地。湖区的动物以鸟类和鱼类为主,比如海鸥、燕鸥、胡瓜鱼、鲑鱼、鲈鱼、鳟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