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真琴@茶叶鸡腿蛋糕其实此文并非与二律背反完全没有关系,倒不如说有很大关系。所谓情感的矛盾与统一在我看来与二律背反所要表达的意思其实也没有多大差别。 不过蛋糕乃既然引入了二律背反,矛盾统一这类哲学术语,再用亲情与爱情这样的词汇来讨论的确不够严谨。
仅就内容方面来说,如果我们把亲情用来象征道德义务(利他,奉献等),把爱情用来象征追求幸福(利己,索取,激情等),那么这的确是一篇讨论并涉及二律背反的文章。
百度上主要列出的主要是康德哲学认识论部分的二律背反,而康德的认识论主要是为其伦理观点服务的--为其提供形而上的基础,所以当康德的二律背反的理论被其具体应用在伦理领域,其实就是指道德义务与追求幸福的矛盾。简单说就是在现实(实践理性)中一个不道德的人不可能获得终极的幸福,同样一个不幸福的人也很难完善其德行。解决这个问题康德给出的答案是通过信仰一个超验的,灵魂不灭的‘至善’,一个幸福与道德两者同时在那里达到极致且不相冲突的强大存在。(所以信仰在康德那里是与理性和谐的)
当然撇开康德的解决方法是否合适的问题(那是另外一个问题了),他确实提出了现实中道德与幸福存在矛盾的问题, 而在缘线中,无论对于缘还是一蹴来说,其内心中始终都存在着这种冲突。这些蛋糕也在其文中多有提到。
但是在现实中亲情并不只有道德义务,正如同爱情中并不只有自私。事实上两种情感都是互惠的存在,只不过我们对两种情感中利己与利他的比例的普遍认知不一样罢了。可能对于亲情我们普遍觉得其中义务与奉献成分更多一些,而对于爱情,我们也许觉得其中索取与自私成分更多一些。所以在非学术讨论的情况下,我们中很多人已经习惯用亲情与爱情来代替道德与幸福的讨论了,毕竟这样比较贴近生活与现实,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