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威狂吧 关注:576贴子:2,522
法宝坛经,即是闻名遐迩的六祖坛经
此经在禅宗教法里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帖用通俗白话文诠释经中妙义,可作参考
文章摘自网络,已经印证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2-12-21 12:49回复
    简说经中关于六祖大师的生平:
    惠能父亲早亡,家境贫穷以卖柴为生
    一次,惠能卖柴回家的路上听到有人读诵《金刚经》,心里顿感豁然开悟,便萌生学习佛法之念,于是去黄梅山拜谒五祖弘忍
    其时弘忍年事已高,急于传付衣法,遂命弟子作偈以呈,以检验他们的修炼水平
    时神秀上座呈偈曰: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弘忍以为未见本性,未传衣法
    惠能听后亦诵一偈,请人代劳题于壁上: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弘忍见后,招惠能登堂入室为其宣讲《金刚经》,并传衣钵,定为传人。此时六祖,受命南归
    惠能归岭南后,于唐高宗仪凤元年(676年)正月初八到广州法性寺
    其时印宗法师在该寺内讲《涅盘经》之际,“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争论不休
    惠能进曰:不是风风动,亦非幡动,仁者心动”
    印宗闻之竦然若惊。知惠能得黄梅弘忍真传,遂拜为师,并为之剃度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2-12-21 13:24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五祖认为时机已到,于是秘密为慧能讲说《金刚经》
      当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六祖就在这一句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的真理,于是向五祖启陈说:
      原来自性本来就如此清净的!
      原来自性本来就没有生灭的!
      原来自性本来就圆满具足的!
      原来自性本来就没有动摇的!
      原来自性本来就能生出万法!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2-12-21 13:34
      回复
        般若智能
        世人一天到晚口念般若,却不能认识自心本性中的般若,就如同饥饿的人,说食终不能饱。整天只是口里说空,而不能实践,虽历万劫,也不能得见自性,终究无法受益
        摩诃般若波罗蜜是印度语,翻译成中文就是用大智能度到彼岸
        这必须要从内心里去实行,不是只在口头上称念的。如果只是口说而心不行,那就如幻、化、露、电,终归空过;如果口念而且心行,即能心口相应契合,这时清净的菩提自性就是人人本具的天真佛,离开自性之外并无别佛
        甚么叫做摩诃呢?
        摩诃的译义是‘大’,这是说菩提心量广大,好像虚空一样,没有边际,也没有方圆大小、青黄赤白、上下长短、瞋怒喜乐、是非善恶、头尾等对待分别。一切诸佛国土,都如同虚空一样。世人的灵妙真如本来是空,并无一法可得;诸法自性本来空寂,也是如此
        不要听我说空,便又执着空
        第一不要执着空!如果心里空无所有的静坐,这就是执着无记空
        世界虚空,能含容万物的种种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全都含藏在虚空之中
        世人的妙性真空,含藏万法也是如此
        自性能含藏万法,这就是大,万法就在每个人的自性之中
        如果见到任何人,无论是善是恶,全都能不取不舍,也不染着,心境朗照如同虚空,就称之为大,所以梵语叫做摩诃
        迷而不悟的人只是口说,悟了的智者则能心行。又有一类迷而未悟的人,死心静坐,甚么也不想,自以为这就是大。这样的人不足以和他说‘摩诃般若’之法,因为他们已经落入了邪见的谬误
        自性心量广大,周遍法界,用的时候历历分明,应用就了知一切。一切法即一法,一法即一切法,来去自由,心体没有障碍,这就是般若
        一切般若智,都是从自性中出生,不是从外面得来,不要错用了心思!
        这就叫作真性自用!
        一法真即一切法皆真。心要用于开发真如自性,转迷为悟的大事,不要在空心静坐等小道上用功,更不要整天口中说空,而心中不修真空之行!这就好像一个平民百姓,自称自己是国王,终究不是真。这种人不是我的弟子
        甚么叫做般若呢?
        梵语般若,中国话译作智能
        在日常的一切处、一切时中,如果能念念不无明愚痴,常用智能行事,这就是般若行
        如果一念愚妄,就尽失般若
        一念离妄,就能出生般若
        世间凡夫,愚迷不悟,不能见到实相般若。虽然口说般若,心中却为愚迷所惑;虽然常常自己说‘我在修行般若’,念念说 空,却不认识真空的道理。般若没有形相可说,智能心就是此无形无相而又不落断灭的般若实相
        若能作如是理解,就称为般若智
        甚么叫做波罗蜜呢?
        这是印度话,中国话译为‘到彼岸’,从它的译义来解释,是断绝生灭
        心若执着外境,就有生灭现起,
        如同水中波浪起伏不定,这就叫做此岸;心如果不攀缘外境,好比流水经常畅通无碍,生灭便无由现起,就叫做彼岸
        所以称为波罗蜜多
        迷而不悟的人只知道口念;但是念的时候,心中有妄有非。若能念念心行,才是真实不虚的真如法性。悟得这个法的是般若法;修持这种行的是般若行。不能如是修行,就是凡夫;若能一念悟修,自身当体即与佛平等无异
        善哉!凡夫就是佛,烦恼就是菩提
        前念迷惑,就是凡夫
        后念觉悟,就是佛陀
        前念执着于境界,就是烦恼
        后念不攀缘境界,就是菩提
        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最尊贵、最高上、最第一的佛法,无住无往也无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都是从般若法中出生
        大家应当运用大智能,打破五蕴烦恼尘劳
        如是修行,必定能成就佛道,转变贪、瞋、痴三毒,成为戒、定、慧三无漏学
        这个法门,从一实相般若能生出八万四千种智能。
        为甚么呢?因为世人有八万四千种烦恼尘劳。如果没有尘劳覆盖,般若智能便能时常现起,念念不离菩提自性
        悟得这个法门的人,自然没有妄念,没有思量、执着,不起诳妄颠倒,随缘应用真如自性,以般若智能来观照事物,对于一切诸法不执着也不舍离,这就是见性成佛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2-12-21 14:46
        收起回复
          一念即佛
          如要进入甚深的一真法界及般若正定的,必须修持般若行,持诵《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即能见到自性
          大家应当知道,这部《金刚经》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在经文里面已经很清楚地予以赞叹,不能一一细说。这法门是最上乘的教法,专为有大智能,有上等根性的人说。小根性小智能的人听闻此法,心里会 生起疑惑不信。为甚么呢?就好比天龙在阎浮提降下大雨,城市村落都顺水漂流,如同漂流的枣叶一样。如果雨是下在大海中,海水不见增加,也不见减少。大乘根性、最上乘根性的人,听闻他人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就能领悟理解,知道本性里面自有般若智能,这是经常运用智能观照所得,而不是假借语言文字而成。譬 如降雨,不是从天而有,原是龙能兴云致雨,让一切众生,一切草木、有情无情,统统蒙受润泽。百川众流注入大海中,与海水合为一体,众生本性中般若智能也是如此
          小根性的人听闻此顿教法门,犹如草木一样,根性小的,如果被大雨一淋,就会全部倒下,不能继续生长。小根性的人,听闻大法的情形也是这样,他们原有的般若智能,和大智能的人并没有差别,为甚么闻此顿教法门不能开悟呢?因为他们执着邪见,所知障重,烦恼习气根深柢固,好像密云遮蔽了日光,没有风 来把云吹散,日光就不能透现出来。般若智能,人人本来具足,没有大小之分,只因为一切众生自心有迷悟的不同所致
          心有迷惑,向外求法,离心觅佛,不能悟见自性,这就是小根性的人。如果领悟顿教法门,不向心外执着修行,只在自己心中经常生起正见,自然一切烦恼尘劳不能染着,这就是见到自性
          对于内外境界都不执着,来去自由,能遣除执着的心,就能通达无我,没有障碍。能如此修行,便和般若经所说的没有差别
          一切经典、所有文字、大小二乘教、十二部经,都是因人施设的,由于智能本性,才能建立。如果没有世人,自然也就没有一切万法。由此可知,一切万法原是由世人所兴设,一切经书由于人说才会有。因为世人之中有愚有智,愚昧的称为小人,有智能的称为大人。愚昧的人向有智能的人请教,有智能的人对愚昧 的人说法;庸愚的人如果忽然领悟理解、心地开朗,就和有智能的人没有差别
          一念不觉悟,就是佛也成为众生;一念觉悟时,众生就是佛。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宇宙万法都在自心之中。那么为甚么不从自己的心中直下见真如本性呢?《菩萨戒经》中说:‘我人的自性本来是清净无染的。若能识得自心,见到自性,都能够成就佛道。’《维摩诘经》中说:‘当下豁然开朗,返见自己本心。’
          六祖在弘忍和尚那里,一听闻他说法,言下即便开悟,顿时见到真如本性,所以将此顿教法门流传广布,让学道的人顿悟菩提,各自观照自心,见到自己的本性。如果自己不能领悟,必须寻访大善知识,也就是理解最上乘法的人,直接指示正路。这善知识有大事因缘,就是所谓‘教化示导,令众生得见自性’,因为一切善法能够由善知识发起。在自性中,本来就具足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如果愚迷而不能自悟,必须请求善知识的指示方能得见。如果能自悟见性的人,自然不须向心外求觅;如果一味执着‘必须靠善知识,以期得到解脱’,那是错误的。为甚么呢?众生自心内原有般若智能可以自悟。如果另起邪见,迷自本心,颠倒妄想,心外的善知识虽然给予教导,也是无法得救。如果能够生起真正的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即能完全熄灭;如果能识得自性,这一悟便可以直入佛地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2-12-21 14:58
          回复
            论功德与净土
            韦刺史问六祖:和尚所说的法,岂不是达摩祖师的宗旨吗?
            大师说:是的
            韦刺史说:弟子听说达摩祖师当年化导梁武帝时,武帝问:‘朕一生中建造寺庙,敕度僧人,布施财物,广设斋会,有甚么功德呢?’达摩祖师说:‘实在说并没甚么功德。’弟子不明白这个道理,希望和尚为我解说!
            大师说:
            实在没有甚么功德可说
            你们不要怀疑先圣的话!
            梁武帝心存邪见,没有认识真正的法性
            建造寺庙,敕度僧人,布施设斋,这只是在求有漏的人天福报,不可将这福报当做功德。因为功德原本就在法身之中,不在修福的事相上求
            能认识自性就是功,能等视一切众生就是德
            念念之间没有滞碍,常能见到真如本性的真实妙用,这就叫做功德
            内心谦虚卑下就是功,外面依礼而行就是德
            从真如自性中建立万法就是功,心体远离一切妄念就是德
            念念不离自性就是功,应用万端而不染着就是德
            如果要寻求功德法身,只要依照这样去 做,就是真正的功德
            如果真是修功德的人,心里就不会轻慢他人,而能普遍尊敬一切众生
            如果心中经常轻慢他人,我执没有断除,自然不会有功
            自己的心性虚妄不实,自然没有德
            这是因为我执未除,自高自大而常常轻视一切的缘故
            念念不间断就是功,心行平直就是德
            自修心性就是功,自修身行就是德
            功德必须向内见到自性,而不是藉着布施供养所能求得到的,所以福德与功德是不同的
            梁武帝不认识这个真理,无法契入,并不是我们的祖师有了过错
            韦刺史又问:弟子常见一般出家或在家的人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请和尚解说,这样的修行是否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希望和尚为我破除心中的疑惑!
            大师说:
            请韦史君用心听!我为你解说
            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城中,宣说西方接引化度的经文,很清楚地指出西方净土去此不远
            若依相上说,西方距离我们娑婆世界有十万八千里,这十万八千里其实就是象征众生的十恶八邪,因为十恶八邪的障隔,所以便说西方遥远。说西方净土遥远,是为根性下劣的一般人随相而说;说西方净土很近,是为根性锐利的上智人随性而说的。人的根性虽有利钝两种,但佛法并没有两样。因为众生有迷和悟的差别,所以见性就有时间上迟速的不同。执迷的人着相念佛求生西方净土,觉悟的人只求净化自己的心,所以佛说:随着自心清净,自然佛土清净
            东方人只要能使心清净,就没有罪业
            反过来说,即使是西方净土之人,如果心不清净,一样是有罪过的。东方人造了罪业,就想念佛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那么西方人造了罪,念佛要求生到那一个国土去呢?凡夫愚人不能了悟自性,不认识自己身中自有净土,于是发愿往生东方或西方;觉悟的人到那里都一样是净土
            所以佛说:随身所住之处常得安乐
            只要心地没有不善,西方极乐世界就离我们不远;如果心地不善,念佛求愿往生也难以到达
            现在我劝各位善知识,首先要除去十恶,
            就等于行了十万里路;然后再除去八邪,就又走了八千里;念念都能见到自己的本性,经常使自己行为平坦正直,那么到达西方净土就像弹指般一样的快速,就能见到阿弥陀佛了。
            只要你能常行十善,又何须更求往生呢?如果不断除造十恶的心,有那一尊佛会来迎接你往生净土呢?
            如果能了悟无生无灭的顿教法门,要见西方净土只在刹那之间;不能了悟,念佛求愿往生,则西方路途遥远,如何能够到达呢?我要为各位在一刹那间把西方移到这里来,而且当下便能见到,你们各位愿意一见西方净土吗?
            大众一起向惠能大师顶礼说:如果能够在这里就见到西方净土,又何必再另求往生西方呢?希望和尚慈悲,方便示现西方净土,让大家都能得见!
            惠能大师说:
            各位!世间上的人,自己的色身就如同一座城,眼、耳、鼻、舌诸根好比是城门;在外面有五座门,里面有一座意门,心就是土地,性就是国王,性王就住在心地上。自性不离心地,国王就存在;自性离开了心地,国王也就不存在
            所以自性若在,则身心俱存;自性若离,则身心俱坏
            要作佛,须向自性中求,切莫向身外去求作佛!
            自性若迷,就是众生
            自性若觉,就是佛
            心存慈悲,自身就是观音菩萨
            能够喜舍,自身就是大势至菩萨
            能净化身心,自身就是释迦牟尼佛
            心地平等正直,自身就是阿弥陀佛
            心中分别人我,就是为自己建了一座障碍正道的须弥山
            心里起了贪欲邪念,就是波涛汹涌的大海水
            无明烦恼,就是翻滚的波浪
            心存毒害,就是凶猛的恶龙
            心地虚伪狂妄,就是扰人的鬼神
            常在尘劳中奔波,就如同鱼鳖
            贪瞋炽然,就等于自造地狱
            愚痴不化,就等于无知的畜生
            经常修行十善,天堂便能现前
            除去人我分别,须弥山便会崩倒
            息去贪欲心,海水就会枯竭
            烦恼不生,波浪就会平息
            忘却毒害之心,鱼龙便会绝迹
            于是自己心地上的真如觉性自然就会放大光明,外照六根门头清净无染,能破欲界六天的欲业
            内照自心本性,即能消除贪瞋痴三毒,地狱等罪业也能同消灭
            如此内外光明澄彻,就如同清净的西方极乐净土一样,如果不作这样的修行,如何能到西方极乐世界呢?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2-12-21 15:41
            回复
              在家人要如何修行?
              心地平等何须烦劳持戒?行为正直那里还用修禅?
              知道报恩就能孝养父母,明白义理就能上下相怜
              懂得谦让就能尊卑和睦,能够忍辱就能制止众恶
              若能如钻木取火般勤修,污泥之中定能生出红莲
              苦口的常是治病的良药,逆耳的必是利行的忠言
              改正过失必定能生智能,维护短处必定心内非贤
              日常生活中常利益他人,成道不是只由布施钱财
              菩提只需要向内心寻觅,何必徒劳向外求取玄妙?
              听我说偈之后依此修行,西方极乐净土就在目前
              只要依这首无相颂修行,就好像经常与我同在一处;如果不这样修行,即使剃发出家,在修道上又有甚么益处呢?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2-12-21 15:45
              回复
                真空之行
                惠能大师对大众开示说:
                这个法门,是以定慧为根本
                大家不要误以为定慧有别,定和慧是一体的,不是两个;定是慧的体,慧是定的用
                当在发慧的时候,定就在慧中
                当在入定的时候,慧也就在定中
                如果明白这个道理,就是定慧均等修持
                因此,各位修学佛道的人,不要说‘先定才能发慧,或先慧才能入定’这种分别的话
                持这种见解,就表示法有二相
                口中虽说着好话,心中却不存善念
                徒然有定和慧的名称,却不能定慧等持
                如果心与口都是善的,内与外都是一如,定和慧就能均等了
                自我开悟,自我修持,不在于诤辩
                如果争论先后,那就和痴迷的人一样
                如果不能断除胜负之心,必将增长我执法执,自不能远离 ‘我、人、众生、寿者’四相的执着
                定慧就像甚么呢?
                就像灯光,有了灯就有光明,没有灯就黑暗。灯是光的体,光是灯的用,名称虽然有两个,体性本来就是同一个
                定和慧也是如此
                惠能大师对大众开示说:
                所谓一行三昧,就是能在一切处,无论行住坐卧都能心行正直。《净名经》说:‘直心就是道场,直心就是净土。’不要只在口头上说正直,心却谄媚邪曲;不要口说一行三昧而心行不直
                只要心行正直,不要在一切法上有所执着。愚迷的人执着法相,执着一行三昧,开口就说常常静坐不动,不起妄想杂念,这就是一行三昧
                作这种见解的人,就如同没有情识的木石一样,其实正是障碍修道的因缘
                道是要通流,为何反生滞碍呢?
                心不滞碍于法相,道就能通流;心若执着法相,那就叫作茧自缚
                如果说常坐不动就是一行三昧的话,就像舍利弗在林中静坐,却遭到维摩诘的诃斥
                还有人教人静坐,看住自己的心,观想静止,身体不动,心念不起,从这里下功夫
                愚迷之人不懂佛法大意,便在这上面执 着,反而成为颠倒,像这样的人很多。如此教导别人,这是极大的错误
                惠能大师对大众开示说:
                正教本来没有顿渐的分别,只因人的根性有利钝的不同。愚迷的人渐次修行,觉悟的人顿然契悟。如果能够识得自己本心,见到自己的本性,就没有差别了。因此,立有‘顿渐’的假名
                这个法门,自从上代祖师以来,首先建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所谓无相,就是处一切相而离一切相
                所谓无念,就是虽念而不执着于念
                所谓无住,就是本来自性
                对于世间的善、恶、好、丑,乃至冤家至亲,有言语的冒犯、讽刺,或欺凌纷争的时候,都一概视为虚空幻相,不会想到报复仇害
                在念念之中,不寻思过去的境界
                如果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能断绝,就叫作系缚;在一切法上,念念不住着,这样就没有系缚,这就是以无住为本
                外离一切相,就叫作无相
                能离于一切相,则自性法体自然清净,这就是以无相为体
                在一切境上,心能不被外境所染污,就叫作无念。在自己的心念上,要常远离一切外境,不要在境界上起心动念
                但是,如执着于甚么也不想,把念头全部断绝,一念断绝就死,一样还要到别处去受生轮回,这是极大的错误
                学道的人应该好好的想一想,如果不认识佛法大意,自己错了还罢了,却又再误导他人; 自己愚迷不见真理,又毁谤佛经。所以要建立无念为宗
                为何立无念为宗呢?只因为那些口头说见性而心犹执迷的人,在外境上仍有所念,有所念就会起邪见,一切尘劳妄想就从此产生
                菩提自性本无一法可得,如果以为有所得而妄说祸福,这就是尘劳邪见
                所以这个法门要建立无念为宗
                所谓无,无的是甚么事呢?
                所谓念,念的是甚么东西呢?
                所谓无,就是无差别相,无一切妄见尘劳的心
                所谓念,就是念真如自性
                真如就是念的体,念就是真如的用
                真如自性能起念,不是眼耳鼻舌等器官能念
                真如本有自性,所以能随缘起念;真如如果没有自性,眼色耳声当下就会消失散坏
                真如自性随缘起念时,六根虽然有见闻觉知,但是真如自性不会染着万境而能恒常自在
                所以《净名经》说:善能分别一切法相,于第一义谛如如不动


                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2-12-21 16:06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坐禅
                  惠能大师开示大众说:
                  这个法门中所说的坐禅,本是不执着于心,也不执着于净,也不是不动
                  如果说执着于心,心念原本是虚妄的
                  知道心念是虚幻的,所以也就无所执着
                  如果说执着于净的话,人的自性本来清净,因为有了无明妄念,所以才覆盖了真如本性
                  只要没有妄想,本性自然清净;
                  如果起心执着于净,就会产生净的虚妄;
                  虚妄没有一定的处所,有了执着,就是虚妄
                  净原本也没有形相,现在却立出了净的形相,还说这是修行的工夫;有了这样错误的见解,就会障蔽自己 的真如自性,反而被净相所缠缚
                  所谓修不动心者,如果能在见一切人时,不见他人的是非善恶、功过得失,这就是自性不动
                  愚迷的人,身体虽然不动,但是一开口便说他人的是非长短好坏,这就与正道相违背了
                  如果执着于心或执者于净,就障蔽了正道
                  惠能大师再对大众开示说:
                  甚么叫作‘坐禅’呢?顿教法门所说的坐禅,是无所执着而没有障碍,在外对一切善恶境界不起念,这就称为坐,在内能见到自性不动,这就称为禅
                  甚么叫作‘禅定’呢?
                  外离一切相叫作禅,内心不乱叫作定
                  若在外境上着相,内心就会散乱;若能外离一切相,内心就不会散乱
                  自心本性原是清净安定的,只因遇境起念,所以内心就乱了
                  如果见一切境而内心不乱的话,这才是真定


                  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2-12-21 16:25
                  回复
                    一体三身自性佛
                    就在自己的色身中归依清净法身佛
                    就在自己的色身中归依圆满报身佛
                    就在自己的色身中归依千百亿化身佛
                    善哉!色身犹如我们自己的住宅一般,所以不足以归依
                    刚才所说的法身、报身、化身这三身佛,都在我们的自性之中,世间上每个人都具有,只因自己的心性被无明所迷惑,不能见到内在的自性,而总是向外去寻觅三身佛,却看不见自性身中本来就具有的三身佛
                    你们听我说法,能使你们在自身中见到自性所具有的三身佛
                    这三身佛,是从自性中出生,并不是从外面可以寻得的
                    甚么叫作清净法身佛?
                    世人的心性本来清净无染,一切万法都由自性而生
                    如果心中思量一切恶事,会产生恶的行为
                    如果心中思量一切善事,就会产生善的行为
                    如此所有一切善恶诸法在自性中,就好像天空本来常清、日月本来常明,只因为被浮云遮蔽而形成上明下暗的现象;忽然一阵风来,把浮云吹散,天空自然上下全明,森罗万象都会清楚的显现出来
                    心人心性,经常浮游不定,就好像那天空的浮云。
                    智就象是太阳,慧就象是月亮,智能常如日月光明朗照,但是如果向外滞着尘境,就会被妄念的浮云遮盖自性,智能就不得明朗
                    如果能遇到善知识,听闻佛法真理,自能除去心中的迷执妄念,而内外光明澄彻,在自性中,万法自然一一显现
                    见性的人也是如此。这就叫清净法身佛
                    自心归依自己本有的自性,就是归依真佛
                    所谓自归依,就是除去自性中的不善心、嫉妒心、谄曲心、吾我心、诳妄心、轻人心、慢他心、邪见心、贡高心,以及一切时中所有不善的行为;常常反省自己的过失,不说别人的好坏是非,这就是自归依
                    常须怀抱谦下之心,普遍对人恭敬,这就是见到自己的本性,通达无碍,这就叫作自归依
                    甚么叫做圆满报身?
                    譬如一灯能破除千年的黑暗,一智能灭除万年的愚痴
                    不要经常回想以前的事,已经过去的事不可复得,要常思量以后的行为,念念圆明,自然能见到自心本性
                    善与恶虽然不同,但是本性并没有两样,这无二之性,就叫作实性
                    在实性中,善恶无染,这就叫作圆满报身佛
                    自性若起一念之恶,便 能消灭万劫以来所修的善因;自性若起一念之善,便可灭尽多如恒河沙的恶业
                    从初发心一直到成就无上菩提,念念之间自见本性,不失正念,这就叫作报身
                    甚么叫作千百亿化身?
                    如果不思量万法,自性本来就如晴空
                    如果对万法有了一念的思量,就叫作变化
                    思量恶事时,自心就能变化为地狱的境界;思量善事时,自心就能变化为天堂的境界;生起毒害之念时,自心就能变化为龙蛇的境界;生起慈悲之念时,自心就能变化为菩萨的境界;自性流露智能时,自心就能变化为上界诸天的境界;自性迷执愚痴时,自心就能变化为下方三途的境界。自性的变化非常多,愚迷的人不能省察觉悟,念念生起恶心,所以经常在恶道中行走。如果能回转一念的善心,就能生出般若智能,这就叫作自性化身佛
                    法身本来人人具足,念念得见自性,就是报身佛
                    从报身上思量万法,发智起用,就是化身佛
                    自己觉悟,自己修行自性功德,就是真归依
                    皮肉就是色身,色身譬若住宅,不可说是归依
                    只要能了悟自性中本具三身,就是认识自性佛
                    这首无相颂,如果能读诵受持,就能使累劫多生以来因迷惑所造的罪业在言下顿时消灭:
                    迷人只知修福不知修道,所以只说修福就是修道
                    布施供养虽能得无边福,原来是由心中三恶造作
                    如果想以修福来灭罪业,来世即使有福罪业还在
                    只有向自心中根除罪缘,各自在自性中行真忏悔
                    倘能顿悟大乘真忏悔法,去邪迷行正道就能无罪
                    学道能够经常观照自性,就和十方诸佛等同一类
                    我的祖师只传顿教法门,普愿大家见性同证佛体
                    如果想要未来获得法身,必须离诸法相心中如洗
                    努力自见性不要空蹉跎,否则后念忽断此生休矣
                    若想觉悟大乘见自本性,虔诚恭敬合掌至心请求
                    大家都应该读诵记取这首无相颂,并且依照此颂修行,如果听了以后能够立即见性,虽然离我有千里之遥,也如同常在我的身边一样;如果听了以后不能有所觉悟,即使就在对面,也如同相隔千里,又何必辛苦远来求法呢?希望大家各自珍重!


                    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2-12-21 16:53
                    回复
                      但是,世间的人心地不正,愚昧迷惑,造种种罪,口说善言,心怀恶念,贪爱瞋恚,嫉贤妒能,谄媚佞言,自恃慢人,侵犯别人,损害他物,这就是自己开启了众生的知见
                      如果能端正心念,时常生起智能,观照自己的心性,不造恶而行善,这就是自己开启佛的知见了
                      你必须念念在开启佛的知见上,千万不要自己开启众生的知见!
                      能开启佛的知见,就是佛出世间
                      开启众生的知见,就是还在众生世间
                      你如果只是辛辛苦苦的执着念诵《法华经》文,以为这就是功课,这和犁牛爱惜它自己的尾巴又有甚么不同呢?
                      法达听后说:照这样说,只要能理解经义就好,那就可以不必诵经了么?
                      六祖说:佛经的本身有甚么过失呢?难道障碍了你的诵念吗?须知执迷和觉悟在于个人,受损或得益都由于自己
                      口诵经文而心能行其义,就是能够转经
                      口诵经文而心不行其义,就是被经文所转了
                      听我说偈:
                      心若执迷被法华转,心若领悟能转法华
                      诵经虽久不明经义,与理相悖成为仇家
                      无所执念所念是正,有所执念所念成邪
                      不论有无都不执着,永远驾御大白牛车
                      法达听了这首偈语,不禁感动涕泣,于言下即时大悟,对六祖说:法达从过去以来,确实未曾转《法华》,而是被《法华》所转
                      法达又再启问:
                      经上说:一切大声闻乃至菩萨,即使竭尽思虑共同测度,也不能测知佛陀的智能
                      现在只令凡夫但能觉悟自己的心性,就说是佛的知见,如果不是上等根性的人,不免要生起疑惑诽谤
                      又经中说三车:羊车、鹿车、牛车,与大白牛车,究竟要怎样来区别呢?祈愿和尚再次慈悲开示
                      六祖说:
                      经意本来就说得很清楚,是你自己执迷而与之相违背罢了!一切三乘行人之所以不能测知佛智,问题就出在他们要去度量,任凭他们费尽心思共同推测,只有更增加与佛智距离遥远。佛法本来是为不觉的凡夫而设说的,并不是为佛而设说的,如果不肯相信这个道理,那就听任他退出会席
                      只是他竟不知道自己原就坐在白牛车上,却还要向门外去别觅羊鹿牛三车
                      何况经文明白地向你说:毕竟只有一佛乘,并没有其它诸乘。或说二乘、三乘,乃至说无数的方便法门,以及种种因缘譬喻等言词,这些法全部都是为了一佛乘说的
                      你怎么不注意省察呢?
                      羊鹿牛三车是佛所设的三乘方便法,是为昔时众生迷失实相而施设的权教
                      大白牛车是佛真实说的一乘实相法,是为现今众生修持成熟而开显的实教
                      这只不过是教你去除三乘方便的假名而归入一乘实相的实教,一旦归入实教之后,就没有所谓的实教了
                      要知道所有珍贵财物全部都属于你所拥有,任由你自己去受用,更不作佛陀慈父想,也不作众生穷子想,更没有所谓的受用财宝想,这才叫作真正的在持诵 《法华经》
                      能够如此,就好像从前劫到后劫,手中并没有放下经卷;从白天到黑夜,无时不是在持诵《法华经》
                      法达蒙受六祖大师启迪,欢喜踊跃,于是用偈来赞叹说:
                      妙法莲华经已念诵了三千遍,在曹溪六祖一句下全数消亡
                      不明了诸佛出世的因缘宗旨,怎么能息灭累劫以来的妄心
                      羊鹿牛三车是权巧施设,初中后三善是依次发扬
                      谁能知道火宅内的众生,原来一悟之后是法中王
                      惠能大师说:从今以后,你才可以被称为真正诵经的出家人
                      法达从此领悟到深奥玄妙的道理,也没有停止他的课诵


                      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12-12-21 18:33
                      回复

                        六祖说:你甚么地方不明白呢?
                        志道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我对这首偈语有所疑惑
                        六祖说:你为甚么会有疑惑呢?
                        志道说:
                        一切众生都有二身,就是所说的色身和法身
                        色身是无常的,有生有灭
                        法身是常的,没有知觉
                        经中说‘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不知道是那个身入于寂灭?那个身受此真乐?
                        如果说是色身,当色身坏灭的时候,地水火风四大分散,完全是苦,既然是苦,就不可说是乐了
                        如果说法身入于寂灭,那么法身如同草木瓦石一样的没有知觉,由什么来享受真乐呢?
                        又法性是生灭法中的实体,五蕴是生灭法中的相用,一体有五用,生灭应当是恒常的;生就是从性体而起的相用, 灭就是摄相用而还归于性体
                        如果听任他们再生,那么有情含识的众生就不断绝也不灭亡;如果不听任他们再生,就将永远归于寂静,而与无情的东西没有甚么不同了
                        这样,一切万法就被涅盘所限制,生命尚不可得,还有甚么快乐可言呢?
                        六祖说:
                        你是佛门弟子,为甚么学习外道的断常而妄自议论最上乘法呢?据你所说,就是色身之外另有一个法身,离了色身的生灭可以另外求得法身的寂灭。又推论说涅盘常乐,要有某个身来受用。这是在执着生死,贪着世间的快乐
                        你应当知道,佛陀就因为一切迷执的众生妄认五蕴假和的色身为自我,分别妄计一切法为外尘,贪生厌死,妄念迁流,不知人生如梦似幻,虚假不实,枉受生死轮回,反而将常乐的涅盘看成是苦,整天忙碌地奔驰营求俗务
                        佛陀为怜悯这些愚迷众生,于是开示涅盘真乐的境界。是没有刹那生起的相可见,也没有刹那坏灭的相可寻,更没有生灭可灭,才是涅盘寂灭分明现前的境界。正当寂灭现前的时候,也没有甚么东西可以让你感受到这是寂灭,这就是所说的常乐
                        这种常乐本来没有甚承受的人,也没有甚么不承受的人。那里会有一体五用的名称呢?更何况你还说涅盘禁伏一切法,让它们永无生命呢?这就是在毁谤佛法了
                        听我说一首偈语:
                        至高无上大般涅盘,圆融明净常寂灵照
                        凡夫愚人说是死亡,外道之人执为断灭
                        二乘行者视为无作,全都属于情识执着
                        是六十二见的根本。只是妄立虚假名目
                        何曾具有真实之义?唯有超越常人的人
                        通达一切不取不舍。因知五蕴色法心法
                        以及五蕴中的假我,只是外现种种色像
                        各种不同的音声相,一切平等皆如梦幻
                        不必生起凡圣见解,也不必作涅盘理解
                        二边三时一起坐断。常应六根生起大用
                        却没有诸用的念头。分别思量一切诸法
                        却没有分别的妄见。纵使劫火烧乾海底
                        灾风鼓动诸山相击,这真常寂灭的法乐
                        就是大般涅盘实相。我今在此勉强形容
                        使你舍弃不正见解。你若不去随言生解
                        定能领悟少分佛法
                        志道听了偈语之后,得大开悟,欢喜踊跃地礼谢而退


                        来自iPhone客户端18楼2012-12-21 18:51
                        回复
                          顿渐不二
                          那时,六祖大师居住在曹溪的宝林寺,神秀大师居住在荆南的玉泉寺
                          当时两宗的弘化都很兴盛,人人都称“南能北秀”,所以就有了“南顿北渐”二宗的分别,而一般学者都不了解两宗的宗趣
                          六祖对大众说:佛法本来都是同一个宗旨,只是人有南北的分别;佛法本来也只有一种,只因众生的根机而有见性迟速的不同。甚么叫作顿或渐呢?佛法并没有所谓顿渐,而是因为人的根机有利钝,所以才有所谓顿渐
                          然而神秀大师的门徒常常讥笑南宗六祖:一个字也不认识,能有甚么可以取的长处呢?
                          神秀大师听了这话以后就说:他已得无师自悟的佛智,深悟最上乘的佛法,我不如他。况且我的老师五祖亲自把衣法传授给他,难道是凭空传授的?我只恨自己不能远道前去亲近他,在这里枉受国家对我的恩宠,你们不要滞留在这里,可以到曹溪去参访,请他为你们印证!
                          有一天,神秀大师命令门人志诚说:你天资聪颖而富才智,可以替我到曹溪去听法;如果有所听闻,要好好记取,回来告诉我
                          志诚奉了神秀大师的使命到曹溪去,跟随大众一起向六祖参礼请益,但并未说明自己是从甚么地方来
                          那时候,六祖就告诉大众说:今天有想暗中盗法的人潜伏在这个法会之中
                          志诚一听,连忙从大众中出来,向六祖顶礼,详细说明自己前来求法的因由
                          六祖说:你从玉泉寺来,应该算是间谍
                          志诚说:不是
                          六祖说:为甚么不是呢?
                          志诚说:没有说明来意以前可以说是,既然说明了就不是
                          六祖说:你的老师怎样开示大众呢?
                          志诚说:家师经常教导大众要住心一处,使成无念状态,要常习静坐而不倒卧
                          六祖说:住心观静,是一种病而不是禅;长久静坐徒然拘缚自身,对领悟佛理又有甚么益处呢?
                          听我说偈:
                          在世时常坐而不卧,死去后却常卧不坐
                          这只是一具臭骨头,何曾立过甚么功德?
                          志诚听后,再向六祖顶礼,说:弟子在神秀大师那里学道九年,不能契悟佛法,今天听和尚这一席话,已经契合本心,有所了悟。弟子觉得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希望和尚慈悲,再给我教诲指示
                          六祖说:我听说你的老师是用戒定慧来教示学人,不知你的老师所说的戒定慧是甚么样子?你说给我听听看
                          志诚说:神秀大师说‘一切恶事不去作叫作戒,奉行一切的善事叫作慧,自己清净自己的心意叫作定。’他是这样说的,不知和尚是用甚么法来教诲学人呢?
                          六祖说:如果我说我有佛法给人,那就是欺骗你;只是为了随顺方便替大家解除执缚,而假托个名称叫做三昧。至于你的老师所说的戒定慧,实在是不可思议,我对戒定慧的见解又有所不同
                          志诚说:戒定慧应该只有一种,为甚么会有不同呢?
                          六祖说:你的老师所说的戒定慧是接引大乘人,我的戒定慧是接引最上乘人。理解领悟能力不同,见性就有迟速的差异。你听我所说和他所说的有相同吗?我所说的法,不离自性,如果离开自性本体而说法,就叫作着相说法。自性就常被迷惑。要知道,一切万法都是从自性而起相用,这才是真正的戒定慧法
                          听我说偈:
                          心地没有过失就是自性戒
                          心地没有痴念就是自性慧
                          心地没有散乱就是自性定
                          不增不减的自性坚如金刚
                          自身来去自如皆本于三昧
                          志诚听完偈颂后,向六祖悔过谢恩,并呈上一首偈子:
                          五蕴假合成幻化身,既是幻化怎会究竟
                          即使回向真如自性,倘犹着法还是不净
                          六祖称许说好
                          六祖又对志诚说:你的老师说的戒定慧是劝小根智人,我说的戒定慧是劝大根智人。如果能够悟得自性,就不必建立‘菩提涅盘’,也不必建立‘解脱知见’ 了。要到无有一法可得的境界,才能建立万法
                          如果能够领会这个道理,就叫做‘佛身’,也叫做‘菩提涅盘’、‘解脱知见’
                          已经见性的人,要立这些佛法名称也可以,不立也可以,去来自由,无所滞碍,当用之时随缘作用,当说之时随缘应答,普现一切化身,而不离自性,这样就可以得到‘自在神通’和‘游戏三昧’, 这就叫作见性
                          志诚再请问六祖说:「不立」的意义为何呢?
                          六祖说:自性没有一念过非,没有一念痴迷,没有一念散乱,如果念念都能用智能来观照自心本性,常离一切法的形相执着,就能自由自在,纵横三际十方,都能悠然自得,还有甚么需要建立的呢?自性要靠自己觉悟,顿时开悟,顿时修证,并没有一个渐进的次序,所以不必建立一切法。一切诸法本来常自寂灭,还要建立甚么次第呢?
                          志诚听后,顶礼拜谢,发愿随侍六祖左右,从早到晚不曾懈怠


                          来自iPhone客户端20楼2012-12-21 21:34
                          回复
                            哎呀,我笨了谢谢小镰提示,我立即召唤


                            来自iPhone客户端21楼2012-12-22 00:22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师傅妖怪来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22楼2012-12-22 00: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