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东汉末季,军阀混战,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神医张仲景当时在长沙做官,时在冬日,发现乡亲父老患了一种耳病。一向主张“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张仲景救人心切,让徒儿们搭棚,架锅,熬药。在冬至那天,当街舍药。所舍药名叫“祛寒娇耳汤”,即把羊肉、辣椒等暖性物与一些祛寒药材放在一锅煮,煮好切碎当馅儿,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的“娇耳”食物,煮熟分给病人服食。每人分到“娇耳”两只,药汤一碗。病人吃过,浑身发热,血流通畅,两耳变暖。过后不久,耳病患者全都好了。由此,张仲景的“祛寒娇耳汤”世代流传,实则开了冬至吃水饺即扁食的先河,千古不绝。
直到如今,在鲁西及河南一带,民间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谚语流传。在老潍县民间,也流行着“冬至扁食夏至汤,吃了不必开药方”的口头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