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员当时只是告诉我如何如何的好,并没有提毁约的后果。”王小姐说,现在十分悔恨自己当时过于相信“在银行里的人”了,“直到最近,在朋友提醒下我才发现这份理财保险,实际上并不理财,且毁约成本十分之高”。
王小姐曾经询问过保险公司的人员,却得到了令她更进退两难的答案:若现在退保,将面临近一半的损失。
银保销售投诉仍不少
据悉,王小姐所购买的保险是一份“银保”,而所谓的“银保”即银行业与保险业的合作模式,但目前在我国,银行仅仅是充当了中介的形式。
然而,在2010年底,银监会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合规销售与风险管理的通知》中,要求保险公司驻点人员必须退出银行网点。
“新政之后银保就十分难卖了。”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保险业从业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主要原因是“银保”产品将不再由保险公司业务员销售,而是改由银行的工作人员直接销售,银行面临的风险增加,“在介绍产品时,都必须详细”。
“像王小姐这样的保险产品,是好是坏一目了然,只要讲清楚了,还有多少人购买就很难说了。”该从业者表示。
此前,不少银行和保险公司为了追求业务规模指标,将保险产品介绍成储蓄产品误导客户。虽然银监会一再要求要对投连险等复杂类保险产品进行客户风险测评、投保提示、引导客户抄录,但纵使是声令俱下,仍有很多银行顶风作案。去年年底,为了进一步规范银保销售行为,银监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合规销售与风险管理的通知》,要求银行销售保险产品时应向客户充分揭示保险产品特点、属性和风险,不得对客户进行误导。
但目前没有按照这个要求来做的银行依然不在少数,记者一直都收到不少身边相关的银行存款变保险的投诉。根据广东银监局提供的数据,一季度广东银监局就已经收到涉及理财产品纠纷类**事项有20件。
小贴士
购买分红型保险理财产品应注意什么?
某股份制银行广州分行一私人银行高级投资经理昨日对本报记者表示,在银行购买保险产品时,不要只听销售人说产品的好处,要对着保险产品条款逐一问清楚,要求销售人员对你的疑问点一一解答,若遇到当时拿不准的地方,回家慢慢看,切勿急于签订合同。
另外,银行理财师告诉记者,由于分红险投资的范围是有限制的,一般只能够投资大型基建项目、债券和大额存单,因此分红收益的水平一般都不高,买保险应该回归其“保险”的功能。
“建议投资人购买保险产品时还是要重视保险产品本身的"保险"功能,保险条款是否适合个人,这才是选择一个保险产品的要点所在。至于投资收益,市场好的时候保险产品的收益肯定不如其他投资,虽然市场差的时候其波动也较少,但总体来说最好不要将其看做一个完全意义的投资产品,这还不如直接投资基金。”该分析师对记者表示。
对于最近一些银行销售人员“劝”客户“存定期不如买保险”的说法,该私人银行投资经理表示,目前我国尚处于加息周期中,一般分红型保险产品投资期限较长,在加息周期中投资太长期限的低流动性产品都不太划算。“现在我建议存款半年转滚存一次比较好,分红险大部分都是挂钩大额5年期存单的,加息周期下肯定不划算,而且据我个人了解,目前这类产品的资产增值收益也做得不是太好。”
“合同上的法律条款都比较明细,街坊们一旦签署,法律上便认为街坊们接受了上述条件。”广东胜仑律师事务所的刘继承律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相关的业务人员在推销保险时可能会出现“挑好听的说”的情况,但街坊们也有义务看清合同,“我觉得对于此种事情,从法律上讲,很难就此终止合同”。
“只能去找当时给你推销的保险员套话。”该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保险业从业者向记者透露,只要王小姐能录到业务员承认在介绍保险时未能详细介绍该种保险的话语,“闹一闹”还是很有可能把钱拿回来的,而据其了解,用这样的“手段”拿回钱的人不在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