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看宋史对日本的记载:
雍熙元年(984年,北宋太宗在位),日本国僧{大周}然与其徒五六人浮海而至,献铜器十余事,并本国《职员今》、《王年代纪》各一卷。……二年,随台州宁海县商人郑仁德船归其国。——这是《宋史》中第一次有关日本来华的记载,请注意,来者系僧人,并非国使。
后数年,仁德还。{大周}然遣其弟子喜因奉表来谢曰……称其本国永延二年岁次戊子 二月八日,实端拱元年也(988年,北宋太宗在位)。——此为第二次来华,依旧是大周然弟子,非国使。
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北宋真宗在位),建州海贾周世昌遭风飘至日本,凡七年得还,与其国人滕木吉至,上皆召见之。——此同样非正式建交,而是流落日本的宋人归国,真宗同时接见了随船人员。
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北宋真宗在位),其国僧寂昭等八人来朝,寂照不晓华言,而识文字,缮写甚妙,凡问答并以笔札。诏号圆通大师,赐紫方袍。——依旧是僧人,非国使。
天圣四年十二月(公元1023年,北宋仁宗在位),明州言日本国太宰府遣人贡方物,而不持本国表,诏却之。其后亦未通朝贡,南贾时有传其物货至中国者。——自大周然来华至今,已过去了39年,日本刚刚派遣官方人员来华进贡,但因未持国书,遭拒。宋日两国由此也未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北宋神宗在位),有僧诚寻至台州,止天台国清寺,愿留。州以闻,诏使赴阙。——僧人,非国使。
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北宋神宗在位),使通事僧仲回来,赐号慕化怀德大师。明州又言得其国太宰府牒,因使人孙忠还,遣仲回等贡纟二百匹、水银五千两,以孙忠乃海商,而贡礼与诸国异,请自移牒报,而答其物直,付仲回东归。从之。——这一段记载中僧仲回的身份较为含糊,姑且认为属于日本官方派遣使者,但由于其贡物来自海商,北宋政府依然未以进贡对待,反而采取类似购买的方式。
乾道九年(公元1173年,南宋光宗在位),始附明州纲首以方物入贡。——根据这一记载,暂认定中日建交,但未提到是否呈交国书。此时,据大周然第一来华已过去了整整189年! 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南宋光宗在位),倭船火儿滕太明殴郑作死,诏械太明付其纲首归,治以其国之法。——非官方往来,而类似刑事引渡。
(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南宋光宗在位),风泊日本舟至明州,众皆不得食,行乞至临安府者复百余人。诏人日给钱五十文、米二升,俟其国舟至日遣归。——非官方往来,而是失事遇难者。
(淳熙)十年(公元1183年,南宋光宗在位),日本七十三人复飘至秀州华亭县,给常平义仓钱米以振之。——非官方往来,而是失事遇难者。
绍熙四年(公元1193年,南宋光宗在位),泰州及秀州华亭县复有倭人为风所泊而至者,诏勿取其货,出常平米振给而遣之。庆元六年(公元1200年,南宋宁宗在位)至平江府,嘉泰二年(公元1202,南宋宁宗在位)至定海县,诏并给钱米遣归国。——非官方往来,而是失事遇难者。
《宋史·日本传》至此结束,再无宋日交往记载。
雍熙元年(984年,北宋太宗在位),日本国僧{大周}然与其徒五六人浮海而至,献铜器十余事,并本国《职员今》、《王年代纪》各一卷。……二年,随台州宁海县商人郑仁德船归其国。——这是《宋史》中第一次有关日本来华的记载,请注意,来者系僧人,并非国使。
后数年,仁德还。{大周}然遣其弟子喜因奉表来谢曰……称其本国永延二年岁次戊子 二月八日,实端拱元年也(988年,北宋太宗在位)。——此为第二次来华,依旧是大周然弟子,非国使。
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北宋真宗在位),建州海贾周世昌遭风飘至日本,凡七年得还,与其国人滕木吉至,上皆召见之。——此同样非正式建交,而是流落日本的宋人归国,真宗同时接见了随船人员。
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北宋真宗在位),其国僧寂昭等八人来朝,寂照不晓华言,而识文字,缮写甚妙,凡问答并以笔札。诏号圆通大师,赐紫方袍。——依旧是僧人,非国使。
天圣四年十二月(公元1023年,北宋仁宗在位),明州言日本国太宰府遣人贡方物,而不持本国表,诏却之。其后亦未通朝贡,南贾时有传其物货至中国者。——自大周然来华至今,已过去了39年,日本刚刚派遣官方人员来华进贡,但因未持国书,遭拒。宋日两国由此也未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北宋神宗在位),有僧诚寻至台州,止天台国清寺,愿留。州以闻,诏使赴阙。——僧人,非国使。
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北宋神宗在位),使通事僧仲回来,赐号慕化怀德大师。明州又言得其国太宰府牒,因使人孙忠还,遣仲回等贡纟二百匹、水银五千两,以孙忠乃海商,而贡礼与诸国异,请自移牒报,而答其物直,付仲回东归。从之。——这一段记载中僧仲回的身份较为含糊,姑且认为属于日本官方派遣使者,但由于其贡物来自海商,北宋政府依然未以进贡对待,反而采取类似购买的方式。
乾道九年(公元1173年,南宋光宗在位),始附明州纲首以方物入贡。——根据这一记载,暂认定中日建交,但未提到是否呈交国书。此时,据大周然第一来华已过去了整整189年! 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南宋光宗在位),倭船火儿滕太明殴郑作死,诏械太明付其纲首归,治以其国之法。——非官方往来,而类似刑事引渡。
(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南宋光宗在位),风泊日本舟至明州,众皆不得食,行乞至临安府者复百余人。诏人日给钱五十文、米二升,俟其国舟至日遣归。——非官方往来,而是失事遇难者。
(淳熙)十年(公元1183年,南宋光宗在位),日本七十三人复飘至秀州华亭县,给常平义仓钱米以振之。——非官方往来,而是失事遇难者。
绍熙四年(公元1193年,南宋光宗在位),泰州及秀州华亭县复有倭人为风所泊而至者,诏勿取其货,出常平米振给而遣之。庆元六年(公元1200年,南宋宁宗在位)至平江府,嘉泰二年(公元1202,南宋宁宗在位)至定海县,诏并给钱米遣归国。——非官方往来,而是失事遇难者。
《宋史·日本传》至此结束,再无宋日交往记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