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回流受阻吧 关注:51贴子:971

丹毒引起的淋巴水肿 淋巴水肿能治愈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2-12-16 10:48回复
    患者于5月前左小腿处外伤,在当地卫生室清创缝合,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伤口愈合较好,无感染情况。最近患者感左侧小腿内侧肿胀、红、疼痛、伴局部皮肤发红。无结节或皮肤溃烂,发热、寒战。当时不在意,未给予处理。最近左侧小腿又开始疼痛,而且较上一次严重,小腿肿胀明显,逐渐蔓延至大腿。出现皮疹,皮疹起初为红、肿、发硬的斑片,后迅速向周围蔓延而成为大片猩红色斑状损害,表面紧张灼热有光泽,稍隆起。201111月去当地医院就诊,查B超示:左侧下肢深静脉及浅静脉未见明显异常声像。初步诊断为左小腿丹毒,给予青霉素治疗,效果不佳。随后患者未继续治疗。现患者左下肢肿胀明显,较正常一侧相差56cm,去医院就诊。经淋巴管造影诊断为“左下肢淋巴水肿”。淋巴水肿是世界性的医学难题,目前尚无方法可以治愈。患者四处寻医问药,各个地方的大医院都去过,结果都是无功而返。在网上患者了解到陈存富主任,为求进一步治疗,患者来到了我院。
    查体:左下肢肿胀明显,较对侧肢体粗56cm,小腿处出现界限清楚的片状红疹,皮肤颜色鲜红,并稍有隆起,压之褪色。色素沉着,皮温轻度升高,质硬,皮肤较粗糙,弹性差,压之有凹陷。未见皮肤破溃及异常液体流出。淋巴结处有压痛。
    有关丹毒和淋巴水肿的治疗,详情咨询QQ:2413140029;


    2楼2012-12-16 10:49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丹毒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的一种急性炎症,与机体免疫力降低及体表慢性病灶有关。一旦机体免疫力下降,丹毒就会再次发作,淋巴水肿也就会仅以不加重。
      对于丹毒应该如何预防?
      1、去除诱因,勿抠鼻子,勿用锐器掏耳朵。如有皮肤破损,应及时处理,防止感染。
      2、卧床休息,多饮开水,忌食辛辣及鱼腥发物。
      3、下肢丹毒,应抬高患肢。形成象皮腿者可用弹力绷带缠缚。
      详情咨询QQ:2413140029;或电话:15853104653;


      3楼2012-12-16 10:52
      回复
        丹毒的治疗
        用中药散剂浸泡外敷有效,针对丹毒的诸多症状疗效奇特,能活血化瘀,提毒外出、去腐生肌、清热解毒,清除坏死组织,杀菌消炎,迅速改善患处周围组织的循环,从根本上切断病机,彻底根治丹毒顽疾。
        中药散剂治疗丹毒的三大优点:
        1、纯中药精华,药性吸收好,治疗丹毒更安全便捷。
        2、疗效持久且不易复发,使用之后身体对药物无任何依赖性。
        3、提高肌肤自身免疫能力,对恢复皮肤正常色泽有很好的恢复作用。
        http://blog.39.net/konglingtao/a_14951338.html


        4楼2012-12-16 10:53
        回复
          淋巴水肿应该如何预防?
          存在淋巴水肿风险的患者预防是关键!
          1. 下肢避免静态、下垂的姿势摆放。避免坐时双腿交叉。
          2. 长时间驾驶应偶尔休息或将患上肢支撑于车窗上。
          3. 患肢避免从事激烈、重复性的活动。避免携带重物,如手提包、重的背包。
          4. 运动时穿压力衣。
          5. 避免穿限制循环的衣物,如含紧绷弹性带的袖子或袖套。不要带紧的珠宝,如戒指、手表。6. 检测饮食以维持理想体重并减少钠盐的摄入。
          7. 避免热的环境或使用局部热疗。
          8. 避免患侧测血压或注射。
          http://blog.39.net/konglingtao/a_15219128.html


          5楼2012-12-17 09:40
          回复
            淋巴水肿应该做哪些检查?
            (一)诊断性穿刺组织液分析 皮下水肿组织液的分析,有助于疑难病例的鉴别诊断。淋巴水肿液蛋白含量通常很高,一般在1.0~5.5g/dl,而单纯静脉郁滞、心力衰竭或低蛋白血症的水肿组织液蛋白含量在0.1~0.9g/dl。检查通常用于慢性粗大的肿胀肢体,只需注射器和细针即可操作,方法简单、方便。但不能了解淋巴管的病变部位及功能情况。是一粗略的诊断方法。
            (二)淋巴管造影 淋巴管穿刺注射造影剂,摄片显示淋巴系统形态学的一种检查方法,是淋巴水肿的特异辅助检查。
            1.适应证
            ⑴鉴别淋巴水肿与静脉性水肿。
            ⑵鉴别原发性淋巴水肿与继发性淋巴水肿。
            ⑶拟行淋巴-静脉吻合术者。
            2.淋巴管造影方法 目前大多采用直接淋巴管穿刺注射造影法。先在足背第1~4跖骨水平皮下注射伊文思兰.25~0.5ml3~5分钟后即可见蓝色细条状浅表淋巴管。局麻下切开皮肤分离浅表淋巴管,在其近、远端各绕过一根细丝线,暂时阻断近端,使淋巴液滞留,用27~30号针头穿刺淋巴管,然后注入1%普鲁卡因少许以证实确在腔内而且不漏,固定针头,通过塑料管与注射器连接,以0.1~0.2ml/分钟的均匀速度注射Ethiodol12ml(乙碘油)。注射2ml后在踝关节及盆腔摄片,鉴定造影剂有无外渗并摒除误注入静脉内。注射守毕拔出针头,结扎淋巴管以防淋巴漏,缝合皮肤。造影摄片包括:小腿前后位,大腿前后位,从腹股沟至第一腰椎的前后位、斜位或侧位。
            3.淋巴管造影的异常表现
            ⑴原发性淋巴水肿:淋巴管瓣膜缺如或功能不全,淋巴管扩张迂曲。
            ⑵继发性淋巴水肿:淋巴管中段,远端淋巴管扩张、迂曲,数目增多且不规则。转移性淋巴结可见淋巴结内充盈缺损、边缘呈虫蚀状。
            (三)同位素淋巴管造影 由于淋巴管X线造影不能提供淋巴系统功能的定量动力学资料,也不能提供来自不同肢体部位淋巴引流的简单情况,因此目前开展一种有价值的静态淋巴系统内烁造影(核素显象),将99m锝鍊硫化物胶物0.25ml(75MBq)注射到双足第二趾蹼皮下组织。用r照相机正对患者下腹部和腹股沟区,分别在1/2、1、2和3小时作静态图象扫描,再分别计算髂腹股沟淋巴结摄取的同位素量。用同位素显象研究慢性淋巴水肿的淋巴功能,提示患肢淋巴回流的减少程度与淋巴水肿的严重程度相关。在严重淋巴水肿,同位素摄取率几乎为0,而在静脉静脉性水肿淋巴回流的吸收百分比显著增加。因此可用于淋巴性水肿与静脉水肿的鉴别,其诊断淋巴水肿的敏感度为97%,特异性为100%。与淋巴管X线造影术相比,核素显象操作简单,诊断明确。但它不能将淋巴管和淋巴结解剖定位。若考虑淋巴管手术则仍以淋巴管X线造影为佳。
            此外,新近开展的血管无损伤检测技术也有助于静脉性水肿和淋巴性水肿的鉴别,作为门诊筛选检查方法,既简单双方便。
            http://user.qzone.qq.com/2413140029/infocenter#!app=2&via=QZ.HashRefresh&pos=1354876457


            6楼2012-12-18 11:24
            回复
              丹毒是溶血性链球菌侵入皮肤或黏膜内的网状淋巴管引起的急性感染。一般不化脓,很少有组织坏死。
              丹毒好发于下肢或面部,起病急骤,常有寒战、高热、头痛等全身症状。炎症表面呈片状红疹,形状不规则,色鲜红似玫瑰,与正常组织界限清楚,边界隆起,高出皮肤,有时可出现水泡,压之褪色,压力除去后红色很快恢复,有烧灼感。炎症向四周扩散,中央部逐渐褪色,呈棕黄色,有脱屑。如丹毒多次、反复发作,使淋巴管阻塞、皮肤增厚形成橡皮病。
              丹毒的危害性还体现在此病易复发。本病可在原部位反复发作,称复发性丹毒。患病日久,可引起慢性淋巴水肿。发生在小腿的慢性淋巴水肿,亦称象皮腿。丹毒的典型病理变化是真皮高度水肿,血管及淋巴管扩张,真皮中有广泛的脓性白细胞浸润,可深达皮下组织。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及血中白细胞增高,可诊断为丹毒。但应与接触性皮炎、蜂窝织炎鉴别。
              详情咨询QQ:2413140029;或电话:15853104653;


              7楼2012-12-20 09:56
              回复
                感染性淋巴水肿
                包括细菌、真菌、丝虫等感染。足趾皮肤裂缝或水泡是致病菌最常见的入侵途径,其次下肢静脉曲张并发溃疡继发感染及其他局部损伤或感染也是细菌入侵的途径。此外,女性盆腔炎所致的盆腔淋巴结炎,可使下肢淋巴回流受阻引起患肢淋巴不肿也有报道。链球菌是继发感染的最常见病原菌。临床以反复发作的急性蜂窝织炎和急性淋巴管炎为特点,全身症状严重,有寒战、高热兼伴恶心、呕吐,局部沟淋巴结肿大伴压痛。经抗炎对症治疗全身症状较快消退,但局部病变缓解较慢,易反复。每次发作后下肢肿胀加重,最终皮肤粗糙出现疣状增生物,少数可继发慢性溃疡。

                足癣本身或继发感染也造成淋巴水肿,一般局限于足及足背部,严重真菌感染常是急性蜂窝织炎和急性淋巴管炎的先兆。控制真菌感染是预防淋巴水肿的有效措施之一。
                丝虫感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下肢淋巴水肿的常见原因。发病率47%,男性多见。丝虫感染初期有不同程度发热及局部胀痛。反复丝虫感染使下肢局部淋巴管狭窄、闭塞、破坏,所属远端皮肤和皮下组织淋巴液回流受阻,出现淋巴水肿。足癣等局部病灶或继发的丹毒样反复发作,使淋巴引流受阻和感染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最终成为典型的“象皮腿”。其闪,阴囊淋巴水肿多非少见,晚期可致阴囊极度肿大。这也是丝虫感染性淋巴水肿的一大特点。
                详情咨询QQ;2413140029;


                9楼2012-12-24 10:09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我科用中药散剂浸泡外敷有效,针对丹毒的诸多症状疗效奇特,能活血化瘀、提毒外出、祛腐生肌、清热解毒,清除坏死组织,杀菌消炎,迅速改善患处周围组织的微循环,从根本上切断病机,彻底根治丹毒顽疾。


                  11楼2012-12-25 10:11
                  回复
                    传统医学的治疗
                    丹毒局部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治疗。休息,抬高患肢,同时应用大剂量青霉素,疗效显著。在全身和局部症状消失后,仍应用57日,不宜停药过早,以免复发,丹毒一般不化脓,不需手术治疗。
                    详情咨询QQ:2413140029;


                    12楼2012-12-25 10:12
                    回复
                      中医中药治疗丹毒效果良好。中医认为,本病多由素体血分有热,火毒侵犯肌肤;或肝脾湿热下注,化火生毒,客于肌肤所致。若兼湿邪,郁蒸血分,经常复发,缠绵不愈。发于头面、上肢者,多为热毒,发于下肢者,多兼湿热。发病部位不同而又有不同的命名,如发于头面部者,称抱耳火丹;发于躯干者,称内发丹毒;发于两腿者,称腿游风;发于胫踝者,称流火;新生儿丹毒则称赤游风。其治法宜凉血清热,解毒化瘀为总则。据发病部位不同配合疏风、清肝、利湿等法,在内服药的同时应结合外敷、熏洗、针刺、拔罐等外治法,可取得很好的效果。
                      http://blog.39.net/konglingtao/a_14911219.html


                      13楼2012-12-28 09:33
                      回复
                        丹毒是皮肤和粘膜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好发于下肢和面部。其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局部出现界限清楚之片状红疹,颜色鲜红,并稍隆起,手指轻压之褪色,松开后红色很快恢复。皮肤表面紧张炽热,迅速向四周蔓延,有烧灼样痛。很少有组织坏死或化脓。常伴高热畏寒及头痛等较重的全身反应,容易复发。丹毒虽以命名,却并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真皮炎症。其病原菌是β-溶血性链球菌,多由皮肤或粘膜破伤而侵入,但亦可由血行感染。本病可在原部位反复发作,称复发性丹毒。患病日久,可引起慢性淋巴水肿。发生在小腿的慢性淋巴水肿,可形成象皮腿。
                        有关淋巴水肿的相关资料:http://blog.39.net/konglingtao/


                        16楼2012-12-31 11:12
                        回复


                          17楼2012-12-31 11:15
                          回复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及白细胞增高,可诊断丹毒。丹毒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并适当隔离,防止交叉感染。如病在下肢,则应卧床,抬高患肢。药物治疗以青霉素为首选,口服或静脉滴注。对青霉素过敏者可口服红霉素或磺胺类药物。局部可外涂20%30%鱼石脂软膏,或用0.1%雷夫奴尔溶液湿敷。有足癣者要积极治疗足癣可减少丹毒复发。


                            18楼2013-01-06 09:08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中医中药治疗丹毒效果良好。中医认为,本病多由素体血分有热,火毒侵犯肌肤;或肝脾湿热下注,化火生毒,客于肌肤所致。若兼湿邪,郁蒸血分,经常复发,缠绵不愈。发于头面、上肢者,多为热毒,发于下肢者,多兼湿热。发病部位不同而又有不同的命名,如发于头面部者,称抱耳火丹;发于躯干者,称内发丹毒;发于两腿者,称腿游风;发于胫踝者,称流火;新生儿丹毒则称赤游风。其治法宜凉血清热,解毒化瘀为总则。据发病部位不同配合疏风、清肝、利湿等法,在内服药的同时应结合外敷、熏洗、针刺、拔罐等外治法,可取得很好的效果。
                              详情咨询QQ:2413140029;或电话:15853104653;
                              


                              19楼2013-01-06 09: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