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下霓裳吧 关注:427贴子:3,054
  • 17回复贴,共1

【节日复兴·冬至】十一月里夜长寒,阴极之至一阳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六阴消尽一阳生。暗藏萌。雪花轻。九九严凝,河海结层冰。二气周流无所住,阳数足,化龙升。
  归根复命性灵明。过天庭。入无形。返复天机,升降月华清。夺得乾坤真造化,功行满,赴蓬瀛。
—— 元 尹志平《江城子龙阳观冬至作》
  众多古老的华夏传统节日,不像大多数西方节日那样多来自单纯的人文纪念,而多关联到天象历法与岁时节令。冬至节是非常典型的一个岁时节,与其它传统节日不同的是,在漫长的岁月中,竟然没有渗入大量的,斑驳庞杂的人文典故。冬至节没有太多妙趣横生的传说,几乎还保留着这个节日原初状态的单纯节令意义,不过,在那种近乎淡薄的纯净中,我们反而更容易接近到那节日源头处的深意。
——题记


IP属地:山东1楼2012-12-15 10:30回复
    目录:
    阴极之至,一阳始生——冬至节的内涵及意义
    岁首之日,冬至如年——冬至的历史流转
    冬至风物,生民百态——冬至的节俗漫谈
    冬至节复兴的构想
    冬至诗词欣赏


    IP属地:山东2楼2012-12-15 10:32
    收起回复
      阴极之至,一阳始生
      ——冬至节的内涵及意义


      IP属地:山东3楼2012-12-15 10:33
      回复
        观察和思考是农耕民族赖以生存的必要技能,尤其在生民之初,他们在严酷的天地间,在惶惶的敬畏中,追逐着日月星辰的轨迹、四季时令的脚步,好能够顺应四时之变,不误农时采狩,以成万物之用。
        对于“天地万物”,也就是西方文化中叫做“大自然”的东西,华夏的祖先很早就开始思考揣摩起来了,不过,在如今西方教育知识体系引导的主流思维方式下,那种曾有的思考系统显然已是我们这些后裔并不熟悉的另一脉气象。虽然,我们的祖先不太关心地球和太阳的形状,以及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但他们却凭藉了——用目前我们能听得懂的现代西方知识释义系统就是——非线性的,系统性的,混沌学的思考方式,得以深刻感悟到天地与人怎么才能更好,更和谐地生存,比如,五行克用、阴阳消长。
        华夏智慧看起来并不像西方智慧那样充满了求知的效率和探索的欲望,但是它对天象地形,日月寒暑,昼夜幽明,以及天地人和,却有着更为敏锐的悟性。众多古老的华夏传统节日,并不像大多数西方节日那样多来自单纯的人文纪念,溯洄从之,却大都可关联到天象历法与岁时节令。
        阴阳的概念,有着哲学和天文学的双重意义。深谙此道的华夏先民眼中,节日,首先是顺应天时的一种活动总动员,首先要禋祀天地——祭祀的意思其实就是告诉神主:嗯,您的神示我们接到了,正要执行。随着祭义在华夏生活中的变化,自然神祉的祭祀逐渐让位于人鬼祭,后来衍生出的节日人文气息才逐渐占了上风,节日才逐渐热闹有趣起来。冬至又称“冬节”,是非常典型的一个华夏岁时节日,它不像很多传统节日,在漫长的岁月传承中渗入了大量斑驳庞杂的人文典故从而变得更富有可观性和文化意义。冬至节没有什么妙趣横生的传说,几乎还保留着这个节日原初状态的单纯节令意义,不过,在那种近乎淡薄的纯净中,我们反而更容易接近到那节日源头处的深意。
        冬至日的时间在西历(太阳历)的12月21日或22日。而我们目前沿用的传统的历法(夏历)为太阴历,所以,作为二十四个节气之一的冬至,在夏历中的具体日子不能固定,它和清明这类节日一样,属于传统节日中的“活节”。
        然而,对于冬至的解释,目前还是用现代西方天文历法解释更容易懂一些——不晓得对于我们是否又是一桩不易觉察的失落。在冬至这一天,对于位于北半球的中国,这时太阳刚好直射在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上,因此使得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冬至过后,太阳又慢慢地向北回归线转移,北半球的白昼又慢慢加长,而夜晚渐渐缩短。
        切换另一种思维——“冬至”
        也称为“至节”,因为它是不仅是“阴极之至”,也是“阳气始至”,同时也是“日行南至”的节日。冬至日的关键在于一个阴阳消长的微妙节点。自古便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意思是说从冬至这天开始,不断生长的阴气终于达到顶峰,阳气也终于停止了销蚀,就要回升了。冬至节则是那个阴阳交割的临界点。这也是冬至成为历法上重要节气的原因之一。这便是天地间“冬至一阳生”的微妙,同时,也验证了“物极必反”、盛极而衰的天道。
        冬至过后,新年就在眼前了。民间又以冬至日到来之先后,及当天天气的好坏,推测往后的天气。俗语说:“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意思是:冬至这天如果没有太阳,那么过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过年就会下雨)。


        IP属地:山东4楼2012-12-15 10:33
        回复
          岁首之日,冬至如年
          ——冬至的历史流转


          IP属地:山东5楼2012-12-15 10:35
          回复
            冬至风物,生民百态
            ——冬至的节俗漫谈


            IP属地:山东7楼2012-12-15 10:36
            回复
              葭灰土炭,图歌消寒——冬至之娱
              在节日中,最少不得的就是娱乐气氛了。我们的祖先,倒是在这方面有着很强的天赋。如下:
              1.冬至悬土炭
                 先民也很善于观察自然界的现象,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冬至悬土炭”习俗:《史记》载:“冬至,短极,悬土炭。”就是说,在冬至前三日,悬土炭于天平木杆两端,让两边轻重刚好平衡。到了冬至日,阳气至,炭那边就会重,而夏至日阴气至,则土重。很明显,这个简单的小实验的原理在于吸水与否。关于这个也有解释:“阳气为火,阴气为水,水胜故夏至湿,火胜故冬至燥。燥故炭轻,湿故炭重。”原来,因为炭的吸附性要远大于土,在天平平衡的前提下,冬至日当天要较前三天湿气重,故而炭那边就重了;而夏至日则相反,是逐渐趋于干燥的,所以结果正好相反——古人的解释看起来故弄玄虚,实际却充满了对自然界细心的思考。只是,我们的祖先没有把这种小插曲单另开辟成另一门学科罢了。
              2. 葭灰占律
                 《太元经》曰:“冬至及夜半以后者,近元之象也。进而未及,往而未至,虚而未满,故谓之近元也。”又曰:“调律者,度竹为管,芦莩为灰,列之九闭之中,漠然无动,寂然无声,微风不起,纤尘不形,冬至夜半,黄锺以应。”
              《律吕新书》:“开皇九年平陈后,高祖遣毛爽及蔡子元,于普明等,以候节气。依古,于三重密室之内,以木为按,十有二具。每取律吕之管,随十二辰位,置于按上,而以土埋之,上平于地。中实葭莩之灰,以轻缇素覆律口。每其月气至,与律冥符,则灰飞冲素,散出于外。而气应有早晚,灰飞有多少。或初入月其气即应,或至中下旬间,气始应者。或灰飞出,三五夜而尽,或终月,才飞少许者。”
              这又是一个有趣的小实验,要牵扯到音乐知识。古人在冬至之日还常用葭莩之灰来占卜气候,依据的就是华夏音乐理论中的“十二律”。古人烧苇膜成灰,置于律管中,放密室内,以占气候。某一节候到,某律管中葭灰即飞出,示该节候已到。按照古人的经验,冬至日里,葭灰当从应钟律管中飞出。
              所谓十二律,就是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半音。《国语》中记述了周景王二十三年,他和他的名叫州鸠的乐官探讨音律的问题,州鸠讲了关于律和数的关系,并列举了十二律的名称。十二律的具体名称如下。如果假设黄钟是现在钢琴上的“C”音,其他各律的则依次向上升半音
              :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南吕、夷则、无射、应钟。
              而这种精密的律管,并不是我们今天可以轻易在家中实现的,希望今后可以在冬至节的时候,公共场所有所展示。
              3.九九消寒歌
                 九九歌是一种节令民间歌谣。旧时,冬季来临时,小孩子们常会吟唱这样的歌谣:一九二九不舒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这便是几乎流传于我国各地的最为脍炙人口的九九歌。
              九九歌也叫九九词,全称是“九九消寒歌”。按照我国传统的历法计算,从冬至次日开始数起,每九天为一个时段,这个时段便是与夏季的“伏”相对的“九”;共有九个时段,第一个九天叫一九,其后依次称二九、三九、……九九,合称“九九”,与“三伏”相对。整个冬季中,这九九八十一天气候较冷,此期过后,天气回暖,大地将春。在这较冷的“最难将息”时节,人们以九数之,屈指度日,因此叫“数九”;这一段的天气也相应地称“数九天”。屈指数日的人们比较闲暇,于是通过对天气寒暖、物候以及人事物事的观察,联缀了九九歌,广泛流传,以志数九消寒。据南朝梁宗德《荆楚岁时记》记载,当时已有数九之俗:“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
              九九歌的出现当较数九为晚,但到唐宋时已经很流行。九九消寒歌全国大部分地都有流传,尤以北方为多。北方冬季严寒,所以九九消寒歌不仅名实相符,并且也有实际存在的意义。由于各地气候寒暖不一,人们创作时着眼点各有差异,所以各地的九九歌也就有些区别。


              IP属地:山东10楼2012-12-15 10:41
              回复
                盛情敬师,赠袜履长——冬至之礼
                冬至节的风格质朴温暖,礼俗也相应,主要有拜师和赠鞋袜等。
                冬至这天是学生向老师表达敬意的日子,据说,此日,小学学生衣新衣,携酒脯,各赴业拜师。冬至节,旧俗由学董牵头,宴请教书先生。先生要带领学生拜孔子牌位。然后由学董带领学生拜先生。山西民间有“冬至节教书的”的谚语,说的就是这种尊师风俗。至今民间仍有冬至节请教师吃饭的习俗。晋西北习惯用炖羊肉招待教师,其情盛浓。
                赠鞋袜的习俗则是因为这天日影最长,所以古俗以鞋袜献给尊长庆贺冬至,表示足履最长之日影祝祷长寿。曹植的《冬至献袜履表》有“亚岁迎样,履长纳庆”的句子。后魏北凉司徒崔浩《女仪》曰,“近古妇常以冬至日进履韈于舅姑,皆其事也。”。沈约《宋书》也说了这一习俗:“冬至朝贺享祀皆如元日之仪,又进履韈。”


                IP属地:山东14楼2012-12-15 10:46
                回复
                  冬至节复兴的构想


                  IP属地:山东15楼2012-12-15 10:46
                  回复
                    冬至诗词欣赏


                    IP属地:山东17楼2012-12-15 10:53
                    回复
                      【冬至夜寄京师诸弟兼怀崔都水 唐
                      韦应物】
                      理郡无异政,所忧在素餐。徒令去京国,羁旅当岁寒。
                      子月生一气,阳景极南端。已怀时节感,更抱别离酸。
                      私燕席云罢,还斋夜方阑。邃幕沉空宇,孤灯照床单。
                      应同兹夕念,宁忘故岁欢。川途恍悠邈,涕下一阑干。
                      【小至  唐
                      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 唐
                      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冬至宿杨梅馆 唐
                      白居易】
                      十一月中长至夜,三千里外远行人。
                      若为独宿杨梅馆?冷枕单床一病身。
                      【朔旦冬至摄职南郊,因书即事年代 唐
                      权德舆】
                      大明南至庆天正,朔旦圆丘乐七成。
                      文轨尽同尧历象,斋祠忝备汉公卿。
                      星辰列位祥光满,金石交音晓奏清。
                      更有观台称贺处,黄云捧日瑞升平。
                      【谪官辰州冬至日有怀 唐
                      戎昱】
                      去年长至在长安,策杖曾簪獬豸冠。
                      此岁长安逢至日,下阶遥想雪霜寒。
                      梦随行伍朝天去,身寄穷荒报国难。
                      北望南郊消息断,江头唯有泪阑干。
                      【邯郸冬至 唐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冬至宿杨梅馆 唐
                      白居易】
                      十一月中长至夜,三千里外远行人。
                      若为独宿杨梅馆?冷枕单床一病身。
                      【奉酬中书相公至日圜丘行事合于中书省斋移止 唐
                      武元衡】
                      郊庙祗严祀,斋庄觌上玄。别开金虎观,不离紫微天。
                      树古长杨接,池清太液连。仲山方补衮,文举自伤年。
                      风溢铜壶漏,香凝绮阁烟。仍闻白雪唱,流咏满鹍弦。
                      【辛酉冬至 宋
                      陆游】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冬至展墓偶成 宋
                      杜范】
                      至日冲寒扫墓墟,凄然一拜一欷嘘。
                      蓼莪恨与云无际,常棣愁催雪满裾。
                      误落世尘惊日月,谩牵吏鞅废诗书。
                      回头更看诸儿侄,门户支撑正要渠。
                      【冬至感怀 宋
                      梅尧臣】
                      衔泣想慈颜,感物哀不平。
                      自古九泉死,靡随新阳生。
                      禀命异草木,彼将羡勾萌。
                      人实嗣其世,一衰复一荣。
                      【冬至 宋
                      朱淑真】
                      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
                      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
                      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管飞葭动细灰。
                      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
                      【冬至日独游吉祥寺 宋
                      苏轼】
                      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
                      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
                      【冬至日天庆观朝拜,云日晴丽,遥想郊禋庆成 宋
                      范成大】
                      淅淅霜风不满旗,紫烟黄气捧朝曦。
                      五更贯索埋光后,万里钩陈放仗时。
                      留滞周南无旧事,布宣汉德有新诗。
                      丰年四海皆温饱,愿把欢心寿玉巵。
                      【至日早雪时郊祀毕壬寅之一 宋


                      IP属地:山东18楼2012-12-15 10: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