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黎吧 关注:3,120贴子:10,299
1.关于刑法。据《尚书》《周书》《吕氏春秋》等记载,蚩尤之时,已有刑法,而且极其苛毒。《尚书・吕刑》载:“蚩尤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贼,鸱义奸宄,夺攘矫度。苗民弗用灵,制以刑,惟作五虐刑曰法,杀戮无辜。爰始淫为劓、刖、 、鲸,越兹丽刑,并制,罔差有辞。”其注云:“蚩尤作乱,当是作重刑以乱民,以峻法酷刑民。”《周书・吕刑》载:“王曰,若古有训,蚩尤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苗民弗用灵,制以刑……遏绝苗民,无世在下。”说明苗族是法律文明起源最早的民族共同体,它不仅以大刑攻于外,而且以中刑,薄刑施于内。《墨子・尚同中》的记载印证了这一点:“昔者圣王制为五刑,以制天下。则此其刑不善?用刑则不喜也。是以先王之书,《吕刑》之道曰:苗民否用练折则刑,惟作五杀之刑,曰法。则此言善用刑者以治民,不善用刑者以为王杀。”据载苗民的肉刑共分四类:劓、刖、栋、黥,说明苗民当时处于中华法律文明的前列。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中说:“蚩尤为九黎之君。”九黎之君,对九黎黎民制以刑,蚩尤所统领的“九黎”集团最早使用刑法。有刑法必有罪奴,必有压迫,本在情理之中。说明蚩尤所统领的九黎部落集团,其社会生产力已比较发展,已经紧靠阶级社会的门坎,跨过门坎,就是阶级社会和国家的时代了。历史上,苗族虽然是一个战败的民族,但其内部始终保持和弘扬“九黎”时所创造和传承下来的“法律文化”。议榔立法,理老司法,鼓社执法,其古理古法、典章制度自成一体。《大清律例》就明确规定:“苗人与苗人相争之事,俱照苗例完结,不必绳以官法,以滋扰暴。”《清高宗实录》卷(39):“一切(苗人)自相诉讼之事,俱照苗例完结。”“苗人顾照苗例完结者,免去相验解审。”这“苗例”指的就是苗族自身内部的“法典”。千百年来,苗族依靠其内部产生并世代相传的古理古法,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一直保持安宁。一切生产、生活事务都按国家法和民族法进行。


IP属地:上海16楼2012-12-14 14:49
回复
    3.关于宗教。《广博物志》卷九引《玄女兵法》载:“蚩尤幻变多方,徵风招雨,吹烟喷雾,黄帝师众大迷。”《述异论》载:“蚩尤能作云雾。”《山海经・大荒北经》云:“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不难看出,蚩尤在与炎黄的战争中使用了战争巫术手段,“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变幻云雾”“徵风招雨”等自然神灵和实施本族团巫术手段攻伐黄帝。苗族率先发明的宗教即巫教


    IP属地:上海18楼2012-12-14 14:50
    回复
      据众多的文献记载,苗族巫教不但源远流长,而且影响深广。汉代,荆楚之俗“信巫鬼,重淫祀”。[7]“其俗少学者而信巫鬼”。[8]晋代,襄阳之俗“信鬼神”。[9]南朝时,“鄂俗计利尚鬼,病者不药而听于巫”。[10]隋代,“大抵荆州率敬鬼,尤重祠祀之事”。[11]唐人元稹诗《赛神》:“楚俗不事事,巫风事妖神。事妖结妖社,不问亲与疏。年年十月暮,珠稻欲垂新。家家不敛获,赛妖无贫富。杀牛贯官酒,推鼓集顽民。暄阗晨闾隘,凶酗日夜频。”[12]宋代,“荆湖民俗,岁时会集或祷祀,多击鼓,令男女踏歌”[13]。元代,“楚俗信巫不信医……凡疾,不计久近深浅,药一入口,不效,即屏去。至于巫,反复十数不效,不悔”。[14]明代,保靖,永顺之俗“疾病则击铜鼓沙锣以祀鬼神”。[15]清代,苗疆“其俗信鬼尚巫,有病不用医药,辄延巫字牛禳之,多费不惜也”。“苗中以做鬼为重事,或一年三年一次,费至百金或数十金,贫无力者,卖产质衣为之”。[16]近人刘锡蕃说:“苗人崇信神巫,尤胜于古,婚丧建造,悉以巫言决之。甚至疾病损伤,不以药治,而卜之以巫,以决休咎。”(《刘锡蕃“苗族小记序引”》)凌纯声、芮逸夫也在《湘西苗族调查报告》中说:“苗人鬼神不分。凡是在他们神圣领域之中,而认为有超自然能力,无论是魔鬼、祖灵或神祗都称之为鬼。”可见,苗族率先发明巫教。自古以来,巫鬼在苗民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IP属地:上海19楼2012-12-14 14:50
      回复
        陈靖在《论苗族在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中的贡献》一文中写到:“蚩尤部族在北方所开拓发展的主要地域,从史学家们的论证来看,在今河北、山东、河南及山西南部的‘黄河中下游’这片土地上。从考古学家们的物证来看,那就远不止此了。以徐旭生为代表的中国古史学家还绘制了一幅地图来表达他们的观念:南起杭嘉湖平原,北至冀豫平原,从东海、黄海至渤海这条海岸之西,至太行山、大别山这片土地,并认为这是中国古史最辉煌的时期,是我国古代最发达,文明程度最高的良渚文化。这一最辉煌文化后来因为东夷西侵和涿鹿大战,致使蚩尤及其部族遭到了千古不幸。


        IP属地:上海20楼2012-12-14 14:51
        收起回复
          曾经和平居于中原地带的蚩尤和炎帝两大部落集团,古时在今河北、山东、山西一带进行了激烈的争战,结果炎帝大败被逐。古时以“九”为多,“九隅”,即“九州”,也就是指炎帝曾经占有的黄河中下游的大片疆域。所谓“无遗”,大概是这些地方都被蚩尤所统领的“九黎”集团夺去了。
          炎帝族被迫撤离“九隅”,向西北面败逃,在阪泉遭遇向东南方扩展的黄帝族,黄帝“三战得其志”。炎、黄两部族联合起来共同对抗九黎族。战争初期,蚩尤集结了9个氏族共81个支族的人马,加之武器比较精良,使得黄帝连战皆败,“九战九不胜”。
          《世本・作篇》曰:“蚩尤以金作兵。”
          《管子》曰:“蚩尤受葛卢之金而作剑铠矛戟。”
          《公羊》曰:“甲午祠兵。祠者,祠五兵:矛、戟、剑、盾、弓矢,及祠蚩尤之造兵者。”
          《春秋・元苞命》云:“蚩尤虎卷威文立兵。”
          《广博物志》卷9引《玄女法》云:“蚩尤幻变多方,微风召雨,吹烟喷雾,黄帝师众大迷。”
          《太平御览》卷15引《志林》曰:“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弥三日,军人皆惑。”《太平御览》:“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黄帝归于大山,三日三夜,雾冥。”
          《太平御览・黄帝轩辕氏》:“黄帝……不能禁止蚩尤,遂不敌,乃抑天长叹。”
          《路史・后记蚩尤传》载:“三年九战,而城不下。


          IP属地:上海22楼2012-12-14 14:53
          回复
            黄帝无论是得到天玄女和雷神的帮助,仰或是靠计谋或实力,战争的最终结果是,黄炎联盟获胜,强大的“九黎”部族战败,其首领蚩尤被杀。而按当时的情况,蚩尤是有可能取胜的。正如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中说:“铜木之间,利钝殊焉,蚩尤胜而黄帝败,殆无疑义。”但蚩尤最后还是失败了。对蚩尤的死,夏曾佑说:“或云黄帝使应龙杀蚩尤,或云黄帝使女魃杀蚩尤,或云黄帝受玄女之兵符杀蚩尤。”拥有八十一个兄弟和先进武器的蚩尤,是战死,是谋杀,或是另有别的原因,现在是难以考证了。总之,“逐鹿中原”,蚩尤失败了。九黎部族因而最终遭致败绩,丧失了控制中原地区的历史性机遇


            IP属地:上海24楼2012-12-14 14:55
            回复
              逐鹿中原,黄帝战胜蚩尤后,蚩尤所率领的九黎集团,有些随着它的首领牺牲了,有些融入了华夏民族,有些又南渡黄河,向长江流域撤退。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蚩尤后裔又在长江中下游建立起一个新的部落联盟,这个新部落联盟称三苗或三苗国。《尚书・吕刑》载:“三苗,九黎之后。”《礼记・缁衣正义》引郑注吕刑亦载:“苗民,谓九黎之君也……有苗,九黎之后。”《史记・吴起传》则载:“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近人梁启超在《太古三代载记》中说:“三苗九黎,一族两名


              IP属地:上海25楼2012-12-14 14:55
              回复
                受人尊敬的陈靖将军撰文指出:“中华民族文化是一个浩翰的大海,各族人民就是不断给大海送来流水的大小江河,苗族是这些河流中一条———注水时间很长和流源最长的一条:她由南向北,又由北而南,即从杭嘉湖流向冀鲁豫,在那里生根发芽,继续开拓,建立起黄河中下游的九黎集团。涿鹿之战后,又流向长江中下游,再开拓发展,建立起著名的三苗国。


                IP属地:上海26楼2012-12-14 14:55
                回复
                  以上复制于百度文库。。


                  IP属地:上海27楼2012-12-14 14: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