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豆豆吧 关注:69贴子:6,299
  • 6回复贴,共1

跨文化考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安徽1楼2012-12-13 10:39回复
    价值观 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它支配和调节一切社会行为,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IP属地:安徽2楼2012-12-13 10:43
    回复
      价值观 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它支配和调节一切社会行为,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IP属地:安徽3楼2012-12-13 10:52
      回复
        价值观念是后天形成的,是通过社会化培养起来的。家庭、学校等群体对个人价值观念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其他社会环境也有重要的影响。个人价值观有一个形成过程 ,是随着知识的增长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而逐步确立起来的。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形成一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定势,是不易改变的。但就社会和群体而言 ,由于人员的更替和环境的变化,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变化着的。传统价值观念会不断地受到新价值观的挑战,这种价值冲突的结果,总的趋势是前者逐步让位于后者。价值观念的变化是社会改革的前提,又是社会改革的必然结果。 


        IP属地:安徽4楼2012-12-13 10:52
        回复
          通过语言,往往可以窥视出某种文化的价值观。假设一个小孩看见邻居家的果树上结满了苹果,而不去摘吃,问他为什么不摘?信奉基督教欧美的小孩,他会回答说:“我不能去摘,因为上帝在看着我。”如果是中国、日本等东方的孩子,一定会回答说:“那是人家的东西,我们不能要。”西方人受基督教的影响,认为自己是上帝之子,自己无时无刻不在受着上帝的监视与庇护。我们中国人大多数不信上帝,但我们亦有自己的道德准则,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这样的古训,大多数中国的家长都会用它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们。


          IP属地:安徽5楼2012-12-13 11:04
          回复
             教育和共同的文化背景往往使一个民族的人民具有类似的价值观。而不同的民族,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价值观有时差异很大。世界观价值观差异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言的表达与理解。


            IP属地:安徽6楼2012-12-13 11:04
            回复
              概括不错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2-12-14 23: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