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3
下午来到监狱,我第一次看到了小凯。他是一个蛮帅气的男孩子。很斯文,很消瘦。 “小凯,这是我女朋友叶欣,她是学犯罪心理学的,今天,我带她来看你,你不是一直希望翻案吗,你可以把两年前的事情和她说一说,看看能不能帮到你!”邈很诚挚地说。 “谢谢你,林邈,两年来,你一直来看我,我很感动。翻案不是那么容易的,没有确凿的证据,法院是不会受理的。我都已经有点绝望了。”小凯居然向我微笑了一下:“你好!叶欣。” “你好,小凯。”我忽然之间觉得小凯的笑容很真挚,很淳朴,真是无法想像他会是一个杀人犯。小凯开始讲述他的故事。 “我和灿然因为是同一个班的同学而渐渐成为好朋友,她是一个很漂亮,很有绘画天份,也很任性的女孩子。我知道,她一直都很喜欢我,但是我只是把她当成好朋友,因为我实在是受不了她刁蛮的个性。高考之后,她来找我,说是因为我的事情而使她心情烦乱,情绪受到困扰,所以她才会没有考上大学。她一直闹,我后来受不了,索性也就不再理她了。” “是不是因为她一直烦着你,纠缠你,所以你就杀了她?”我问到。 “没有!我绝对没有杀她!高三暑假的那个晚上,灿然打电话给我,当时已经是晚上8点多了,她说她心情非常不好,很想找我谈谈。所以,当晚我就去了她家。” “接着怎么样了?”我问到。
“去了她家之后,我发现她爸爸妈妈那晚没在家,我劝她不要因为感情而自暴自弃,但是最后,还是以她的大吵大闹而收场。我就很无奈地离开她家了。” “也就是说,在你走之前,她还没有死?” “对,她只是情绪很激动而已。第二天,我就去青岛旅游去了。没想到一周以后,我刚回到火车站,就被**逮捕了。他们说是我杀死了灿然,还畏罪潜逃。直到那时,我才知道,灿然在我离开的那个晚上被人杀死了。” “那**为什么一口咬定就是你杀的人呢?” “我自己也觉得很费解。**说插在灿然胸口上的那把刀上有我和灿然的指纹。而且当时灿然家的邻居还指出,在案发时间是我在灿然的家里,并且还听到我们吵架。所以无论是人证还是物证,都指明我就是杀人凶手。” “当时,警方是如何确定你的杀人动机的呢?” “令我也感到很奇怪的是,明明是我不喜欢灿然,希望可以和她保持距离,但是,当时我们身边的朋友,却都说是我追求灿然而遭到拒绝。” “所以,当时**就认定,是你因为追求感情没有成功而怀恨在心,在你们再一次发生争吵的时候,你就因为愤怒而杀死了奇灿然。求爱不成,成了你杀人的动机,对不对?” “对,就这样,我被判处无期徒刑。” “小凯,你有没有把其实是你不肯接受奇灿然的感情这件事和其他人说过?” “没有,我觉得女孩子被人拒绝是件比较糗的事,再加上灿然那种刁蛮个性,她一定会觉得没面子。所以,我就没和任何人说过,其实是我不肯接受她。” “所以,后来就算你说了,也不会有人再相信你了。” “是啊,当时同学们的舆论对我非常不利。” “整个案子的人证,物证,杀人动机,舆论导向,都指向你,定你的罪似乎成了理所应当。但是,一切似乎,又太明显,太容易了。”
Chapter 4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思索着刚才小凯的话。 “小叶,你相信小凯吗?你觉得他是真的凶手吗?”邈问我。 “现在还不知道,说什么都为时过早。” “那你打算怎么帮小凯找到可以上诉的证据啊?” “事情已经过去两年的时间了,当时的案发第一现场,现在也已经无法还原了,想找新的人证,物证,是非常困难的。我们惟一可以借助的手段,就是逻辑推理。” “你打算怎么办啊?” “我们可以假设小凯不是真凶,然后从奇灿然这边入手。” “对了,你一会儿要去哪啊?” “一会儿要和青竹去晓威家,纪哥已经去HongKong办理晓威的后事了,纪哥打电话给我和青竹,让我们去晓威的房间看一看,因为晓威的死太离奇了,所以纪哥让我们试试找一些线索,看看是否能够帮助警方调查到晓威的死因。” 来到晓威的房间,我和青竹找了一些晓威画过的画,又看了看晓威平时喜欢看的书和电影,但是,我们没找到诸如日记,信件之类的东西。其实,想找到线索,来确定晓威会被吓死的原因,还是非常困难的。不过,我相信,晓威的死一定和那个叫做奇灿然的女孩有关! “青竹啊,奇灿然是你高中时代的好朋友啊?”
“对啊。” “那你知不知道,小凯和灿然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小凯一直很喜欢灿然,但是,灿然只是把他当成很好的朋友,可能小凯想在上大学离开这个城市之前希望灿然可以接受他的感情,但是却依然被灿然断然拒绝,所以就怀恨在心,一怒之下,杀了灿然。这应该是一种激情犯罪。” 听了青竹的话,我感到很疑惑,因为她的描述和小凯的话完全相反。也就是在小凯和灿然的关系上,有某种事实的真相被掩盖了。但是,到底是哪一方在说谎呢?是奇灿然身边的同学?还是小凯?离开晓威家,已经是第二天早上了。回到学校宿舍,我继续看《科学探案》。其实,我一直希望可以找到某种方法来重新推断小凯的案子。看了一天的书,我终于想出了一个也许可以重新分析这个案子的方法。因为一个人犯罪的行为是受到犯罪意识的支配的。所以可以借助心理学的方法来寻找一个人的犯罪动机,也可以找到杀人凶手在犯罪现场遗留下来的心理痕迹。心理痕迹是通过种种迹象,追溯既往,甚至可以重组案情,找到真凶。现在只能搏一搏了,因为暂时还找不到更好的方法。我想起了奇灿然的那幅画。对了,我还留着那次画展的广告招贴,那上面有那幅《断翼天使》的图片和介绍。好有煞气的一幅画!《断翼天使》,作者:奇灿然,年龄:18岁,学校:凌志高中,完成时间:2002年7月25日,主题:爱、死亡、魔幻。我找到了邈给我的当年关于奇灿然案子的剪报。“2002年7月25日晚8点多,一个名叫奇灿然的女高中生在自己家里被人杀害……” 对啊,那幅画的完成时间和奇灿然被害的时间刚好是同一天。现在我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奇灿然和小凯的真实关系,还有那幅画所表现出来的被害者当时的心理状态。只是一种直觉告诉我,奇灿然的死有可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