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易君吧 关注:88贴子:436

中国好声音 不谈声音 只看宿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不谈声音 只看宿命】从四位导师的性格曲线和人生阅历解析组内...
贴子应作者:红楼过客yx

【不谈声音 只看宿命】
——从四位导师的性格曲线和人生阅历解析组内PK的深层含义
【引子】——
<火爆的《中国好声音》让我不得不说的话>
这个夏天,《中国好声音》犹如一股旋风席卷荧屏,全新的比赛模式,全新的评委,全新的制作水准,参赛学员那一声声嘹亮悦耳的歌声,四位导师那一句句幽默真诚的话语,无不令人怦然心动。尽管有的学员已经是赛场上的常客,尽管骨子里还带着选秀的某种气质,但还是让那些已经熟识选秀甚至开始厌烦选秀的人们或端坐在电视前,或痴守着电脑和手机,观看着,谈论着,争执着,回味着,而新闻的覆盖,微博的互动,贴吧的畅所欲言,街头巷尾的高谈闲扯,似乎已经把“好声音”变成了你生活中的一部分,除去必须要做的正经事外,其它的时间我们尽可能的去搜寻、去了解、去回味“好声音”的一切。
在我的身边有这样两个例子,一个是单位办公室临界退休的大哥,平时憨厚朴实,任劳任怨,寡言少语,你从来没有想过他会和娱乐节目沾边,结果有一天经过他的桌子,平时必打招呼的他竟然聚精会神地看着电脑,我用眼睛一扫,看的是《中国好声音》;还有一个是领导级的,名校考古系出身,平日里开口哲学历史,闭口理念模式之类的硬词儿,一个貌似高深实则刻板的主儿,一天我到他的屋里说事儿,也竟然在看《中国好声音》,我调侃道:你也看这个。他忙答:都说挺好,随便看看,随便看看。我不禁哑然失笑。
但内心不得不承认了一件事实:《中国好声音》真的“火”了。 


1楼2012-12-11 07:07回复
    最初知道《中国好声音》是一个朋友推荐的,他看完第一期后就兴奋地让我看,我应承着,却没当一回事,两天后他问我看了吗,我说不着急,这么一拖就是一个礼拜,终于我耐不住他的催促,上网看了前两期,嚯,这一下可不得了,立刻迷上了。后来我知道我身边的很多人都是像我这样起初不经意,结果一进去,就出不来了。自那以后,每周五晚上的电视守候,然后重播温习,再然后网上重点回味。从此,生活中多了一项内容:《中国好声音》。
    这个时候,还没有写东西的欲望。
    对于一个还有几个月就四十岁的我来说,时尚、娱乐虽然喜欢,但只是欣赏而已,极少去追逐去交流,网上的论坛和贴吧也只是听到朋友推荐才去欣赏个别的贴子,并且从不交流。《好声音》关注之后,居然很自然的来到贴吧,只想到这里找到一些情绪的延伸。可是真的没想到,情绪真的延伸了,因为碰到了一个神奇的贴子,它对音乐深切的理解和客观的态度,深深地吸引了我。
    发贴子的人叫“震惊魂”。从7月底看到现在,不知不觉已经一个多月了,每天看震惊魂的贴子已成了一种习惯,而它的楼也是越盖越高,参与的人越来越多,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个情感的氛围,大家在讨论中表现出的真诚、真实使得许多互不相识的人竟然有了亲近的感觉,这在贴吧中应该是很少见的。
    我记得印象中有这样两个人,一个是西安的女大学生,她对楼主有着执着的崇拜,但却表现在一个很有格调的层次上,绝不低俗;她与不良现象作斗争,只表现出清新的才华,绝不恶毒;好可爱的一个人。还有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叫“老衲”什么的,其实从他的搅局手段不难看出,他的初衷只是为和他有关系的一个人出头罢了,因为这个人被楼主批评了,并且老衲的攻击还是在仔细地了解楼主的贴子之后,尽可能的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进行,我们不想讲这个事实和道理是否成立,起码这个态度还是符合贴子的氛围的,就是即便是搅局和取闹还是要展示一定水平的,不像很多毫无目的但就是无知,而且还无知得理直气壮的人那样不可理喻,久而久之,很多人还觉得老衲挺有意思,老衲不知不觉中为这个贴子填充了另一道风景,也留下了一丝记忆。
    看震惊魂贴子的感受,复杂的讲,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他对声音最基本的感受,他描绘得很清楚,很传神。这个感受大多数人都有,但大多数人也就停留在这个层面上。第二层是他对音乐技巧的解析,很仔细,很专业,却通俗易懂,真是难得。这个也是大家最敬佩他的地方。第三层就是他整个评价所持有的态度,是客观的,还带有人文情怀,所表现出的是对歌曲以及歌者的宽容和理解,这是最感动大家的,也是最有魅力的,是真正吸引大家的“魂”所在。这种客观的人文情怀绝不是太年轻的人能够拥有的,通过贴吧里充斥着大量的偏激的无理的贴子可以看出,很多二十岁以下的人一方面缺乏人生阅历,很多事情真是不懂,另一方面也是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性格并不十分健康的发展,所以我们在为震惊魂的贴子感到欣喜的时候,也为那些无理贴子以及贴子背后的人感到悲哀和痛心。
    复杂的说完了,那么简单的感受呢,就五个字:舒服,长知识。
    这个时候,依然没有写东西的欲望。


    2楼2012-12-11 07:08
    回复
      盲选的时候,贴吧里相对风平浪静,贴子基本以技术贴和心情贴为主。可导师组内PK开始后,贴吧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争议、争论,甚至争吵、争执,随处可见。所有的争论总结起来有两个焦点问题,选手的去留和导师的水平。究其原因,其实也能够理解,当一些事情必须要做选择的时候,而这种选择又没有一个明晰客观的标准,而关注者又是水平素质参差不齐,那么争论必然会起,而且会呈现出一幅毫无条理乱哄哄的景象。
      我无意走入这幅景象,但组内的PK以及引发的争论却让我陷入到了深深的思考中,选手的去留,导师的能力,真的仅仅就是在比赛本身吗,就是在声音本身吗,导师的纠结,选手的茫然,是不是表明还有一些我们看不到的深层次的东西在发挥着某种决定性的影响。有人会说,是不是黑幕。我只能说,你太肤浅了,这四个导师要玩黑幕的话就不来这儿了。
      那么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宿命。什么是宿命,有人说是不是那种烧香拜佛、人力完全控制不了的未知的东西。当然不是,如果是的话,就不用分析了,直接烧香拜佛了。宿命是人能控制一些的,但却不能完全控制的。在面对一件事情时,你的性格,你的智商、情商,你的阅历,所驱使你做出的选择和判断,再配合上这件事所涉及的人以他的性格、智商、情商、阅历做出的选择和判断,构成了这件事虽已刚刚开始,其实就已经注定了事情的大致走向和根本命运。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宿命。
      所以当结果出来时,很多人还在争论这件事情的发展、流程及其中的一些细节时,实际上这件事的命运早已注定。宿命首先是由你掌握,当你掌握不了或者你不想掌握时,你的宿命就由别人来掌握了。
      当我想到要从这个角度去谈《好声音》的时候,除去为选手和导师的争论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以外,更多的还是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一些思考,或者说像关喆唱的那首《领悟》,如果真的能从平时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情中能领悟到一点有价值的东西,何尝不是一件幸事!
      让我们看看《好声音》中的宿命如何开始和注定的吧。
      (未完,请关注下一章 【盲选】——<有意无意之间 宿命已经开始>)


      3楼2012-12-11 07:09
      回复
        【盲选】——
        <有意无意之间 宿命已经开始>
        盲选,貌似平和实则波涛汹涌。在那一句句有意无意的话语中,在那一个个彷徨犹豫的选择中,宿命已经不知不觉地开始了。
        盲选,是一个极为新颖的比赛方式,导师背对学员,只凭声音转身,似乎从某种程度讲已经达到了选拔好声音的最为公正之方式,当然导师的个人喜好应算在合理损伤之内。所以面对这样新颖公正的选拔,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人们在盲选阶段都没有太深层次的思考。以为事情就是这样,导师兴奋地转身,学员幸福地选择,我们大都沉浸在美妙的歌声、动情的故事、幽默的争夺中,情绪就这样快乐的延伸着。
        可未曾料到,组内PK开始后,争议争论声四起,我在这争议声中突然间想起了什么,是盲选,是最初的选择,是我们一直都忽略的东西。组内的竞争以及结果,难道仅仅是组内争夺这一孤立时刻产生的吗?在那不经意的盲选阶段,是不是冥冥中已经注定了一些不可更改的命数。
        让我们回到盲选去吧,那不久之前的舞台上到底蕴藏着哪些你未曾注意却又影响深远的记忆。
        我前面说过,宿命的掌握可以是你,也可以是别人。让我们看看舞台上的宿命是如何发生的:你准备好歌曲,站在舞台上尽情地歌唱,声音、韵律、情感这是演绎歌曲的关键,所以唱的成败,这个宿命由你掌握。可接下来,宿命转移了,导师能否转身并不完全取决于你认为的唱的成败,而是取决于导师的认可,包括对声音的认可,对歌曲形式的认可,甚至组队的认可,等等。你的宿命由导师掌握。没人转身,你淘汰;一个导师转身,你只能跟他走,别无选择,这都没什么可说的。可是当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导师转身的时候,命运又突然和你开起了天大的玩笑,宿命又转移了,又重新回到了你的手上。
        在整个56个学员中,导师单个转身的是19次,这19个学员别无选择。但同时也就是说有37个学员面对两位以上的导师,他们的宿命回到了自己手上。那么这37人是如何掌握自己宿命的呢?


        4楼2012-12-11 07:14
        回复
          其实看过盲选的朋友只要简单回忆一下,你都会有这样的印象,大多数学员在选择导师时的表现,先是兴奋,然后是茫然地看着导师的争夺,最后是犹豫彷徨。我想到这里时,心里真的很难受,这其中很多都是选秀高手,但这些经历依然没有让他们提升足够应付各种比赛的素质,这或许也能理解,大多数人文化底子薄,即便是上学也是艺术类院校,只知道为生存奔波,为发专辑、出大名、挣大钱奔波,比赛前最多在音乐上做好充分的准备就不错了,很少有人想到一些人文的东西,一些经世的东西,仅有的一些阅历可能多了些浮躁,少了些思考,醉心于玩音乐的单纯在音乐上,醉心于出名挣钱的奔波在能有收益的比赛和场所里。
          所以在好声音的舞台上能让导师转身已经是他们的终极目的,哪有工夫和心思还去想转身之后的事情,觉得那是无所谓的,可是殊不知,正是这无所谓,可能改变和影响着他们未知的命运。
          那我们看看几个有代表性的犹豫彷徨者。
          王乃恩,四位导师转身,唾沫星子飞一堆,最后王乃恩蹲下来,那个犹豫已经到了痛苦的程度。最后选择刘欢。
          郑虹,四位导师转身,唾沫星子飞得更多了,最后郑虹来一句“我大脑休克要半个小时”,给大家整蒙了,自己也蒙了。最后选择刘欢。
          刘悦,四位导师转身,依然是横飞的唾沫星子,没有主意的刘悦想到了中学时自己的外号。最后选择刘欢。
          吉克隽逸,四位导师转身,已经不是唾沫星子了,哈林的话“导师要打起来了”,完全没有主意,应该是妈妈的想法坚定了选择。最后选择刘欢。
          王韵壹,四位导师转身,在一片溢美之词的烘托中,把四个导师选了个遍,异常纠结。最后选择哈林。
          佳宁组合,四位导师转身,唱得好,搭配得也好,就是选不出导师,男孩尊重了女孩的意见。最后选择刘欢。
          李行亮,两位导师转身,先是表达了一番对哈林的敬仰之情,让刘欢心痛,然后又郑重的问了刘欢的意见,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最后选择刘欢。


          5楼2012-12-11 07:20
          回复
            我们再看几位,虽然犹豫但在现场的反应很快,能迅速接住某位导师的诱惑条件,而且产生了感情互动,效果不错,算是“亡羊补牢”的一种做法。
            丁丁,四位导师转身,评价都很高,而且表示了邀请,令人惊讶地是,大家还有意识的让杨坤多表达,不知出于什么心理,而杨坤也不负众望,给出了“独一份”的诚邀。我个人认为,丁丁应该之前并不是很明确选择杨坤,但是她很快梳理做出了决定,而且用一种卖关子的方法,带有一种小女孩的撒娇和淘气,而决定的那句话“我选择做那一份独一无二”,也没明确说出人名,很有意味,也就带有了杀伤力。我认为,这个方式还是不错的,尤其对杨坤,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对以后很重要。
            关喆,四位导师转身,除了哈林都认识,并且都表达了诚挚的邀请,杨坤还第一次使用“杀手锏”——32战袍。我确实不知道,关喆最初的想法,他想选谁,有可能也没有明确的目标,但他为了方便发展肯定会选内地的,32场是关喆主动提的,所以也不排除他之前考虑杨坤,无论如何,他根据现场的氛围,从感动的考虑选择了杨坤还是有道理的。一是有情感交流,这已经算是相当不错的基础;二是四个导师里面,杨坤的年龄和资历最轻,而关喆是比较成熟的音乐人,两个人差距最小,沟通比较方便,杨坤会最尊重他,相互利用也有可能性。
            多亮,四位导师转身,独特的嗓音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在邀请的时候,那英用了一种非常规的手段,“离近了让我看一看”,这是一种亲昵的方式,一般只有成**性对年轻帅气的男孩子使用。多亮在选择时有犹豫,他最后选择那英我不知道是不是出于刚才那个亲昵的举动,如果是的话,这小伙子是挺聪明的,因为这种机会不多,尤其是女性是感性比较强烈的特点,这个话题后面还会谈到,所以多亮临场应变抓住了机会。


            6楼2012-12-11 07:31
            回复
              那么有没有人想过转身以后的事呢,对于选择导师有一个明确的思路?有,这样的人不得不让人佩服。
              第一位首推争议最大的徐海星,徐海星的参赛应该是有着精心的准备的,不知是自己还是母亲抑或是其他人的主意,总之她对转身之后的事情有着比较清晰的准备,而且还充分利用了规则。
              首先说外形,导演组是有要求的——朴实自然,但这仅仅是个大框,具体的细节徐海星是下了一定功夫的,从发型到大眼镜框到学生装,还有表情的处理,就是大家说的挤眉弄眼吐舌头,整个构造成一个可爱的涉世不深的,甚至对于这种大场面舞台有点不知所措的样子,容易引起导师的怜悯之心。
              接下来就是说故事讲父亲那一段,按道理讲,这没什么问题,也没撒谎,还是刘欢提起的,刘欢的提问是导演组特意叮嘱的,头一次办好声音,导演组也是煞费苦心,只不过徐海星在这基础上升华了一些,讲父亲这一段时间比较长,情感悲催的也比较强烈,从观众的角度看确实过了点,后来我又听了几次她唱的《自己》,歌不错,但是到讲故事这段我都跳过去了,确实有点烦。但当时在现场,整个故事这种悲凉的气氛对导师的冲击是相当大的。
              最后选择导师刘欢,也是非常坚定的,而且同样还是用了父亲的一种寄托来表达的,这样在接受徐海星声音的同时,刘欢的内心情感也同样被震到了,这对后来也是有帮助的。
              至于对她激烈的争议,有曾经参加活动主办方的严厉声明,有曾经队友认为被欺骗后的报复,还有确实不喜欢炒作比赛之外的人的愤怒,等等,我是外行人,无权评论。
              但对于徐海星在分析判断这次比赛的价值以及为比赛所做的准备来看,是比较有头脑的,不盲目,这是对的。但另一方面,过于聪明也不是一件好事,“聪明反被聪明误”,这种激烈的争议对她也是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这是大家应该借鉴的教训。
              再一位是感人至深的金志文,别看他说话时几度哽咽,甚至用词不当,但这个人是相当有头脑的,而且思路很清楚,我看了很多遍他的盲选,叙述过程中尽管情绪激动,尽管几次导师打断,但整个层次非常鲜明,该表达的意思一个没差,而且有一种逐步递进的感觉。
              这时有人会问,这么说金志文和徐海星一样,很假是吗。不是,金志文不假,即便他和生活中的他有区别,也不能说是假,就像徐海星在酒吧驻唱和舞台上的反差一样。金志文的事想想就知道是真的,女朋友处了八年,编曲的工作压抑,想要求婚,等等,只不过这小伙子经过了精心的准备,把这些分开看只是一般痛苦的事情集中起来统一爆发,这个效果就不得了,再加上止不住的眼泪和委屈的语调,冲击力太强了。我估计金志文在赛前准备这些话的时候,也没想到现场情感会爆发成那样,效果那么好。
              最后选导师的时候,没有任何犹豫,一句话“我的导师在我的心目中很坚定”,而且就是同样跟他哭的稀里哗啦的杨坤,这简直是太完美了,整个现场的情感运行的太流畅了,一步接一步,一层借一层,两人紧紧拥抱的时候,达到顶峰,最后四位导师顺着这个情感到后台见证求婚,无法用语言形容,设计都不会设计的这么好,顺畅,感人,还真诚,一点不烦人。厉害呀,金志文,有智商,更有情商。 


              7楼2012-12-11 07:32
              回复
                再有一位说起来挺别扭,就是丁少华。丁少华是有目标的,是哈林。可命运就是这样捉弄人,四个导师中,转过来三个,就是哈林没转过来。这小伙子也是真实在,偏偏就把这个事说出来,透露出无尽的遗憾,这样局面就挺尴尬。
                三个导师还得正常邀请,丁少华选择了杨坤。我们在这里姑且不论丁少华选哈林就合适,选杨坤就不合适。他有目标,就说明他之前有思考,有想法,这就值得赞赏,至于用不用在现场那么实在的说出来,可以争论,有人认为真诚,有人认为太不世故,这种事情本身就没有定论。我想说的是,做人做事是要有原则,但也要灵活,当事情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最好及时调整,按照当下的结果选择最合理的方式来处理,这样的效果可能最好,至于心中的遗憾,有机会再去弥补,没有机会就随缘吧。
                再有这一位是在盲选就被淘汰的,但必须得说说她,她透露出来的成熟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她叫戴月,在酒吧驻唱的全职妈妈。
                56
                


                8楼2012-12-11 07:37
                回复
                  


                  9楼2012-12-11 22:50
                  回复
                    顶起


                    10楼2012-12-17 11:32
                    回复
                      尚易君老师也关注中国好声音?


                      11楼2012-12-17 17:03
                      收起回复
                        喜欢中国好声音张赫宣


                        12楼2012-12-17 20:52
                        收起回复
                          还有唱high歌的张玮


                          13楼2012-12-17 20:53
                          收起回复
                            张玮是老师?


                            14楼2012-12-17 21:18
                            收起回复
                              张玮
                              曾是领唱,却称毕业生,身份造假?
                              问:你在节目中说自己是应届毕业生,但是网上传出,你以前担任过领唱,也在酒吧唱过歌,为什么没有在节目中说这些经历,为什么要隐瞒自己的过去?
                              张玮回应:领唱的身份和毕业生的身份并不冲突,那是我的兼职和实习。兼职、实习是每个大学生的必经之路。
                              陆伟回应:张玮的回应并不是刻意隐瞒。导师问他“现在干什么”,并不是问“以前干过什么”,张玮的回答并没有错。而且学员的身份和是否入选无关,之前的选秀节目是先聊天后选择,但是这个舞台是上台之后直接唱歌,唱完之后,导师直接选择,之后不管说什么都不会影响到导师的选择,从逻辑上来讲,选手不会去深谋远虑的造假,这些对导师的选择都没有影响。


                              15楼2012-12-17 21: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