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不会为角色所伤,即使有伤害,也是自己给自己的伤害。 封建社会讲究忠义,但在现代社会,很难再用忠义定位程婴的舍子救孤,我们需要在古老的故事里找到新的大义。在出演程婴时,我一直以为屠岸贾是反一号。好人总是和坏人在斗争,但最后我才明白,牺牲的力量的敌人只有一个,就是自己。程婴绝不是对外的愤怒和争斗,而是自己与自己的斗争,用自己牺牲的力量战胜了对抗的力量。这是看到的角色的品性。 很多人不能理解为什么程婴最后选择了死亡。我希望在表现一个人物的时候有始有终,这无非是生死。我们假设程婴能够选择,他会选择什么?其实结局,我认为非常美好,可以看到一个真正的战胜自我、战胜生命枷锁的人的选择,他坚守方向战胜一切,获得了最终的自由,甚至让人心生向往。他的内心世界不像观众希望看到的那样,充满了争斗和黑暗。他的内心反而没有恐惧,且充满阳光,自始至终都看到尊重和牺牲的力量。这不叫先舍而后得,他认为,舍本身就是得,那是真正的我看得到的如此强大的一个人。我信苏联红军能打败希特勒,我不信谁能战胜程婴。 “一部电视剧,正与不正,很重要。” 最近我看到无数为了这部戏的发行宣传奔波的人。他们给我看工作短信,电视台的反馈是:此剧太正!这部戏演下来,成功与否不重要,但我这一生,可能通过这部戏会深深受益, 它对我个人人生方向感的形成尤为重要,这部戏让我变得强大,不被自己打倒。 前几天我儿子写了一篇作文叫《表情周》,就是要给自己每天的心情画笑脸、平脸或者哭脸,但周末那天,他不知道该画什么脸。中午,他最喜欢的一张个人照片被弟弟画了胡子和眼镜,极度愤怒的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哇哇大哭了整整两个小时。我是一个演员,能听出他的哭声里情绪的饱满和衰败。哭声刚刚稍有平静,突然一个悲愤的念头,又开始大声哭。在这样十五到二十次反复之后,终于没劲儿,不哭了。 这期间我去看了他的弟弟,一个人坐在电视机旁,非常的紧张,生怕我说他,但我只和他说,这不都是你的错。哥哥不哭之后,我把弟弟叫来,在弟弟离哥哥还有三五步时,自己也开哭了,他和哥哥说对不起。哥哥马上回答没关系。随即,你能挺清楚地看到两个孩子脸上的释然,接下来是欢天喜地的一个下午。 哥哥在那篇作文里写,当我心里只有愤怒和委屈的时候,我的这一天一定是哭脸,但当我拥有理智和原谅时,生活就是笑脸。每天可能遇到什么事,不是由自己决定的,但态度是由自己决定的。这是一个10岁小孩的作文。昨天,我知道了老师在全班朗诵了这篇作文。 所以,一部电视剧,我认为,正与不正,很重要!并不是每一个大人都懂得如何让自己有一个笑脸。未来我还会去找这些正向的角色去演,因为我觉得这样才有可能每天都是笑脸。 现在很多剧本只见一堆乱七八糟的情节,不见一个活生生的人。所以对于演员来说,真成了一个创作了,你得给这个故事里,搁进去一个人!我没有信仰,但我的角色有。因为我想要塑造更多的角色,让我的每一个角色都有一个自主独立的态度,我要尊重每一个人的态度,而不是妄自尊大的我自己的态度。 (似乎你有退隐幕后的打算?)什么人喜欢看戏?年轻人。年龄越大,看的东西里形式上的表达量越少。小的时候我们喜欢看戏,中年喜欢看书,岁数再大点,就喜欢看画,再老的时候,只喜欢发呆。 人生的回忆是慢慢积攒的,年轻没有太多感受的时候,别人所有表达的感受,都愿意去接受,而影视都有视听;看书时,视听需要想象,这是一种损失,但是一种巨大的乐趣。损失的那一部分,自己来做。到老了为什么会发呆?心中沉积的回忆,足以让你看到生命一幕一幕闪过,那个时候,任何年轻人所表达的生命状态,会看一眼,然后点头微笑,那一切你都经历过。 前段时间拍《四大名捕》,一个七十多岁的老演员,须发皆白,我坐在他旁边,就像一个穷人傍富翁一样。你知道他多富有吗?他比你多了30年的生命。有的人辛辛苦苦工作,买了漂亮衣服、金链子、好车,是为了炫耀生命中所得到的。所以你刚才说的我现在的这些白发,都是我生命中所得到的,我炫耀都来不及,干吗要染黑?以前我看到步履蹒跚的老人拄着拐杖过马路时,会心生悲悯。当我懂得以后,我的心里满是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