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kuko吧 关注:142贴子:15,932
  • 5回复贴,共1

《王的盛宴》:拼凑掩藏在累牍中的历史碎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昨天去看了这部电影,颇有些感想...
今天抽空把核心人物项羽、刘邦及韩信的事迹翻看了一番,于是我惊异地发现了一些跟平时所想完全不同的东西,也可以说是一种对这三个历史人物全新的认识和评价。
如何打破思维定势去界定一个人的是非功过什么的,毕竟这些事已越过两千多年,在时间的洪流中已经涤荡成一片尘埃。
去看这部电影之前,已经略有耳闻,刘邦夺得天下之后,对功臣是怎样地赶尽杀绝...刘邦的权斗模式让人触目惊心...感觉太虐心了,使我有点抗拒这个东西
想说的不少,先开着,明天再来填坑!
请勿水噢!


IP属地:福建1楼2012-12-09 22:44回复
    前排留名>3<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2-12-09 23:34
    回复
      其实我弄不明白为什么陆川一定要用这个片名,寓意鸿门宴。
      与他所要表现的相去甚远。鸿门宴不是片中侧重,只是一个转折点。
      这片名应该是《刘邦回忆录》,甚至可以称《功臣韩信如何成为阶下囚》来的更贴切!
      然众人似乎只对这场饭局感兴趣,电影片名多为噱头。。。
      而且大家对项羽的关注度显然要超过刘邦数倍,人家项羽可是堂堂的贵族,盖世的少年英雄!
      刘邦此时却已垂垂老矣。还是一氓隶之徒,乡野村夫,不扯点项羽的元素仿佛就会影响票房。


      IP属地:福建3楼2012-12-10 11:17
      回复
        【1.项羽】
        贵族出身,祖上显赫,勇猛过人。
        当秦始皇游会稽山时,叔叔项梁带他去看热闹,年少的项羽竟然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
        这话充满了英雄气概,说得干脆利落,口气很大,似囊中取物一般简单。
        他说这话的时候,是不动脑筋也不计后果的,我反正就只要取代,至于能不能取代?
        取代不了怎么办?他根本就没想过。甚至连取代之后要如何他都不太在意。。。
        这是究其他一生的信念,让世人看到了一个立志灭秦开创业绩的英雄形象。
        他更看重的,不是结果,而是那个“取代”的过程。
        起兵灭秦的造反运动,是一场豪赌,项羽贵为豪族,有本钱,他敢赌。是其一。
        其二就是因为他是一个英雄,并且也自视为一个英雄。
        注定就坐不住,既然有事可干,那就干吧,别管是干什么,也别管干了之后会怎样!


        IP属地:福建4楼2012-12-10 11:39
        回复
          项羽是性情中人,能不计得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那种典型。
          最能表现他这一性格的,是被围困兵败垓下之时。。。
          夜色已经深沉,四面响起楚歌,项王帐内点起了巨大的蜡烛,帐外燃起了通明的火把,西风猎猎。。。
          我们的少年英雄饮尽杯中酒,起身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在这生死存亡的最后一刻,他只惦记着心爱的骏马和美人无从安排。
          我想因为乌骓可以代表他的赫赫战功和征战沙场的英勇,霸气!
          虞姬可以显现他的侠骨柔情和儿女情长。。。
          此刻痛心的不是他的功亏一篑,痛惜的不是他的功败垂成。甚至他都把失败推到了“时”上。是时运不济的问题,是老天要亡我。
          他从来就不相信自己会失败,在鸿门宴上放跑政敌刘邦的事,
          也只是一时疏忽,不是失败根本。
          他也不考虑怎么才能转败为胜,不考虑怎么杀出重围,
          觉得胜利无望了就自暴自弃,反正我这一辈子就是要活得轰轰烈烈地!
          就算死,也要死个痛痛快快地!自己的英雄和体面比什么都重要!
          这就是他的可爱与可悲之处……


          IP属地:福建5楼2012-12-10 12:12
          回复
            【项羽的性格】

            1.匹夫之勇
            项羽生得英武魁伟,肌肉发达,虎狼之胆,颇有阳刚之气。
            有这样的胆量和体格,项羽便认为如不征战沙场发挥用武之地就是浪费。
            所以便常常要逞威逞武,然后在一众将士的膜拜欢呼声中愈加骄纵。
            巨鹿之战前来救赵的诸侯之兵皆按兵不动,只有项羽率楚军破釜沉舟,以一当十,动天的杀声把诸侯将士的脸都吓白了,气势凌人,大破秦军。
            虽然是主帅,却喜欢冲锋陷阵,然战场上的勇敢,不仅是一人之勇,应是全军之勇。
            项羽的身先士卒,并不完全是为了鼓舞士气,我想更多的是他自己逞能过瘾。
            每场战斗都来这么一回,瞪眼一吼,敌军便吓得屁滚尿流,岂不快哉!
            兵法是不推崇“一人敌”而注重“万人敌”的,可见他实非将帅之才,
            只能称是一个特别孔武有蛮力的匹夫。
            顺便来段司马迁评论项羽的原文: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项羽)自己凭借着功劳而骄矜,按照他个人的想法办事而不师法古代,认为霸王的功业,要靠武力征服来治理天下。五年后最终使他的国家灭亡了,身死东城,仍然不能觉悟不能自责,这实在是极大的失误。他却用“上天要灭亡我,不是我用兵的过失造成的”作为借口,难道这不是非常荒谬的吗?
            “奋其私智”说的就是他的个人英雄主义,“欲以立征”就是他的只靠暴力戮秦冲阵杀天下。
            如果把打仗看的跟打架一样,封王封侯制定制度全凭一己所好,视政权如儿戏,能够成功吗?!


            IP属地:福建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楼2012-12-10 18: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