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吧 关注:93,595贴子:2,534,827

爱情相对论(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祭天


1楼2012-12-05 17:18回复
     爱情是个伪命题,因为世上本没有纯粹的爱;爱情是相对的,不管你信不信,我是信了——题记
      
      人的大脑真的很奇怪,总想追逐神秘的事物,比如宇宙,比如爱情。
      
      爱情一词本不想提及,我知道自己根本没有能力把它说清,那简直就是个感情的黑洞,任何人试图把它厘清的努力都是徒劳,任何语言和思维在它面前都如同飞蛾扑火,留下永久的精神折磨。三毛说:爱情有如佛家的禅——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是错。一如道家的“道,可道,非常道。”


    2楼2012-12-05 17:18
    回复
      2025-07-16 23:07:11
      广告
       最简单的办法是去查现代汉语大辞典。爱情:男女间相互爱恋的感情。对吗?像是。单凡经历过爱情者,对此名词解释会有杯水车薪之感,如果这就是爱情的全部,它也就不会折磨着古往今来的情人、诗人、有心人了,也就不会成为万古不磨的文学主题。会因为易于把握而失去那亘古的魅力。因此一定要在该释义中感情一词前面加上若干甚至无数个定语才行,而过多的限定又会把大脑搅得浑沌不堪。此名词释义显然没有正视古已有之的同性恋现象。因此,在对同性恋持不同观点的群体之间,他们的爱情观定然是分道扬镳的了。这且不论,再看何为爱恋?大辞典又曰:多指男女喜爱难以分开。那么,这难以分开是指彼此双方生活中的朝夕相处、长相厮守,还是仅有精神上的朝思暮想即可谓呢?显然其所指前者的成分居多,然而谁又能否认单纯的精神之恋不能称其为爱情呢!尽管历来的“志士仁人”多对此柏拉图式的爱情观大不以为然,他们认为缺乏了鲜活生活支撑的恋情不能称其为严格意义上的爱情,换言之,爱情不能脱离琐碎的真切生活而仅以理想化的状态固化地存在。一旦爱情的双方身体间的长时间分离,原有的感情会被真切的现实生活所侵蚀而发生程度的弱化甚至变质,感情的空缺会被新的情感或迟或速的填补,那先前谁都不会否认的爱情只能作为美好的回忆而束之高阁了。


      3楼2012-12-05 17:19
      回复
        《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爱情观念,在当下已不成立,即便是改革开放前夫妻间长期的两地分居现象也被今天的年轻一代视为爱情生活的怪物。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农民工们过着“夫打工来妻种田,欢欢喜喜过个年”的“幸福”生活,稍后的青年人就完全颠覆了这种观念,他们过的是“老婆老公去打工,有个孩子寄家中”的如意日子。眼下爱情观又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这就是爱情的与时俱进。谁又能知道爱情会沿着一个什么样的历史轨迹向前推进呢?拭目以待!


        4楼2012-12-05 17:19
        回复
          既然单纯的精神之恋不符合现代主流爱情观,生活上长时间地分离已是爱情的死穴,那么传统文学作品或传说中对美好爱情的颂扬是否还具有其审美价值呢?比如“海枯石烂”的爱情宣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契约,“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爱情苦楚,“君当作磐石,妾当做蒲苇”的爱情坚贞等。可以肯定地说,在现代人的爱情期许中,并没有给上面的“教条”留下多少生存的空间。如此审美基础随爱情观念的变化而迁移,让从前美不胜收的爱情素材丧失了其教化传承的价值,只有其文献价值,如同钟鸣鼎食的青铜器,只存留其文物价值一样。无怪乎现代爱情歌曲极力去颂扬“老鼠爱大米”式的实用主义思潮。


          5楼2012-12-05 17:19
          回复
            看来,现代爱情一词概念的外延在不可否认的萎缩,即其适用范围在缩小,其内涵无疑得到了巨大扩充。通过对现代人爱情生活的考察,你会发现,今日身处恋情的双方从传统的感情期许,转变为以物质承诺为基础的外在形式主义,爱情的稳固以物质为基础,感情的交流以物质为保障,彼此间的信任以外在形式作为验证,当物质主义渗透到爱情的各个角落,爱情的“变质”已在所难免。若把传统的爱情观念比喻成普通宾馆里的标准间,那么现代爱情观则是星级宾馆的豪华套房。
              
              没想到,从概念入手对爱情的探讨,竟引出古今爱情的沧桑之变。


            6楼2012-12-05 17:19
            回复
              人类文明的早期,爱情观念尚处于朦胧状态,发端于性爱的情爱渐渐觉醒,可以肯定,当时的人类已经形成了一套对异性美的欣赏或判定标准。他们欣赏着异性美的同时也渴望拥有或占有它。或许是那和蔼的笑颜,或许是那机敏的行动,或许是那无畏的勇气,或许是那助人的慷慨,当然还有美丽英俊的外表和健壮的体格,在深深地吸引着异性的目光,使一方或双方生出了异乎寻常的感情。让我们称之为爱情的原始股吧。肯定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一个群体当中,一个人会和多个异性保持爱情,因为当时的他们还没有形成后来的严格的爱情规范去约束自己,他们生活在爱情“幸运的年代”,享受着“一多对应”的爱情模式。看来爱情的专一属性并非是与生俱来。


              7楼2012-12-05 17:21
              回复
                因此,可以说原始爱情要比现代爱情“容易”许多。由于缺少了现代爱情诸多属性的“挤压”,若单从爱情这方面比对,古人的幸福指数要远远高于自认为文明的我们。肯定有人会这样认为,正是由于现代社会的爱情拥有诸多属性来严格限定,才使得它更为高尚、伟大和神圣,甚至超越了自由和生命的地位。所以,具有丰富内涵的现代爱情更为稀缺,更加不可企及,以至于令人望而生畏,以至于绝大多数人因爱情的碌碌无为而抱憾人生。“只可遇,不可求”是持有爱情命运说的人们的一种无奈之词,广为接受,抛开爱情的“养护费用”不说,单单这寻觅之苦已足以让人却步。可见世上有多少人徘徊于爱情的荒原之上独享这心灵的孤独。在没有爱情滋润的时光里,他们的人生是多么地暗淡,生命的质量也会因此大打折扣。


                8楼2012-12-05 17:21
                回复
                  2025-07-16 23:01:11
                  广告
                   爱情是伴着人类智能化的审美标准而诞生的,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丰富着其内涵。如今爱情拥有了许多属性,如专一性,排他性,奉献性,平等性,无私性,忠贞不渝性,权利天赋性等。人类生活本身可分为物质和精神两部分,随着对精神生活追求的不断提高,爱情——人类精神生活上最为璀璨的明珠,已被供奉于崇高的圣地,对它的不懈追求成为了提高人类个体生命质量的最有意义的行为。“人生得一红颜知己足矣!”是一味何样的心灵慨叹。当爱情被赋予无尚的神圣,也就拥有了理想化的色彩,多少人忍着巨大的苦楚做出巨大的牺牲去追求心目中的爱情,往往铩羽而归,至于是否值得,爱情神圣论者曰:直教人生死相许;爱情怀疑论者曰:问世间情为何物?其悔恨论者曰:此恨绵绵无绝期!其守卫论者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大抵折桂者无几,不然为何徒余这祈福的喟息: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大众对爱情的评判标准莫衷一是,拥有理想爱情的人又是如此的珍稀阙如。


                  9楼2012-12-05 17:21
                  回复
                     一个人本身就是个矛盾体。现实生活中有无数的因素可导致一个人的行为与爱情发生冲突,例如现实条件对人的压迫,生活中的误会,双方对爱情认知的差别,行为上度的把握,等,都会影响到爱情的正常成长及保持。随着时间的推移,爱情的一方或双方的思想情感因多方面的因素作用于不知不觉中拉开差距,昨日的美已不为今日所欣赏,当昨日的美掩盖下的丑暴露给对方时,更是无法被对方所接受,会最终导致感情的破裂爱情死亡。如果今非而昨是,现实中有太多的今非昨是。如果今是而昨非,那么昨日之爱就丧失其纯粹性,隐藏着不为所见的“祸根”,包含着或多或少的瑕疵,那么爱情的忠贞不渝也就会随之湮灭。有人或许会说,爱情是个与时俱进的动态平衡,双方都会以爱情的大局为重,随时去调整各自的思想行为来增加爱情的柔韧度提高它的适应性,以保持爱的鲜活。


                    10楼2012-12-05 17:24
                    回复
                      只要爱情存在的基石仍坚固,双方思想行为的出发点是善意和美好的,彼此的品质仍鲜红如初,那么任何生活中的误会都会被消除,任何爱情的创伤都能被修复。这叫瑕不掩瑜,这叫愈挫弥坚。爱情并非如想象的那样脆弱,在饱经风霜后历久弥新。然而残酷的现实始终在证明,所有的平衡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条件的变化一再被打破,新的平衡最终无法建立,因此同床异梦、见异思迁、善意的谎言等伪平衡泛滥成灾。看来真正的爱情只是个小概率事件,按照统计学定律规定,小概率事件即是不存在,那么爱情一词命题的真伪性也就不言而喻了,即爱情是个伪命题,换言之,世界上本无爱情这档子事,它有可能是人类无心祭起的一纛情感的大旗飘扬于若隐若现的云天,成为永远无法触及的风景线。或曰,举案齐眉者不乏其人,白头偕老者比比皆是。笔者认为,举案者能持多久,居多者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敬重,距彻骨之爱尚有距离,若是真爱,又何须举案。即便说这是双方对爱情最高礼遇的表达方式,也难保其中的一方有朝一日手挥案飞,另一方受辱受伤而去。至于白头偕老者,往往是亲情使然。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鞋子穿在脚上,合不合适自己知道。


                      11楼2012-12-05 17:24
                      回复
                        余秋雨对爱情思之再三,给出一个这样的结论:爱情,以两个成熟心灵交流为起点。此乃大师的无奈之语。余秋雨以其之尊、之慧、之言重于当世,实不敢道出其心声:爱情真的不存在。爱情以其古今中外对它无以复加的崇敬,让任何人都不敢对它有些微的不恭,即便他是余秋雨,何况他只是余秋雨。可否用如下等价的语言诠释余秋雨这句关涉爱情的话语:爱情啊,爱情!世上到底有几多真正的爱情,有多少爱可以最终与你偕行?青年人拥有美丽和健康,可他们稚嫩的心智无法承载爱情的沉重,等他们经受了感情的磨砺后,成熟的心灵才能开始爱情的征程。


                        12楼2012-12-05 17:24
                        回复
                          余秋雨思之再三,仅给出一个爱情的起点。对其后的征程并未着一字,不知为何!有此一必不可少的起点,仅是万里征程的第一步,如何在而后浩漫的路途中安然渡过爱的瀚海呢?终抵彼岸者能有几何!青年是爱情的黄金时代,他们的激情足以熔化整个世界,当激情冲垮了理智,就开出了爱情的狂花,正是成也激情,败也激情。有多少一见钟情者,只是跟着感觉走,当感觉不再时,情也随之涣散。有多少昨日的海誓山盟,空留下誓语铮铮。只有心灵的成熟,才能对感情进行正确的判定、把握和取舍。成熟的心灵深知什么样的爱是自己所需要的,当得遇“真爱“时,知道如何去珍视它、呵护它、培育它,知道如何挽救危机中的爱,只有如此去爱和被爱,才有资格谈爱,这样的爱才能成长为爱的参天大树。可惜的是,当时光流逝激情燃尽心灵被岁月萃取得更加纯粹时,爱已是曾经沧海,人生略已大定,错过了爱的“唯一”。


                          13楼2012-12-05 17:24
                          回复
                            年轻人情窦初开,带着好奇的心情初探此神秘的精神空间,乍尝爱的甜蜜,驱走寂寞和孤单,投入几乎全部的激情,彼此燃烧着熔化着,此时,爱已成为他们的全部,他们忘记忧愁甚至饥饿,沉浸于爱海之中,但愿长醉不要醒,赋世界和未来以美好及浪漫。春光明媚,春风骀荡,花丛芬芳,粉蝶翩跹;夏荫匝地,丽声宛转,炎夏永昼仿佛火辣辣的爱情酣畅淋漓;秋阳纯粹,天空高远,适合爱的翅膀在空中舒展;冬雪初霁,红妆玉容,昭示爱的纯洁,享受着晶莹剔透的世界。伟大的造物主给了他们无尽的甜蜜和全部的世界,曾经的烦恼忧愁远他们而去。面对空阔的原野,幽深的空谷,奔腾的江河,他们放开喉咙喊出感天泣地的凤鸣龙吟:我恋爱了!有着爱情羽翼的庇护,他们豪情万丈,无所畏惧,蔑视任何困难,甚至嘲笑生活的卑琐。


                            14楼2012-12-05 17:25
                            回复
                              2025-07-16 22:55:11
                              广告
                               然而甜美的时光过得真快。随着激情的消退,重回真实的世界,面对随处可见的不如意,重新认识自己深爱着的并非完美的他(她),发现对方有着不可忽略的缺点,奥,月亮本没有预想的圆。审美的疲劳降临,第六感告诉他爱的不和谐音符在弹奏。这时,对昨日爱的甜蜜的记忆忽然丰满起来,把自己重又拉回到爱的洋流中,同时他也清醒地意识到,爱需要包容,苛求是爱可怕的敌人,一切杂音似乎瞬间消失,或是退到那不可见的角落,再次回到爱的城堡。


                              15楼2012-12-05 17: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