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一个人静坐时那种心灵宁静的心态,不是未发之中。因为未发之中不是气,故也不是气平稳未发时的气象。所以阳明说:“当其宁静时,亦只是气宁静。”
其二,儒家不推崇所谓喜怒哀乐不表现出来,此是楼主理解错误。儒家推崇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其三,喜怒哀乐之发正有所谓的病痛,即如上言,乐而淫,哀而伤,即是病痛。故有所谓隐藏之说。静坐时,只是养静坐时之气定,而当发之时,则人难免有所控制不了,所以阳明要人:“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静时须养,动时须磨练。才能达到喜怒哀乐发而和的目的。
其二,儒家不推崇所谓喜怒哀乐不表现出来,此是楼主理解错误。儒家推崇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其三,喜怒哀乐之发正有所谓的病痛,即如上言,乐而淫,哀而伤,即是病痛。故有所谓隐藏之说。静坐时,只是养静坐时之气定,而当发之时,则人难免有所控制不了,所以阳明要人:“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静时须养,动时须磨练。才能达到喜怒哀乐发而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