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包拯
包拯(公元999-公元1062年),字希仁,庐州(今合肥)人,天圣五年(1027年)考取进士。出任知天长县(今属安徽)、端(今广州高安)等地。因政绩卓著,升任监察御史。曾上书建议朝廷采取裁汰冗官、选将练兵、轻徭薄赋、抑制贵戚权限等措施。至和三年(1056年),以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因不畏权贵,不徇私情,清正廉洁,当时流传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的赞誉。后调任三司使、枢密副使等职。六十四岁病逝,谥孝肃。有后人整理的《包拯集》(《包孝肃公奏议》)传世。其事迹被后人改编为戏剧、小说、影视等,令其清官包公形象及包青天的故事家喻户晓,历久不衰。

包拯
包拯(公元999-公元1062年),字希仁,庐州(今合肥)人,天圣五年(1027年)考取进士。出任知天长县(今属安徽)、端(今广州高安)等地。因政绩卓著,升任监察御史。曾上书建议朝廷采取裁汰冗官、选将练兵、轻徭薄赋、抑制贵戚权限等措施。至和三年(1056年),以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因不畏权贵,不徇私情,清正廉洁,当时流传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的赞誉。后调任三司使、枢密副使等职。六十四岁病逝,谥孝肃。有后人整理的《包拯集》(《包孝肃公奏议》)传世。其事迹被后人改编为戏剧、小说、影视等,令其清官包公形象及包青天的故事家喻户晓,历久不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