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856吧 关注:96贴子:1,265
  • 2回复贴,共1

八五六农场简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八五六农场简史
八五六农场创建于1955年3月15日,始称青山农场。1959年,依铁道兵8506部队番号改为八五六农场。1969年1月12日,纳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组建为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三十七团(铁字405信箱)。1977年3月23日,恢复农场建制,仍名青山农场,1979年恢复八五六农场场名至今。
八五六农场位于黑龙江省虎林市。北沿大穆棱河,西靠穆棱河分洪道,南邻兴凯湖,东南隔松阿察河与俄罗斯相望,边境线长达40多公里。大青山、小青山在一马平川的黑土地上延绵起伏,“青山、穆水、黑土地”成为八五六农场的雅号别称。
八五六农场土地总面积1259.3平方公里,超过香港,比北京的顺义区还大。总人口4.3万人,其中常住人口近6000户,2万多人。
八五六农场是在一片荒原沼泽上开垦建设起来的。1954年开始,尤以1958年5479名复转官兵来场为标志,掀起了大规模开发建设的高潮。1967—1977年,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齐齐哈尔、鸡西等城市的知识青年4480人先后来到这里,把自己的青春、汗水、热血甚至生命都献给了这片火热的黑土地。包括老**、老铁道兵、老转业官兵、老支边青年、城市知识青年和现役军人在内的拓荒者们,以超常的**毅力、无私的奉献精神,在亘古荒原上边开荒边生产边建设,历经了半个多世纪之艰辛,倾注了几代人之心血,终将莽原变成了良田,在荒山上建起了城镇。
1955年,八五六农场成立当年,总耕地面积只有4.22万亩,播种面积2.14万亩,粮豆总产1700多吨。1968年,农场耕地面积近18万亩,播种面积达16.34万亩,粮豆总产2万余吨。1969—1975年间,新垦荒地10万余亩,耕地面积达成28.56万亩,1975年播种面积达25.22万亩,粮豆总产2.34万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八五六农场进入了改革与大发展的新时期,农场党委从实际出发,实施大农业、大家园战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如今,农场耕地面积已达102.3万亩,是建场初的24倍、兵团时期的3.6倍;粮豆总产量连年超过50万吨,是建场初的近30倍、兵团时期的20多倍,相当于每年全国粮食总产的千分之一,跻身“全国产粮大县”。水稻更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全场水稻种植面积已超过70万亩,平均单产稳定超过600公斤,年产水稻40多万吨,是名副其实的“垦区第一水稻大场”。
随着生产的发展,农场职工的收入水平也不断提高,职工人均年纯收入已连续几年突破一万元。生产和生活环境更是日新月异。开发初期,人们住的是马架子、帐篷、拉合辫、干打垒。兵团时期,砖瓦房得到了普及。如今,八五六农场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水泥道路四通八达,新式住宅拔地而起,小青山地区的文化广场宽阔洋气,休闲公园花红草绿,人们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和谐,被评为“黑龙江省文明城镇”和垦区唯一的“文明城镇标兵”。


1楼2012-12-03 19:55回复


    2楼2012-12-04 12:26
    回复
      谢谢光临!


      3楼2012-12-06 09: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