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一世爱小拉吧 关注:75贴子:2,523
  • 4回复贴,共1

【转来一篇文 表达了不好好努力会遭报应的思想感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再也不偷懒了
学长是清华建筑的
2012年
反正是世界末日,我就顺带手写了吧,与主题无关。“你还相信爱情吗?”当有人这样问你的时候,怎么答?答相信说明你没经历过爱情,答不相信说明你再也不会有爱情了。所以当别人这么问我的时候,我会轻抚他的狗头,笑而不语。
写在最后,都是我自己的看法,大家姑且看之:
1、关于机会和选择
平日,看到别人的成就,我一定会感慨:“为什么他的机会这么好?为什么我就赶不上,如果我生于他那个时代,我将怎样怎样。但我没有,所以我什么也做
不了。”长此以往,我就看见一个个机会从我身边溜走,然后再一次次地发出这样的感慨。那么,我会永远在蹉跎叹息中度过,碌碌无为。
终于我发现,这种感慨不过是出于嫉妒和懦弱的感情,为自己的懒惰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如果我当年不是每天回去打魔兽,不是每天上班先要打开电脑泡
会儿论坛,而是把这些时间在自我提高,那我就能抓住那次房价大涨的扩张期,做到更高的职位,拿到更好地薪水。于是,机会溜走了。
人生路上总有好多的岔口,当时选哪一条路往往很偶然。既然选择了一条的时候,另一条就关上了大门,那我们何必停下来,去感慨如果当初选了另一条会怎样怎样,自增烦恼。还不如勇往直前往前闯。
用俗的不能再俗的挖井理论,永远有人在挖,有人挖出水了,他是winner;有人没挖出来,他是loser。因为他挖的地方比我好;因为他挖的比我
早;因为他的铲子比我好;因为他从小学得是挖井,而我一开是学得是切烟囱……管他呢,只要地下有水,早晚有一天我能挖到。winner和loser只有一
个区别,winner挖到了最后,loser放弃了。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
2、关于青春和大学
鉴于好多筒子都是在校大学生和即将进入大学的,我再唠叨两句。青春一去不再来,越来越懂得这句话。从18-28岁是黄金十年,无论智力和体力都达到
巅峰。这时候有不顾一切的拼劲,也不惧怕失败,因为还年轻,随时可以推倒重来。在这几年积累的东西,会影响你一辈子。所以千万不要恣意挥霍这几年,等到发
现青春不再的时候,空悲切。
比如我,现在回想起来,这十年里唯一亮色,只有高考。高中贪玩,成绩也一直是大起大落,直到高三急了,恶补。早上6点起床,晚上12点睡觉,买历年
东城卷、西城卷、黄冈卷,除了吃饭就是做题。其实这么多年,好多题都是大同小异,后来做到看到题就想到最后一步公式的境界。而且每次做完对答案都对,居然
有了成就感,也就没以前那么厌恶。终于高考成绩不错,语文还破天荒的考了144分,进了不错的大学。
到了大学,整个人就松懈了。泡马子、打篮球、玩暗黑、逃课、设计作业都是在要交图之前赶出来。成绩越差,越没心思学。人就是这样,不是说成绩有多么
重要,但是优秀是一种习惯,懒惰是一种惯性。人和人的差别又是就是因为每天积累差了一点点,终于有天你发现,原来我和他差了这么多。
如果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那谁都会咬牙坚持下来;如果忽然发现距离很远,那谁都会放弃。而关键的一咬牙,上了一个层次,有人就会春风得意,越活越成功;有人没上去,永远在苦逼中挣扎求生存。然后想,原来在当时,我们俩的距离才那么近。
大学毕业,我们系三分之一出国;三分之一推研了;剩下最差的三分之一,入社会找工作。我就是那最差的三分之一。有人说我现在也不错啊,还有现随着普通劳动者的工资越来越高,读书无用论的说法也越来越甚。
我觉得首先这是对以前大学生高高在上的一种不正常的风气的反弹,那时大学生稀缺,身价虚高,仿佛读了大学就高人一等,毫不费力得拿高工资,凭什么?
同样付出劳动,同样创造价值,就应该得到合理的收获;终于人们发现不是所有的大学生就一定比农民工干得好,有时不是抛出名校研究生卖猪肉之类的新闻,让长
期被压抑的神经在嘲笑中得到释放。
依我看,在这种浮躁的社会风气中要保持冷静。大学的意义在于他给你打开了一片天,让你看的更远,让你知道原来在这个山头之外还有一个更高的山头。并
不意味着你已经达到了那个山头,但你有了往上爬的方向,同时他给你聚集了一帮志同道合,以后可以互相扶持的社会单元。所以完全不必短视和急功近利,人生那
么长,炫耀是做给别人看的,本事是自己,好像跑马拉松,一时谁跑得快慢不重要,关键是谁跑到了最后。


1楼2012-12-01 16:25回复

    2004年到2005,从学校到社会
    大五准备毕业。我的成绩在年级偏后,我同学设计很好,但是高数挂科了,所以我们都悲催的没有被推研,只能找工作了。我去了一家房地产公司,当时还不
    是很有名,但是拿了很多地;我同学去了一家大设计院,解决了北京户口。那时候我们工资都不高,我一个月才3.3k,季度有奖金;我同学更惨,基本工资只有
    1.2K+项目分成。而且悲剧的是当时我俩都不知道能拿多少奖金。
    日子过得战战兢兢。我们合伙租了一个房子,在东三环,两室一厅,1800一个月,我们一人900。不过物价也低,一个羊肉泡馍5元就有好多好多羊肉
    了;8块钱的鱼香肉丝满满一盆子,我能吃两顿,午饭一顿,晚上打包一顿。北京鲜有房价过万的楼盘,潘石屹的建外soho卖1万多就让人惊为天人。
    我进公司就跟着我现在的领导,当时他是设计部的部门副经理,据说是这个公司招的第一批名牌大学生。随后几年他飞速提升。我佩服他的胆识——那时建筑系学生是以进地产公司为耻,大多去设计院画图或者去规划局做公务员。他在公司没有敌手,迅速得到了老板的赏识。
    在刚进公司时,我很多工作方法和工作习惯都是在他手底下养成的。比如他每周都会把要做的事情列成1234写邮件发给我们,要求我们拆成每天要做的事项,早上发给他。白天做自己的事,下班后再开会,把做完的销项,没做完的讲困难,他再给我们解决。
    刚进公司的时候,他还经常请我吃饭,很详细的和我讲工作方法。这些东西对我一直很有用,甚至受益远超过大学的课程。其实社会上大量需要的都是你能把一件事有条理按时保质的完成,至于创造力和个性,那是少数达到尖端的时候才需要的。
    还有一件事也是我记得很清楚。公司拿了一块地,我们做户型研究。他叫我去画几个出来,我刚毕业,一股冲劲,第二天就得意洋洋的拿了一大堆自己设计的
    带三角的多边型的户型给领导看。他啥也没说,给我一本土的掉渣的深圳住宅设计全集叫我翻翻,然后他画了一个中规中矩的户型给我。后来他跟我讲:“别人不在
    乎你对他们炫耀什么,而在乎你给他们的是不是他们想要的,有理想是好事,但也要面对现实。”
    这年我几乎天天在加班,因为很多事情都不熟练,又不想耽误事,每天都要十点多才弄完。终于到三个月发季度奖金的时候,领导把我叫到办公室,给了我一
    个信封,里面有2W的现金,我当时就傻了,老子第一次拿这么厚的钱啊。然后他告诉我他升成正经理了,所以钱由他发,原来的经理滚蛋了。
    这时我设计院的同学正在每月1.2K挣扎着,为了生活费,他还拼命的给原来的老师干私活。我请他吃饭的时候,心里充满了优越感。
    不过有个现象,我领导有时会叫我们一起唱歌喝酒,有一次我带上他,随后他每次必到,不管多忙,并且每次都抢着买单,甚至没钱的时候、刷信用卡。最后到了我不去他也会去的地步。
    2005年
    05年是关键的一年,令我至今难忘的大事是我同学还我钱了。
    经过是这样的,他每月1K2的工资,刨去房租只剩下300了,而且他还经常冲老大请人吃饭喝酒唱歌,所以钱根本就不够,而他苦逼的设计院居然到年底都没有清帐。于是他除了每天晚上蹭我饭之外,还经常管我借钱。
    那个时候我经常加班,但不管多晚他都会等我回来,然后舔着脸说去吃夜宵吧,你看我一画图连时间都忘了。那段时间我们天天同出同进,以致房东一度以为
    我们是基友。吃东西的时候就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讲又没钱花了,然后我就会借他200、300的。但他有个好处,每次借钱都会拿本子记下来,然后到月底就说:
    “我又欠你XXX了。”每月不多,但从9月上班到年底,他也欠了我1W多了。
    终于过完年,他的一个项目结了。有一天他神秘兮兮的说:“我请你吃饭吧,吃好的。”我说:“你不是没钱吗?”他说:“发奖金了。我再找个银行把欠你的钱转给你。”


    2楼2012-12-01 16:26
    回复

      2008年-2009年
      08年实在是跌宕起伏,荡气回肠啊。年初的一场大雪,搞得我差点被困在北京了。无数人抱着奥运会前中央不会让房价跌的憧憬,结果被赤裸裸的现实迎头棒喝。08年初的关键词“次贷危机”。
      08年初公司的售楼处迎来又一批人,这次他们不排队了,这次他们脸上洋溢着被欺骗的愤怒,这次他们是来退房的,顺带手把售楼处给砸了。08年上半年大家都恐慌了,公司上层谁也没经历过这样的事,随着各个地产龙头的降价打折,整个公司都开始降价销售了。
      对于我来讲,最明显的感受,年初我去深圳出差,在华侨城办事,晚上一看行政给我订的是威尼斯人皇冠假日酒店,而以前我都是住洲际的,就打电话问,给我的回答是,公司账目有点紧。后来连皇冠也住不起了,只能住快捷假日。
      年初领导又请我吃饭,然后宣布,他调回总部做公司副总,就要离开北京了。他问我去不去,我说不去(因为这时候我苦命坑爹的找到了女朋友,我已经3年
      多空窗了,久旱逢甘霖,打死也要留北京)。他走后,我们的研发部经理又是个闲人,我们就成了没头的孩子。再加上楼市不景气,年初我基本上很闲的,除了每天
      对着跌停的股票长吁短叹。
      但找到女朋友,让我有了向上的心思。
      首先是要把一级注册建筑师考了,今年这个证已经涨到8、9万一年了。为什么这么值钱,我给行业外的人解释下。设计院要干活,是要资质的,资质的一项
      就是院里有多少个一级注册建筑师,有资质你才有资格出施工图,拿去给人施工,相当于营业许可。现在设计院遍地开花,但一级注册建筑师又没那么多,僧多粥
      少,于是小的设计院就想出了租这个证,我每年给你9万块钱,你名义上是在我这里工作,实际上你爱干嘛干嘛。
      考一注是一件很费体力的事情,有设计作图题,自己背一个画板,吭哧吭哧一画就是大半天。考试的时候,还能碰上好多许久不见的师兄师弟同学,大家就聊:“你在哪里高就啊?”“你考了多少年啦?”然后互留电话,也是很好完的。
      所幸的是,今天我把剩下的两门都过了。领证的时候,门口就被一个设计院的堵住了,他说他在西北开一个设计所,想租我的证,9万一年,租两年。我说好
      吧,第二天他就给我账上打了18W,我把证给他了。后来跟我同学讲,他就怒了,说我干嘛不给他,他在凑几个证,就可以不挂靠了,自己开设计院了,我说得了
      吧,你上哪儿弄去。
      考完证之后很空虚,就是那种一开始绷得紧紧的,后来猛然放松的感觉。再加上楼市股市也一直是半死不活着。这段时间我和女友打的火热,老租房不是个事,我们寻思这就买套房吧。(我的一套房租出去了,8K一个月,足够还贷款还有盈余)。
      那段时间市场非常差,房子基本上是随便挑。当时我们想买套大点的,就不在市里看,主看望京的楼,当时我手里已经有些钱了,再加上一注的钱,一次性就全划出去了。后来这里的房价涨到了3、4万,又是我始料未及的,可以说是狗屎运。
      买完房压力就大了,我迫切需要一个月薪多一点的工作来还房贷。而且这里没领导罩着了,好多事情不好做。正好这时候有猎头找我,推荐另个小地产公司的设计经理。
      当时我歇的百无聊赖,突然很怀念当年刚进公司的时候几个人天天熬夜加班,共同奋斗的日子。后来就答应去看看。他们给的薪水也合适,一个月是
      1.2W,加奖金加3K津贴。月工资刚够我还房贷,月津贴用来平时生活,奖金买点金融产品,但进去的时候职位还是职员,因为我工作年限太短了。
      办完离职的时候,已经差不多是年底。我领导回北京这边开会,叫我一起吃饭,还叫上了我同学。这时候我同学已经成为这个公司的御用设计师了,同时我们见面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
      在后海那边吃的,我领导在荷花市场和恭王府中间盘了个四合院,开了个私人会所式的餐馆,吃无非就是鱼翅鲍鱼这些。领导来的时候开了辆保时捷卡宴,还


      5楼2012-12-01 16:29
      回复
        转自iCax 开思网


        8楼2012-12-01 16: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