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回眸吧 关注:15贴子:375

罗科索夫斯基元帅小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证明我还没死,只是最近有点忙


1楼2012-11-30 20:08回复
    罗科索夫斯基元帅小传
    (作者:Mars)

    近六十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人类历史创造了一大批功勋卓著的名将,在他们中间那些最为萃灿的将星之中有三个人来自于苏联,他们是朱可夫元帅、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和罗科索夫斯基元帅。在我的《东普鲁士战役》一文中,罗科索夫斯基元帅将担任十分重要的角色,所以我想在开始我的正文前,先写一篇罗科索夫斯基元帅的小传。
    罗科索夫斯基是属于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将领。在二战结束六十年后的今天,在俄罗斯最广为人知的二战苏军将领就是朱 可夫和罗科索夫斯基,很遗憾另一个著名的将领华西列夫斯基元帅似乎被人遗忘了。当代的俄国历史学家认为罗科索夫斯基最突出的特点是他从不犯错误(Mars注:这应该理解为他从不犯那种“致命的”错误,我将会提到,他打过败仗),他打赢了几乎所有重要的战役,同时作为一个军人,他恪守军人的道德,他十分关心和体贴他的下属,他身上没有另一个苏联著名将领朱可夫的所有的那种粗暴和一切以个人为中心的毛病,比如如果由罗科索夫斯基指 挥柏林战役,就绝不会发生在泽洛高地的那种惨重损失。所以在他更能得到苏军上下的普遍尊重。罗科索夫斯基元帅被认为是“具有朱可夫的能力却没有朱可夫的缺点,如果能掌握朱可夫所具有的权力,他的作为当不在朱可夫之下。”
    在二战结束后,美国曾组织德国高级将领们纂写他们在二战中的经历,当向他们问及谁是苏联最杰出的战地指挥官时,绝大多数德军将领所提出的名字是罗科索夫斯基。当代最著名的二战东部战场专家David Glantz上校在他的著作中对苏德双方将领的态度都相当严厉,即使对于著名的朱可夫和曼斯坦因都时有微词,但他对罗科索夫斯基元帅则推崇备至。象这样同
    时得到各个方面很高评价的将领是不多的,天知道我曾发现有多少名声很大的将领事实上只不过是“国内英雄”而已。
    我并不指望通过这篇短文能使大家全面的了解罗科索夫斯基的军事生涯,这远超过了我的能力,我也没有那么狂妄。而且我也不准备详细写他的那些著名的战役如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和白俄罗斯,已经有太多的人写过这些题材了!我将把重点放在苏德战争初期的那些艰难的日子和罗科索夫斯基元帅的那些不那么为人所知的战役,如果有人在读了我的短文后,能对六十年前的那次人类历史上最为残酷的战争和对罗科索夫斯基元帅的将道有一些了解的话,我就十分满足了。


    3楼2012-11-30 20:10
    回复


      在计划对苏联的入侵时,从希特勒到德国高级将领们并没有将苏联当作一个过于危险的对手,这可能是由于战争开始以来一连串的胜利给德国人带来了极大的自信,而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的表现和苏军在对芬兰的战争中的拙劣表现也使得德国人更不把其看在眼里。因此德国的入侵计划是建立在这样两个假设上:苏联国内局势不稳定即所谓“只要推一下,这座纸房子就会倒塌的”和苏联还来不及建立起足够的预备队。所以希特勒决定以一场闪
      电般的攻势打败苏联,他决定把重点放在歼灭苏军有生力量上,以装甲部队为主的“闪电战术”,将在苏军能把部队撤入苏联领土纵深前歼灭他们。以希特勒对苏联的了解,只要达成这点,苏联就会如一战时那样崩溃,各个shaoshu民族会要求独立,苏联community party政权会倒台,而苏联内部各个不同的政治势力之间会爆发内战。正是基于这种判断,希特勒在“巴巴罗萨”计划中明确地表明,这次战役的重点是消灭苏军的主力,而苏联内地目标如莫斯科不是首要目标,应该说有些德国将领如古德里安对此有不同看法,但这只是基于如何才能给予苏联更好的打击的不同观点而已,并没有上升到几个月后的那种严重冲突,更没有达到许多德国将领在战后所声称的那样原则性的分歧,到那时有太多人急于证明自己是一贯正确的,而一起都是希特勒的错!在1941年6月,德国高级将领们对苏联的看法和希特勒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而很不幸在这里德国人犯了一个战略性的错误。他们低估了苏联作为一个国家的凝固力,同时即低估了苏军现有的力量也低估了苏军对军事灾难的承受能力,这样的战略上的错误将使得德国人付出他们所承受不起的代价,而许多德国人是在斯莫棱斯克第一次意识到这点的。
      7月初,对于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来说,一切都十分顺利,明斯克已经落入了他们手中,整整3个苏联集团军(第三、第四和第十集团军)在明斯克西部陷入重围。属于中央集团军群的两个装甲集群,霍特的第三装甲集群和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集群,将消灭被围苏军的任务交给步兵,他们指挥的德国装甲部队(第三装甲集群在北,第二装甲集群在南)不给退却中的苏军以任何喘息的机会,迅猛地向苏军后方自古以来是莫斯科门户的斯摩棱斯克冲去。
      对于苏联来说,斯摩棱斯克是必须确保之地,德国人在白俄罗斯的胜利,对于斯大林和苏联最高统帅部来说,产生了两个作用,首先苏联刚刚开始全国动员,他们十分担心在苏联完成将全国转入战时体系,完成预备队组建和将西部工业迁移到东方以前,德军就攻到莫斯科,为了防止这个威胁,必须将德军阻挡在斯摩棱斯克地区。另外战争初期的惨重损失,仍未使得斯大林意识到德军在战术和训练上所占的巨大优势,他仍认为目前的失利是某些前线
      指挥官指挥不力的结果,因此他下令枪毙了西方面军司令巴甫洛夫将军,同时他下令立刻对德军的装甲矛头组织反击。
      在苏联最高统帅部的直接指挥下,从7月1日起,作为原最高统帅部预备队的第19、20、21和22集团军开始在斯摩棱斯克地区占领阵地,而德国人对这些部队的存在几乎是一无所知,更会令德国人惊讶的是战争开始后,苏联组建的第一批新集团军第24和28集团军也开始前往斯摩棱斯克。
      如果说德国人严重低估了苏军预备队的数量的话,苏联最高统帅部则严重低估了德国装甲部队前进的速度,在7月的第一个星期,在苏军完成部署以前,德军第二和第三装甲集群已经接近了斯摩棱斯克。这样在双方都有些猝不及放的情况下,苏德两军在斯摩棱斯克地区猛烈相撞。
      苏军的第一次反击发生在7月6日,两个苏联机械化军(第5和第7机械化军,各有坦克1036辆)在第2和第44步兵军的支援下,忽然打击在德第二和第三装甲集群的接合部上,古德里安和霍特几乎是震惊地发现竟有如此大规模的苏联坦克部队出现在他们面前,俄国人怎么还会有这么多坦克!!!


      9楼2012-11-30 20:35
      回复

        在接下来的5天中,以苏联第5、第7机械化军和第2、第44步兵军为一方,以德第三装甲集群第7、第12、第20装甲师和第20摩托化师、第二装甲集群第17和第18装甲师为另一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坦克大战,7月11日这场坦克战以德国人的取胜而告终,苏第5和第7机械化军被迫 向后方退去,战场上留下了830辆被击毁的苏联坦克。
        取胜后的德第二和第三装甲集群开始以斯摩棱斯克为目标挺进,一个巨大的钳型攻势已经成形了。
        以斯摩棱斯克为中心,北面的“钳子”由第三装甲集群组成,该集群由南往北的部署为第20摩托化师、第7装甲师、第12装甲师、第900“李尔”装甲旅和第20装甲师。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集群构成了南边的“钳子”,由斯摩棱斯克往南分别是第29摩托化师、第18装甲师、第17装甲师、党卫军“帝国”师、“大德意志”团、第10装甲 师和第3装甲师
        (师长就是著名的莫德尔将军)。
        当发现德军有在苏军完成部署以前攻占斯摩棱斯克时,苏西方方面军司令铁木辛哥元帅立刻下令加强负责斯摩棱斯克正面防御的第20集团军的兵力,刚刚抵达的科涅夫将军的第19集团军几乎是刚下火车就被拆散了补充给第20集团军,因此在后来德国人宣称在“斯摩棱斯克口袋”中装有苏联第16、19和20集团军,而在苏联的军事地图上第19集团军一直在包围圈以外,从理论上说,双方都正确,几乎全部的第19集团军兵力都先后补充给了第20和16集团军,第19集团军司令科涅夫几乎成了一个“无兵司令”,他的司令部确实一直在包围圈外。铁木辛哥元帅采取的另一个措施是从7月13日开始,以第4和第13集团军共20个师的兵力向古德里安的右翼发动了一个反击,古德里安将军在他的回忆录中称其为“铁木辛哥攻势”。
        但这个所谓的“铁木辛哥攻势”是由两个已经“残废”了的集团军发动的,那听起来让人印象深刻的20个师,实际上每个师不过3000人而已,这个攻势仅仅拖住了古德里安将军的一个装甲师第四装甲师和少量步兵单位,对第二装甲集群的前进几乎未产生任何影响。
        当古德里安和霍特发现了苏第20集团军的防御阵地后(Mars注:在这里苏军第一次使用了喀秋莎火箭),他们并没有从正面强攻,而是以两个漂亮的迂回动作(Mars注,从地图上看他们划了两个非常漂亮的弧形),从两翼绕过了第20集团军的阵地,直接扑向斯摩棱斯克。
        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集群的动作尤其迅速,7月15日该集群的第29摩托化师首先攻进了斯摩棱斯克市区,在回忆录中古德里安指出第29摩托化师最终于16日攻克了斯摩棱斯克,这个说法不正确,41年的斯摩棱斯克是一个大约有15万居民的城市,该城被Dnepr河分为两部分,大约三分之二的市区在河的南部,包括了老城,大部份居民区和商业区,三分之一在河北部,主要是工厂去,德第29摩托化师于16日攻占的只是城市的南半部。
        对于苏军来说,Dnepr河上的桥梁是具有战略性意义的,是绝对不能允许落入德军手中的,同时在没有苏联最高统帅部的批准,守桥部队是没有权力炸掉这些桥梁的,但15日负责保卫这些桥梁的苏军指挥官失去了和上级的一切联系,现在怎么办?如果不炸桥,德军随时会出现,如果炸桥,没有命令自行其事会被枪毙的!最后显然那个苏军指挥官认为保证德军无法使用这些桥梁要比保住自己的性命重要,于是在没有接到命令的情况下,他下令炸毁了Dnepr河上的桥梁(Mars注:可惜我没有查到这个苏军守桥部队指挥官的姓名,但多么勇敢的人!),由于这些桥梁的被毁,古德里安的攻势暂时停顿了下来,但这个停顿不可能持续很长时间,事实上也就是大约一天而已,现在在古德里安的装甲矛头前面只有卢金将军和他的第16集
        团军了。


        10楼2012-11-30 20:35
        回复

          在20日以后,卢金得到了大约3个步兵师(第127、158和46步兵师)以及一些炮兵部队,但同时他接到命令作为苏西方方面军大反攻的一部分(Mars 注:详情我在下面会提到)向南攻击夺回斯摩棱斯克南部市区,但这对卢金来说这是个不可能达成的任务!虽然守住了防线,但他的第16集团军损失很大,以他现有的兵力根本无力发动反击。果然,卢金的几次试探性的反击都失败了,于是他毅然下令停止继续进行这种不现实的进攻。于是很快卢金接到了方面军司令铁木辛哥元帅的电报,在电报中铁木辛哥告诉夺回斯摩棱斯克是斯大林亲自下的命令,同时在电报中付有国防委员会的通报,这封通报指出:在西方方面军的部队中弥漫着失败主义的情绪,他们在把部队撤出斯摩棱斯克的问题上表现轻率,把如此重要的城市拱手让给德国人,国防委员会命令方面军对此进行调查,对此负有责任的人将被视为犯有仅次于叛国的重大罪行,并将为此受到严厉惩罚!此外铁木辛哥还命令立刻逮捕那个未接到命令就炸毁Dnepr河上桥梁的军官,并送交方面军军事法庭,对此已经几天没有合眼的卢金回电“他是奉我的命令炸毁桥梁的,如果有人要对此负责的话,那就是我本人!”
          几天后,卢金再次接到铁木辛哥的电报,铁木辛哥在电报中称赞卢金和他的部队的“杰出表现”,许诺将为他们申请政府最高奖励,然后他希望卢金能“再接再励”,迅速发动反击,从德军手中夺回斯摩棱斯克。受够了,卢金怒气冲冲地回电“无论是送军事法庭的威胁还是提前颁发政府奖励都无助于夺回斯摩棱斯克。我们需要的是炮弹和给各师补充兵员!”而这些恰恰是铁木辛哥所无法给他的。
          当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集群对斯摩棱斯克的攻势被阻止的时候,霍特的第三装甲集群从Dnepr河上游渡河成功,其前锋是第7装甲师,著名的隆美尔的“鬼师”和第20摩托化师,7月17日,他们已经相当接近斯摩棱斯克的后方,也在同一天,罗科索夫斯基抵达了斯摩棱斯克。


          12楼2012-11-30 20:39
          回复

            在接下来的5天中,以苏联第5、第7机械化军和第2、第44步兵军为一方,以德第三装甲集群第7、第12、第20装甲师和第20摩托化师、第二装甲集群第17和第18装甲师为另一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坦克大战,7月11日这场坦克战以德国人的取胜而告终,苏第5和第7机械化军被迫向后方退去,战场上留下了830辆被击毁的苏联坦克。
            取胜后的德第二和第三装甲集群开始以斯摩棱斯克为目标挺进,一个巨大的钳型攻势已经成形了。
            以斯摩棱斯克为中心,北面的“钳子”由第三装甲集群组成,该集群由南往北的部署为第20摩托化师、第7装甲师、第12装甲师、第900“李尔”装甲旅和第20装甲师。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集群构成了南边的“钳子”,由斯摩棱斯克往南分别是第29摩托化师、第7装甲师、第17装甲师、党卫军“帝国”师、“大德意志”团、第10装甲 师和第3装甲师
            (师长就是著名的莫德尔将军)。
            当发现德军有在苏军完成部署以前攻占斯摩棱斯克时,苏西方方面军司令铁木辛哥元帅立刻下令加强负责斯摩棱斯克正面防御的第20集团军的兵力,
            刚刚抵达的科涅夫将军的第19集团军几乎是刚下火车就被拆散了补充给第20集团军,因此在后来德国人宣称在“斯摩棱斯克口袋”中装有苏联第16、19和20集团军,而在苏联的军事地图上第19集团军一直在包围圈以外,从理论上说,双方都正确,几乎全部的第19集团军兵力都先后补充给了第20和16集团军,第19集团军司令科涅夫几乎成了一个“无兵司令”,他的司令部确实一直在包围圈外。铁木辛哥元帅采取的另一个措施
            是从7月13日开始,以第4和第13集团军共20个师的兵力向古德里安的右翼发动了一个反击,古德里安将军在他的回忆录中称其为“铁木辛哥攻势”。
            但这个所谓的“铁木辛哥攻势”是由两个已经“残废”了的集团军发动的,那听起来让人印象深刻的20个师,实际上每个师不过3000人而已,这个攻势仅仅拖住了古德里安将军的一个装甲师第四装甲师和少量步兵单位,对第二装甲集群的前进几乎未产生任何影响。
            当古德里安和霍特发现了苏第20集团军的防御阵地后(Mars注:在这里苏军第一次使用了喀秋莎火箭),他们并没有从正面强攻,而是以两个漂亮的迂回动作(Mars注,从地图上看他们划了两个非常漂亮的弧形),从两翼绕过了第20集团军的阵地,直接扑向斯摩棱斯克。
            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集群的动作尤其迅速,7月15日该集群的第29摩托化师首先攻进了斯摩棱斯克市区,在回忆录中古德里安指出第29摩托化师最终于16日攻克了斯摩棱斯克,这个说法不正确,41年的斯摩棱斯克是一个大约有15万居民的城市,该城被Dnepr河分为两部分,大约三分之二的市区在河的南部,包括了老城,大部份居民区和商业区,三分之一在河北部,主要是工厂去,德第29摩托化师于16日攻占的只是城市的南半部。
            对于苏军来说,Dnepr河上的桥梁是具有战略性意义的,是绝对不能允许落入德军手中的,同时在没有苏联最高统帅部的批准,守桥部队是没有权力炸掉这些桥梁的,但15日负责保卫这些桥梁的苏军指挥官失去了和上级的一切联系,现在怎么办?如果不炸桥,德军随时会出现,如果炸桥,没有命令自行其事会被枪毙的!最后显然那个苏军指挥官认为保证德军无法使用这些桥梁要比保住自己的性命重要,于是在没有接到命令的情况下,他下令炸毁了Dnepr河上的桥梁(Mars注:可惜我没有查到这个苏军守桥部队指挥官的姓名,但多么勇敢的人!),由于这些桥梁的被毁,古德里安的攻势暂时停顿了下来,但这个停顿不可能持续很长时间,事实上也就是大约一天而已,现在在古德里安的装甲矛头前面只有卢金将军和他的第16集团军了。


            14楼2012-11-30 20:43
            回复
              7月21日,苏军开始了反击,但在北方的两个集群只取得了很少的进展,在德军的反击下,这两个集群在几天内被“轰成了碎片”!在南部,只有Kachalov集群按时发动了进攻,由于无法按时完成集结,Kalinin集群直到22日才跟进,而且这个集群同样只获得了微小进展。只有Kachalov集群获得了比较大的成功,利用他的坦克师开道。Kachalov的部队在5天里相当深入了德军防御体系,德国“大德意志团”一度有被切断的威胁。但苏军的攻击动量很快就过去了,首先德军牢牢地守住了苏军突破口的两端,使之无法扩大,然后德军以大炮和空军猛烈轰击切断了苏军后方对Kachalov的供应,于是从25日起,Kachalov的攻势逐渐减弱了。
              如果说铁木辛哥的这次反击有什么作用的话,那就是促成了希特勒最后下了首先解决两翼,再对付中央的决心,7月23日,希特勒正式命令中央集团军群要尽快解决斯摩棱斯克的战事,然后第二装甲集群将南下,第三装甲集群则北上,首先解决基辅和列宁格勒。
              7月24~25日,斯摩棱斯克的形势是这样的,苏军在两翼的反击基本被遏制了,包克元帅开始用步兵将装甲部队替换下来,他以第五和第八步兵军在第18装甲 师的支援下,从正面压缩苏第20集团军的防御,在大量火炮的支援下,德军迫使第20集团军缓缓向东退却。同时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集群奉命以第29摩托化师、第17装甲师和党卫军“帝国”师再一次从南部向斯摩棱斯克进攻,而霍特的第7装甲师和第20摩托化师则同时向南进攻。这样斯摩棱斯克再次陷入被合围的危险之中,当时对苏军来说唯一的好消息来自于罗科索夫斯基集群,由于苏军的反击,使得德军将第20装甲师北调,而苏第20集团军的后撤,又接管了对德第20摩托化师的防御,现在罗科索夫斯基可以全力来对付第7装甲师了,7月24日,罗科索夫斯基以他的40辆轻型坦克为核心发动了反击,这次反击成功地将德第7装甲师击退到Yartsevo,自成军以来第一次,德国第7装甲师让他的敌人在战场上看到了他们的背部!
              罗科索夫斯基的成功只是暂时缓解了局势,事实上到7月24日,在斯摩棱斯克地区,苏军败局以定。
              在南部,面临着Kachalov的攻势,古德里安不动声色地以第三和第四装甲师为主力,组织了一个有力的“拳头”,在斯摩棱斯克地区,德军南北两翼的攻势 越来越凌历,卢金的防御瓦解已经只是个时间问题了,同时第20集团军仍在被迫向东退却。7月30日,德军铁钳的尖端终于在斯摩棱斯克后方合拢了,这一天第20摩托化师和第17装甲师成功地会师,从而将苏第20和16集团军封闭在斯摩棱斯克的口袋中之中,前一天,已经预感到胜利的希特勒下令在歼灭斯摩棱斯克地区的苏军后,德第二和第三装甲集群的各个装甲师将得到10天的修整时间,然后迅速向两翼进军,我们将会看到这个10天的“休息”时间对大多数德国装甲师来说是太奢侈了!他们根本不可能得到。
              7月31日,古德里安出击,他的第三和第四装甲师在第一天就突破了Kachalov集群的左翼,在一个星期里,古德里安全歼了Kachalov集群,彻底打垮了Kalinin集群,十分有趣的是,古德里安一直反对向南分兵,但正是由于他的这次胜利,打开了德军向南进攻的道路。
              在斯摩棱斯克北部,霍特的第三装甲集群以第12装甲师加强第7装甲师,于7月27日再次向罗科索夫斯集群发动攻击,德军的意图是在击破罗科索夫斯基的拦截后,进入斯摩棱斯克的远后方,形成外层包围圈。但这时罗科索夫斯基得到了一些增援,主要是撤出斯摩棱斯克的第20集团军的打残废了的部队,最主要的是第7机械化军,这个军只有一个第102坦克师,只有很少一些坦克,但至少罗科索夫斯基得到了第7机械化军的参谋部,这极大减轻了他的压力,这也是原第7机械化军参谋长Malinin第一次到罗科索夫斯基部下服务,Malinin将跟随罗科索夫斯基直到45年初,一直担任他的参谋长。


              17楼2012-11-30 20:55
              回复

                在得到这些部队的加强后,罗科索夫斯基不但打退了德第7和第12装甲师的攻击,而且在28日发动了反击从第7装甲师手中夺取了重要的交通枢纽Yartsevo。
                7月30日,苏联最高统帅部终于下令放弃斯摩棱斯克,命令被围的第20和第16集团军向东突围,同时为了防止霍特的第三装甲集群南下,铁木辛哥给罗科索夫斯基补充了一点可怜巴巴的兵力10辆KV和几个炮兵营。
                7月31日,苏第20和16集团军开始突围,卢金奉命指挥所有负责打开突破口的第16和20集团军的部队,奇迹般的,他成功了,经过一天的奋战,卢金从德军的包围圈中打开了一个缺口,形成一条狭窄的“走廊”,从7月31日到8月3日,德军所有企图关闭这条走廊的企图都失败了,虽然沿途遭到德国炮兵和空军的无情轰炸,但10多万苏军通过这条走廊回到了自己的防线,虽然他们失去了几乎所有重武器。同时在北方,德第7装甲师和第12装甲师于7月30日发动的又一次进攻,还是失败了,第7装甲师一度突破了罗科索夫斯基的防线,但罗科索夫斯基以他新得到的那10辆KV和一些炮兵和精选的步兵发动了一次凌历的反击,将第7装甲师打回了其攻击发起位置,德军未能使得罗科索夫斯基后退哪怕一步。在第7装甲师的历史上,他还从来没有这么丢脸过。
                8月4日,斯摩棱斯克地区的战斗暂时平息了下来,自开战以来,唯一的一次被围苏军的主力能够成功地突围,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罗科索夫斯基和卢金,虽然德军仍取得了斯摩棱斯克会战的胜利,但如果说以前的战斗德军是比较轻松地取得完胜的话,在这里德军是经过苦战才取胜的,在战争开始后第一次,苏军看到德军在他们的防线前留下大量阵亡者的尸体和被击毁的坦克,苏军第一次看到德军在他们的反击下后退。这使得苏军的士气为之一振。
                我们也看到,一些苏军优秀将领开始引人注目,比如卢金和罗科索夫斯基,他们以十分有限的兵力,取得了那些得到“重点照顾”的苏军高级将领无法获得的战绩。这表明即使以1941年苏联军队的水准,如果在一个优秀的将领指挥下,能取得怎样的成绩。当然他们付出的代价也很大,罗科索夫斯基在数十年后仍记得卢金的叹息“第16集团军并没有被击败,她只是消耗殆尽了。”
                以德军的标准来说,斯摩棱斯克战役在8月4日就结束了,但按苏联的标准这个会战要一直持续到9月10日。斯大林和苏联最高统帅部犯了一个重大的错误,当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集群南下,霍特第三装甲集群的第39摩托化军开始北上时,斯大林拒绝听从朱可夫的意见放弃基辅,同时他认为由于德国装甲部队离开中部战场,这给了苏军一个反击的机会,他似乎无法理解以当时苏军的能力根本无法击破已经掘壕固守的德军,于是从8月中旬直到9月10日,苏军对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发动了多次反击,结果除了朱可夫指挥的Elnia的反击获胜以外,所有苏军的反击都失败了,这些失败的反击使得苏军遭到重大损失,在7月10日到9月10日之间,苏军在斯摩棱斯克战役中共损失了344926人,其中阵亡和失踪214078人,受伤130848人,损失坦克1348辆,大炮9885门,飞机903架。这给以后的战局带来重大影响,当德军发动“台风”行动时,他们面对的是一支精疲力竭的苏军,苏军的坦克等重武器遭到了重大损失,并且来不及完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这直接促成了苏军的又一次完败。


                18楼2012-11-30 20:55
                回复


                  19楼2012-11-30 21:55
                  回复

                    1941年8月,在希特勒的坚持下,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在攻克了斯摩棱斯克后,开始转入防御,不久,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集群开始南下,而属于霍特第三装甲集群的第39摩托化军则参加德国北方集团军群对列宁格勒的最后攻击。希特勒的这个决定事后遭到许多人的批评,但联系到当时的情况,我们也许可以分析一下,希特勒做出这个决定的理由。
                    首先,在发动入侵苏联的作战以前,希特勒就已经决定他的首要目标是消灭苏联军队的主力,在这个前提下,莫斯科不是第一目标,所以我们可以说希特勒的这个决定即使在苏德战争开始以前,就已经有脉络可寻。
                    其次,在战争爆发前,德国情报机构对苏联军事和工业潜力严重估计不足,所以当德军成功地在边境消灭苏军的一线部队以后,希特勒以为苏军在苏联内地已经没有值得一提的兵力,所以他默许了中央集团军群的两个装甲集群不等待步兵部队,向苏联国土纵深挺进,当德国在斯摩棱斯克地区和苏军二 线部队遭遇后,无论苏军兵力规模还是其抵抗的强度都使得德军从希特勒以下都深感震惊。苏军的顽强抵抗促使希特勒得出了结论,如果不经过进一步准备就继续向莫斯科挺进的话,势必形成和苏军大部队正面“顶牛”的情况,而这时由于德国南方集团军群进展缓慢,整个中央集团军群的右翼都暴露在南部的苏军眼前,这样太危险了!从希特勒在7月19日到7月底发出的命令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随着苏军在斯摩棱斯克的抵抗的增强,希特勒越来越把注意力放在他的侧翼上,他最后得出结论,只有先解决侧翼的威胁,攻克莫斯科才有可能。如果他能先消灭基辅地区的苏联西南方面军并在北方攻克列宁格勒,那么这无疑是给苏军又一个沉重打击,也许苏联会因承受不了这个打击而崩溃了,那样他就不用再从正面攻打莫斯科了。即使苏联竟然能够承受这个打击,那么当天解决了两翼的威胁后,大量兵力可以解放出来,用于中央战区,而自开战以来迭经苦战的中央集团军也得到了休整机会,那时他也会更有把握以两翼抱抄的方式向莫斯科进攻。
                    事实证明,战事确实以希特勒预想的那样进行着,到9月下旬,德军在南部基辅地区歼灭了大量苏军兵力,彻底消除了苏军对其右翼的威胁,在北方,虽然在朱可夫将军的努力下,苏军守住了列宁格勒,但德军仍几乎完成了对该城的合围。在北方的苏军也同样无法威胁德军的左翼。与此同时,由于斯大林和苏联最高统帅部过于乐观地估计了形势,他们认为在德军装甲部队主力离开中部战场时,苏军有能力突破正面的德军防线,夺回斯摩棱斯克并重创德中央集团军群,即使达不到这些目的,也可以迫使德军将装甲部队调回,已减轻两翼的压力,但他们未能理解以苏军在1941年的能力根本无法突破已经掘壕坚守的德军防线,结果苏军不但没有达成以上任何一个目标,而且到9月下半月,德军装甲部队从新在中部战场集结时,他们面对的是一支损失惨重,筋疲力尽的部队。
                    在8、9两个月的时间中,在中部战场上,德军日日夜夜在做着进攻准备,大量军用物资被运上前线,事实上在这个阶段,德军陆军总部已经在考虑冬季服装的问题,但由于苏联内地道路情况极差,加上苏军后退时的破坏,使得德军的运输工作的阻力很大,由于以军事物资和食品为优先的政策下,大量冬服开始积压在德军后方各个运输中心,德国人将要为此付出代价的。
                    到9月下旬,德军基本做好了在中部战场发动“台风”作战,即对莫斯科的攻势的准备,为了确保这次攻势的成功,希特勒在这里投入了几乎是他所能抽调的一切兵 力,3个本来作为战略预备队的装甲师(第二、第五和第九装甲师)从西部调往斯摩棱斯克地区,在北部战场,德军只留下了2个装甲师(第12和第8装甲师)和3个摩托化师(第18和20摩托化师、党卫 军“骷髅”师),霍普纳的第四装甲集群主力全部南下,德南方集团军群虽然担负着向罗斯托夫进攻的重任,仍然将第11装甲师转给中央集团军群。这样在维亚兹玛战役中,德军共投入了第二装甲集团军、第二集团军、第四装甲集群、第四集团军、第三装甲集群和第九集团军,共14个装甲师(第20、7、19、10、 17、18、3、4、2、5、 1、6、9、11装甲师),8个摩托化师(第14、29、10、36、3、党卫军“帝国”、25摩托化师和“大德意志”团),52个步兵师和1个骑兵师(平均每个师接近一万六千人)。同时在这段时间内,德国装甲部队通过整补,新到的坦克加上修复的坦克,使其实力得到相当的恢复,同战争爆发时相比,霍特的第三装甲集群恢复到原有实力的 70%~80%,霍普纳的第四装甲集群恢复到接近100%,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集团军恢复到50%。战役前,加上大量炮兵和后勤部队,德军的 兵力达到了约180万 人,14000 大炮,1700辆坦克和1400架飞机。


                    20楼2012-11-30 22:08
                    回复

                      面对着德军的苏军部队包括科涅夫将军的西方方面军(第22、29、30、19、16和20集团军),布琼尼元帅的预备方面军(第24、43、31、49、 32和33集团军),以及叶廖缅科的布良斯克方面军(第50、第3 和13集团军,Ermakov集群),大约120万人,7600门大炮,990辆坦克和667架飞机。
                      这样在双方兵力对比上,德军在人数上占大约1.5:1的优势,在大炮,飞机和坦克上占2:1的优势。
                      除了在兵力上的劣势以外,在这里苏军直到9月12日才最终停止对德军无效的攻击,而直到9月下旬才开始构筑防御工事,苏军传统上崇尚进攻,蔑视防御的思想使得他们大吃苦头。现在虽然认识到转入防御的必要,但他们确无法及时获得建立完整防御体系所需要的物资。同时在8、9两个月的进攻中,苏军损失了大量兵力和装备,为了弥补这些损失,苏联最高统帅部紧急征召了大量新兵,仅仅经过几个星期的训练就补充到前线。在武器装备上,苏军就无法以这种“凑合”的办法解决问题,由于开战以来的重大损失以及西部工厂正在迁移途中,苏军的武器装备奇缺,新式武器更少,比如科涅夫的西方方面军理论上有479辆坦克,其中只有45辆是新式的T-34/76和KV!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德军开始了“台风”作战。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集团军率先于9月30日发起攻击,而德中央集团军群的主攻于10月2日发动。在最初三天里,在苏联西方方面军和预备方面军的防线上,整个形势给科涅夫和布琼尼的印象是并不严重,虽然苏军在某些地段被迫后退,但总的来说,苏军仍能保持一条完整的防线,而且在一些小规模的反击中,还能夺回被德军占领的阵地,他们所不知道的是,德国第三和第四装甲集群已经在苏军的两翼达成了突破,正在向苏军后方急进中,在正面阵地中的苏军主力正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一个陷阱。
                      在科涅夫于9月接任西方方面军司令后,卢金将军接任了第19集团军司令,而罗科索夫斯基则担任第16集团军司令,在维亚兹玛战役开始后,第16集团军的右翼是第19集团军,左翼是第20集团军,经过几天战斗,罗科索夫斯基基本上守住了他的防线,我们无法预料如果他一直在这个岗位上,能否幸免与后来的毁灭?但科涅夫10月5日的一道命令改变了罗科索夫斯基的命运,由于感觉到形势尚在掌握之中,同时第16集团军在前一段时期损失太大,科涅夫觉得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更大规模的战斗,他有必要减少指挥层次,于是他下令罗科索夫斯基将他所属部队全部交给其左翼的第20集团军,他本人立刻带领集团军司令部前往维亚兹玛,准备在那里接收最高统帅部派来的新部队,以组建一个新的第16集团军。在接到命令完成交接工作后,罗科索夫斯基及其司令部于10月6日抵达维亚兹玛,在这里他惊讶地发现根本没有任何“新到”的部队,而当地的警备司令告诉他维亚兹玛市区里只有少量民兵,他对于有关最高统帅部新派遣部队的事一无所知。于是罗科索夫斯基试图和方面军司令部联系,但他发现和上级的联系断掉了。由于这种情况并不罕见,罗科索夫斯基还没有感到危险,仅仅几个小时以后,斯摩棱斯克市市长Vakhterov冲进了他的房间,大 叫着“德国人进城了”,罗科索夫斯基感到难以置信,问“谁报告的?可靠吗?”“还用谁报告吗?我亲眼看到德国坦克就在大街上!”于是罗科索夫斯基立刻下令立刻离开市区,在撤离途中,罗科索夫斯基的汽车在大街上迎面遇上了一队德国坦克,还好他的司机反应很快,迅速把汽车拐进了旁边一条小路,否则他也没有以后的辉煌了。
                      在到达市郊并集结了他的司令部后,罗科索夫斯基迅速判断了形势,他认为现在抵达维亚兹玛的应该只是德国装甲部队的前锋,而德军应该还没有来得及建立一条完整包围圈,所以现在他的唯一可走的路是在德军完成合围前突围。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准确的,德军直到10月8日才最终完成对苏军的合围,在10月6日~8日,德军的包围圈中还有许多缝隙来不及填满。在下了决心后,罗科索夫斯基立刻将他手中的兵力组织起来,他手头有2~3辆BT-7和10多辆装甲汽车,于是他以其为主组建了一个战斗群,开始向东前进,他把一些精选的侦察兵派往前方,一边侦察可以前进的道路,同时收容被打散的部队,这样他先后将一个NKVD的骑兵连和第18步兵师(由莫斯科民兵和工人组成,未经战斗考验,装备很差)纳入指挥,最终罗科索夫斯基于10月9日成功地回到了苏军防线。在维亚兹玛战役中,有一些苏军部队能够突破德军包围,但这些部队大多数已经被打乱了一切指挥机构,可以说已经溃不成军了,但罗科索夫斯基确不但突围成功,而且把一个完整的步兵师带出了包围圈,这个师甚至根本不归他指挥!对此 DavidGlantz的评论是“The character of this man mattered here.”


                      21楼2012-11-30 22:08
                      回复

                        当苏联最高统帅部终于意识到危险,于10月6日下令全线后撤,为时已经太晚了。德第三和第四装甲集群的装甲矛头已经在苏西方方面军和预备方面军主力后方合拢了!
                        和后方失去了联系,被切断了一切供应,又离开了阵地的苏军陷入了绝境,为了统一指挥,苏联最高统帅部下令卢金指挥所有被围的苏军部队,斯大林希望卢金能再次创造一个奇迹,率部队突出重围。但卢金知道他毫无希望,10月10日,他报告“弹药所剩无几,粮食则已经耗尽,部队靠当地居民提供的粮食和屠宰战马为食,医疗用品已经全部用完,剩下的帐篷留给了伤员,部队只能露宿”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卢金仍然决定坚持下去,因为他十
                        分清楚,维亚兹玛地区的苏军是莫斯科前方最后一支有组织的力量,在这支部队无可避免的遭到毁灭后,最高统帅部要重建对莫斯科的防御需要时间,为了给莫斯科争取到这个时间,他所拖住的每一个师的德军,他所坚持的每一天都是无价的。他很清楚这是他的最后一战了,他决心尽力做出最后的贡献。就这样,卢金在包围圈中,令人难以置信的坚持了近3个星期之久,直到10月底,包围圈中的苏军才最终停止了抵抗。在这段时间里,卢金拖住
                        了德军25个步兵师、4个装甲师和2个摩托化师,我们将会看到在10月10日到10月底这关键的3个星期里,卢金及其被围的将士们做出了多么大的贡献。重伤被俘的卢金将军直到战争结束后才能回到祖国,在那里他受到了英雄式的欢迎。
                        维亚兹玛-布良斯克战役是德军在苏德战争中获得的最为辉煌的胜利,在不到一个月里,大约20万苏军阵亡,67万被俘,9万人因伤病入院,总共近100万苏军被扫荡一空。德军的损失不超过15万人。刚从列宁格勒返回莫斯科的朱可夫只收容了不到十万人的兵力,即使加上莫斯科附近少量兵力和被紧急征召入伍的新兵,当德军于10月10日开始了向莫斯科的进军时,朱可夫手头的兵力不会超过20万人,他面对着接近100万的德军,对于德国人来说,通往莫斯科的大门已经敞开了。


                        22楼2012-11-30 22:08
                        回复
                          完啦


                          23楼2012-11-30 22:08
                          回复


                            24楼2012-11-30 22:14
                            回复
                              @KS罗科索夫斯基


                              25楼2012-11-30 22:1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