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简介
作者:星城6
在儒家中了解不深,只背过《弟子规》,读过《论语》,因此只能从《论语》中看儒家,鼠辈之解不足以概括儒家的微言大义,今日之作,只是个人鄙见,只仅讨论,若有不对,还请见谅和指出。
从《论语》中可以看到,儒家的思想主要为两方面,一则“仁”一则“礼”,正所谓“返于礼便是仁,仁又是礼的根本,礼是仁的精神具体化和外在化。”在《论语》中有提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其实还有像从政的思想,学习的思想,儒家都有涉及,可以说儒家就是一个行为规范,规范人的方方面面。
先说“仁”,可以说是儒家的核心,仅仅在《论语》中关于“仁”的篇章就有58章,而《论语》的篇章有511个,在《论语》中出现的次数达105次,可见“仁”在儒家有何等的地位。
对于“仁”的解释众说纷纭,在《孟子》中提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个人认为,此句是说恻隐之心,是仁的根本,也是如仁之基。在《朱子语类》中云:“仁是根,恻隐是萌芽。”从这可以看孟子和朱子都看重“仁”的道德含义。个人认为因为“仁”赋予了“道德”的含义,因而“道德”就形成了一种广泛地含义。
在《论语》提到“仁”最重要的是爱人,将“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由于艺”作为自己的思想总纲,而儒家也提到过“以德报怨,何以报德?”意思是说,一个人骂了自己,自己还用德报答他,那么用什么报答的呢?可以说儒家叫我们,我们没做错就不要妥协!
“礼”的解释不用说什么,主要是上级和下级的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父与子的关系等等,可以说,人际关系的是否和谐,取决于自己对“礼”的认知,因此有了无礼则不可以立身的说法。可以说,无礼则处处受人排挤。
总结一下,儒家思想主要为两方面“仁”和“礼”,“仁”教会我们做人,“礼”教会我们怎样与人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