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鹤庆商帮中,有一批由白族商人经营的商号非常有名。如日心德商号,由白族李鸿康创办,拥有资银10万余两,人称“李百万”。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日心德商号在鹤庆、下关、昆明、重庆、康定、拉萨、巴塘、沙市、汉口、上海、仰光、瓦城、香港等地开设分号,从事上海、香港与滇川藏缅之间的贸易。另有恒盛公商号,由白族张相如、张相诚、张相时三兄弟开办。该商号经营时间较长,从清光绪末年设号,到抗日战争前已有几万元(半开)资本,是鹤庆商帮中较大的白族商号之一。其总号设在昆明,在鹤庆、丽江、下关、拉萨、励海、汉口、上海、仰光、葛伦堡、加尔各答等地均设有分号,主要经营滇藏缅印之间的贸易。此外,还有南裕商号,由白族李越柏创办,在鹤庆、下关、昆明、重庆、上海、腊戍等地设有商号,主要经营洋纱、洋市、金、银、百货、川烟、茶叶等。
喜洲帮晚于鹤庆帮,主要形成于光绪末年。但却后来居上,成为滇西实力很雄厚的一大商帮,并且主要是以严宝成、董澄农、杨炽东、尹辅成的白族“四大家族”为主。其中又以永昌祥为第一大商号。锡庆样是另一大商号,由董澄农创办,主要从事药材、靛精、棉纱、大烟及丽江沙金等的销售业务,并代理上海江浙烟草公司在滇销售产品,总号设在昆明,仅在下关一地设有分号。鸿兴源商号,由杨炽东、杨丽东、杨亚东三兄弟创办,是喜洲白族商帮中的第三大商号。主要经营茶叶、药材、棉纱、布匹、金银等。复春和是由尹辅成、尹业成、尹嘉成、尹良成四兄弟创办,在下关、昆明、云县三地设有商号,主要经营茶叶、大烟等。
(三)纳西族商帮
除了上述的回族商帮和白族商帮是近代以来云南地区中规模大、实力雄厚的商人集团外,纳西族商人亦不断成长、壮大,成为近代云南地区的商人群体中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
纳西族从事商业贸易有着久远的历史,早在唐宋时期,纳西族先民与吐着、南诏、大理等地的贸易已相当频繁,这在纳西族象形文字东巴经中便有记录。纳西族主要的聚居地丽江地区,是云南西北地区与四川、西藏、印度的交通孔道,滇藏贸易的中心和枢纽。加之丽江自古以来就是云南良马“丽江马”的出产地。这些优势为丽江纳西族商帮尤其是马帮的兴起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纳西族商人最初是在下关购买庄茶(边茶)、布匹、百货等运销拉萨、中甸、昌都一带,然后从藏族地区购买鹿茸、后香、虫草、红花、羊皮、牛皮、酥油、宝石、海贝等运往丽江、大理、鹤庆、下关、昆明出售,每年进藏一次,获利数倍。后来由于丽江重要的地理位置,其县城大研镇逐渐成为当地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各地商帮,均在此设立商号。在这些商帮商号的影响和带动下,纳西族商人不满足于仅从事远途贩运贸易,也加人到就地从事商业经营的行列中来。他们先是到鹤庆、喜洲、腾冲等商帮的商号中提货,开店零售,后又以“人伙分红”的形式投资到鹤庆、喜洲、腾冲商帮中,成为股东。在投资、经营获利后,因资本日趋增多,便脱离而出,建立起自己的商号,自主经营,成为独资经营的行商。纳西族商帮由此逐渐形成。
纳西族商帮同回族商帮一样,都有一个显著特点,即许多商号大多拥有自己的马帮。马帮从事的远程贸易,反过来又促进了商帮的发展和壮大,使其对藏、印的贸易进人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据统计,丽江纳西族从清末以来到藏族地区贸易的商号有30多家,往来马帮已达上千匹驮马。大研镇北阿迎昌村因之成为专门接待马帮的村落,有不少纳西族“马锅头”和小伙计以穿藏装和说藏话为荣。(8)此外,还有一种称为“藏客”的纳西族商人,自养马帮,并雇“驮脚”一年进藏一次。去的时候运茶叶、糖及各种日用品,返程时则带回西藏毛毯、皮货、山货、药材等,获利甚丰。春天则赴思茅运茶,一路放马一路走,回到丽江时人壮马肥,到了5月又前往西藏贸易。”(9)
喜洲帮晚于鹤庆帮,主要形成于光绪末年。但却后来居上,成为滇西实力很雄厚的一大商帮,并且主要是以严宝成、董澄农、杨炽东、尹辅成的白族“四大家族”为主。其中又以永昌祥为第一大商号。锡庆样是另一大商号,由董澄农创办,主要从事药材、靛精、棉纱、大烟及丽江沙金等的销售业务,并代理上海江浙烟草公司在滇销售产品,总号设在昆明,仅在下关一地设有分号。鸿兴源商号,由杨炽东、杨丽东、杨亚东三兄弟创办,是喜洲白族商帮中的第三大商号。主要经营茶叶、药材、棉纱、布匹、金银等。复春和是由尹辅成、尹业成、尹嘉成、尹良成四兄弟创办,在下关、昆明、云县三地设有商号,主要经营茶叶、大烟等。
(三)纳西族商帮
除了上述的回族商帮和白族商帮是近代以来云南地区中规模大、实力雄厚的商人集团外,纳西族商人亦不断成长、壮大,成为近代云南地区的商人群体中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
纳西族从事商业贸易有着久远的历史,早在唐宋时期,纳西族先民与吐着、南诏、大理等地的贸易已相当频繁,这在纳西族象形文字东巴经中便有记录。纳西族主要的聚居地丽江地区,是云南西北地区与四川、西藏、印度的交通孔道,滇藏贸易的中心和枢纽。加之丽江自古以来就是云南良马“丽江马”的出产地。这些优势为丽江纳西族商帮尤其是马帮的兴起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纳西族商人最初是在下关购买庄茶(边茶)、布匹、百货等运销拉萨、中甸、昌都一带,然后从藏族地区购买鹿茸、后香、虫草、红花、羊皮、牛皮、酥油、宝石、海贝等运往丽江、大理、鹤庆、下关、昆明出售,每年进藏一次,获利数倍。后来由于丽江重要的地理位置,其县城大研镇逐渐成为当地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各地商帮,均在此设立商号。在这些商帮商号的影响和带动下,纳西族商人不满足于仅从事远途贩运贸易,也加人到就地从事商业经营的行列中来。他们先是到鹤庆、喜洲、腾冲等商帮的商号中提货,开店零售,后又以“人伙分红”的形式投资到鹤庆、喜洲、腾冲商帮中,成为股东。在投资、经营获利后,因资本日趋增多,便脱离而出,建立起自己的商号,自主经营,成为独资经营的行商。纳西族商帮由此逐渐形成。
纳西族商帮同回族商帮一样,都有一个显著特点,即许多商号大多拥有自己的马帮。马帮从事的远程贸易,反过来又促进了商帮的发展和壮大,使其对藏、印的贸易进人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据统计,丽江纳西族从清末以来到藏族地区贸易的商号有30多家,往来马帮已达上千匹驮马。大研镇北阿迎昌村因之成为专门接待马帮的村落,有不少纳西族“马锅头”和小伙计以穿藏装和说藏话为荣。(8)此外,还有一种称为“藏客”的纳西族商人,自养马帮,并雇“驮脚”一年进藏一次。去的时候运茶叶、糖及各种日用品,返程时则带回西藏毛毯、皮货、山货、药材等,获利甚丰。春天则赴思茅运茶,一路放马一路走,回到丽江时人壮马肥,到了5月又前往西藏贸易。”(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