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什么是禅
什么是心,绝大多数人把对各种无数意识{脑质子}变化活动的感应当做心了,不是这样的。是能观照到这些意识[脑质子]活动变化的功能叫做心,亦名报通,亦名底禅。心只合一种,哪有那么多对意识{脑质子}的分别,那是意的缘故,明了时叫分别,故有“分别亦非意”的由来。对此类妄心的迷惑当灭、当绝,故有“死却无量劫来全心”之说。坛经云,心原是妄,即指此类心,而非指本心。本心清净无染,无形无相,无有处所,故无所著。此心本净,却立净相,言下成妄,亦名净妄了,故不可取。此类妄心万千变化如幻,不应迷惑其间,皆意随外缘所牵引,而生万千意识{脑质子}变化。然,心皆能观照,故说神奇。我们连量子角度下意识{脑质子}的活动都能感知、观照到,生命功能怎么不神奇呢。报通本有,即如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即指本心,即指了悟自性,此亦名禅宗。
若不能依世论而起佛法,却说禅、说心、说自性、说最上乘法要,皆非正说。当知佛法依世论起,绝非照本宣科。时代在变,世论在变,切入的角度也在变。量子学、脑科学的今天,不但不和最上乘法要相违背,反倒真实有力的证明最上乘法要的正确及不可思议。了知自性三身,首推第一义心。故坛经云,内见自性不动为禅。若于表我而见,连最隐蔽的意识{脑质子}也为真我自性的外衣了。随意识{脑质子}涌动流淌,于外文字形式表现的在华美秀丽,也皆非真禅,全都是不同意识{脑质子}的变化显现,故不应执恋。
坛经云,“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名禅定”。外不著相,内不著空,即如是。若不能离心、意、意识,怎么能真正做到内不乱。随境遇的不同而生各种意识{脑质子}的变化涌动,不见本源自性,障自本心。于安逸处,悠悠哉,自名为定、为静,非是真定、真静,因缘善故。若遇恶缘,烦恼意识{脑质子}丛生,强归镇定、镇静,亦非真定、真静,故不应执迷。善恶虽殊,亦合于二种,一言善恶性质,二言善恶意识{脑质子}。然,本无区别,善恶二种有区别,而心无区别,自性无区别,勿迷。非是心有区别,而是误将意对意识{脑质子}变化分别处当做心了,故应辨明,分离清晰。若本心未明,清风不知,言了悟自性者,实不可取。我于【禅宗心要】即【对佛教的正确认知】第八章节已经比较详细的讲述过,有缘者参照。在此,以【对佛教的正确认知】的诗词收尾,望有所感悟。
心亦通,意亦通,犹如永嘉不滞空。
三身圆融处,般若任我行。
若说禅,皆是禅,人生处处本清闲。
因人故,法不同,佛之心宗几人明。
言起不二微妙法,若离世论也空空。
离世论,非正觉,起处离心宗。
量子论,脑科学,机缘到,莫匆匆。
安心起,应依世论弘。
无上甚深微妙法,机缘未到也难从。
上根之士难寻得,故佛心宗几枯荣。
六祖论,永嘉明,今弘续,本愿同。
当出世,破邪宗,还真义,逾越万古长空。
下决心,与师行,除迷妄,展宗风。
龙衔宝珠,游鱼不顾。
只取心宗,旁杂不能。
万般幻象皆斩断,万种玄关一箭穿。
犹如了元上堂语,不会算也太无端。
心无端倪,故说无端。
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难起,难起,以断千年。
俯望下,一片怎个光景。
仰箭虚空,不敢苟同。
若引于此,绝非上乘。
人境俱夺,引君入心宗。
曾以为之心全死彻,祖师禅亦明。
心意意识清晰处,即刻捕得清风。
观自在菩萨亦得,了悟如来禅之中。
仙人掌不朽随笔,2012年8月,保定。
什么是心,绝大多数人把对各种无数意识{脑质子}变化活动的感应当做心了,不是这样的。是能观照到这些意识[脑质子]活动变化的功能叫做心,亦名报通,亦名底禅。心只合一种,哪有那么多对意识{脑质子}的分别,那是意的缘故,明了时叫分别,故有“分别亦非意”的由来。对此类妄心的迷惑当灭、当绝,故有“死却无量劫来全心”之说。坛经云,心原是妄,即指此类心,而非指本心。本心清净无染,无形无相,无有处所,故无所著。此心本净,却立净相,言下成妄,亦名净妄了,故不可取。此类妄心万千变化如幻,不应迷惑其间,皆意随外缘所牵引,而生万千意识{脑质子}变化。然,心皆能观照,故说神奇。我们连量子角度下意识{脑质子}的活动都能感知、观照到,生命功能怎么不神奇呢。报通本有,即如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即指本心,即指了悟自性,此亦名禅宗。
若不能依世论而起佛法,却说禅、说心、说自性、说最上乘法要,皆非正说。当知佛法依世论起,绝非照本宣科。时代在变,世论在变,切入的角度也在变。量子学、脑科学的今天,不但不和最上乘法要相违背,反倒真实有力的证明最上乘法要的正确及不可思议。了知自性三身,首推第一义心。故坛经云,内见自性不动为禅。若于表我而见,连最隐蔽的意识{脑质子}也为真我自性的外衣了。随意识{脑质子}涌动流淌,于外文字形式表现的在华美秀丽,也皆非真禅,全都是不同意识{脑质子}的变化显现,故不应执恋。
坛经云,“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名禅定”。外不著相,内不著空,即如是。若不能离心、意、意识,怎么能真正做到内不乱。随境遇的不同而生各种意识{脑质子}的变化涌动,不见本源自性,障自本心。于安逸处,悠悠哉,自名为定、为静,非是真定、真静,因缘善故。若遇恶缘,烦恼意识{脑质子}丛生,强归镇定、镇静,亦非真定、真静,故不应执迷。善恶虽殊,亦合于二种,一言善恶性质,二言善恶意识{脑质子}。然,本无区别,善恶二种有区别,而心无区别,自性无区别,勿迷。非是心有区别,而是误将意对意识{脑质子}变化分别处当做心了,故应辨明,分离清晰。若本心未明,清风不知,言了悟自性者,实不可取。我于【禅宗心要】即【对佛教的正确认知】第八章节已经比较详细的讲述过,有缘者参照。在此,以【对佛教的正确认知】的诗词收尾,望有所感悟。
心亦通,意亦通,犹如永嘉不滞空。
三身圆融处,般若任我行。
若说禅,皆是禅,人生处处本清闲。
因人故,法不同,佛之心宗几人明。
言起不二微妙法,若离世论也空空。
离世论,非正觉,起处离心宗。
量子论,脑科学,机缘到,莫匆匆。
安心起,应依世论弘。
无上甚深微妙法,机缘未到也难从。
上根之士难寻得,故佛心宗几枯荣。
六祖论,永嘉明,今弘续,本愿同。
当出世,破邪宗,还真义,逾越万古长空。
下决心,与师行,除迷妄,展宗风。
龙衔宝珠,游鱼不顾。
只取心宗,旁杂不能。
万般幻象皆斩断,万种玄关一箭穿。
犹如了元上堂语,不会算也太无端。
心无端倪,故说无端。
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难起,难起,以断千年。
俯望下,一片怎个光景。
仰箭虚空,不敢苟同。
若引于此,绝非上乘。
人境俱夺,引君入心宗。
曾以为之心全死彻,祖师禅亦明。
心意意识清晰处,即刻捕得清风。
观自在菩萨亦得,了悟如来禅之中。
仙人掌不朽随笔,2012年8月,保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