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触黄易是在大学的时候,那时寝室的一个朋友在玩一个游戏,叫做“破碎虚空”,我也去玩了一下,开头劈了几下飞燕刀法,后来还没到惊燕宫就死掉了。因为死得早,当然也不知道这其实是黄易的第一部武侠小说。
那时还有一个朋友在看黄易的《覆雨翻云》,小本连刊的那种,我随手翻了一下,就扔掉了。因为受金庸的影响根深蒂固,当时甚至以为那是一本下流黄书。
真正的亲密接触是在出国之后,那时学语言,时间充裕的可以用无聊来形容,加上法兰西文化的冲击又从某种程度上暗地里激发了潜藏已久的人文情结,于是又开始看武侠了。
有年轻的朋友向我推荐了黄易,我记起了这个人,有些不以为然。但我还是在网上搜索了一下,于是看到了《破碎虚空》,又忆起了那个未完成的游戏。
我开卷了,震惊了,沉醉了。
那是黄易的第一次,也是我第一次接受黄易的风格,不再固执金庸。
传鹰是不可超越的,尽管越空仙去,但他的厚背刀却一直前延后续到了如今的边荒,可见黄老的钟爱。
是啊,就好像人的初恋,一辈子就只有一次,终身难忘。
又好比难以割舍的乡土之情,金庸的书剑,亦是他的第一次,他写到的陈家洛的家乡是浙江海宁。
接下来我便十分自然的读了《覆雨翻云》,全卷。
浪翻云,覆雨剑,唯能极于情,故能极于剑,这是浪翻云的极至,也是黄易的巅峰。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浪翻云的境界,是以惜惜的死造就的。
正如庞斑,他的内涵竟然伟大到了要用厉若海的死来加以烘托。
厉若海吟出杜秋娘那句“花开勘折直须折”的那一幕,一直被我认为是黄老浪漫悲情的典范。
再有赤尊信,他的灵魂的绝大部分由韩柏来演绎,就好像胡一刀的精神,尽管由胡斐来接续,但终究无法超越。
魔师和静庵无法完成的遗憾,由浪子和梦瑶在接天之恋中叙补,这又让我们看到了大师的宽广。
风行烈也是一个独特的人物,他的人格由厉若海的精神,鹰缘的眼波,靳冰云的情丝,烈镇北的心血浸铸而成,沉舟侧畔千帆过,由他的成长可见一斑。
真正意外的惊喜该是戚长征,开篇的时候,他和上官鹰,翟雨时一同站在浪翻云的对面。他们的成长让人欣喜,这是黄老在向我们灌输一种难以言传的积极上进的人生观。雄关漫道真如铁,万里长征人终还,戚长征的战斗史,让我们深深体会了黄易小说的游戏精髓,刻骨铭心。
月满拦江,在我看来是到目前为止黄易小说的极至,不曾给我们留下任何遗憾。
这和大唐不同,大唐只牵引我看到了第三十卷,见到李渊之后,我就走掉了。小时候看过一本李世民的故事,不太想破坏童年美好的回忆。
寻秦我是从电视上看的,萱萱和古天乐都演的不错。黄易的情色风格一向受人非议,这是他的突破和创新,能否大众化我不敢多言,但看了泥人的小说,你会觉得黄老还真的是正人君子,点到即止,至少不会出现“葡萄”“我发射了”这样的简单名词和主谓句。
在我看来,破碎是黄易的初生,大唐是一个过程,寻秦是一次突破,覆雨则代表一个巅峰。
直到有了边荒,我发现边荒的时候,已经连载到了十卷之后,说起来真有点对不起黄老,我粗看了一下开头,知到讲的是淝水之战这段历史,于是我直接点到了这一章,几分钟草草看完以后,没有什么特别的感想,于是以为这回黄易是在抄袭历史,有点黔什么的。
谁知当我偶然间点击到任遥追杀刘裕又为孙恩击杀这一节的时候,我明白我错的厉害!
于是决定跟随大师的笔调,好好的再来一次。
还好,我赶上了,跟上了进度,不算太迟!
武侠的古典根源,一向被认为是《水浒》或是《说岳全传》(比如射雕里就有一部武穆遗书,而很多新派的武侠写手,也都多少愿意和岳爷爷搭上点关系!)
那时还有一个朋友在看黄易的《覆雨翻云》,小本连刊的那种,我随手翻了一下,就扔掉了。因为受金庸的影响根深蒂固,当时甚至以为那是一本下流黄书。
真正的亲密接触是在出国之后,那时学语言,时间充裕的可以用无聊来形容,加上法兰西文化的冲击又从某种程度上暗地里激发了潜藏已久的人文情结,于是又开始看武侠了。
有年轻的朋友向我推荐了黄易,我记起了这个人,有些不以为然。但我还是在网上搜索了一下,于是看到了《破碎虚空》,又忆起了那个未完成的游戏。
我开卷了,震惊了,沉醉了。
那是黄易的第一次,也是我第一次接受黄易的风格,不再固执金庸。
传鹰是不可超越的,尽管越空仙去,但他的厚背刀却一直前延后续到了如今的边荒,可见黄老的钟爱。
是啊,就好像人的初恋,一辈子就只有一次,终身难忘。
又好比难以割舍的乡土之情,金庸的书剑,亦是他的第一次,他写到的陈家洛的家乡是浙江海宁。
接下来我便十分自然的读了《覆雨翻云》,全卷。
浪翻云,覆雨剑,唯能极于情,故能极于剑,这是浪翻云的极至,也是黄易的巅峰。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浪翻云的境界,是以惜惜的死造就的。
正如庞斑,他的内涵竟然伟大到了要用厉若海的死来加以烘托。
厉若海吟出杜秋娘那句“花开勘折直须折”的那一幕,一直被我认为是黄老浪漫悲情的典范。
再有赤尊信,他的灵魂的绝大部分由韩柏来演绎,就好像胡一刀的精神,尽管由胡斐来接续,但终究无法超越。
魔师和静庵无法完成的遗憾,由浪子和梦瑶在接天之恋中叙补,这又让我们看到了大师的宽广。
风行烈也是一个独特的人物,他的人格由厉若海的精神,鹰缘的眼波,靳冰云的情丝,烈镇北的心血浸铸而成,沉舟侧畔千帆过,由他的成长可见一斑。
真正意外的惊喜该是戚长征,开篇的时候,他和上官鹰,翟雨时一同站在浪翻云的对面。他们的成长让人欣喜,这是黄老在向我们灌输一种难以言传的积极上进的人生观。雄关漫道真如铁,万里长征人终还,戚长征的战斗史,让我们深深体会了黄易小说的游戏精髓,刻骨铭心。
月满拦江,在我看来是到目前为止黄易小说的极至,不曾给我们留下任何遗憾。
这和大唐不同,大唐只牵引我看到了第三十卷,见到李渊之后,我就走掉了。小时候看过一本李世民的故事,不太想破坏童年美好的回忆。
寻秦我是从电视上看的,萱萱和古天乐都演的不错。黄易的情色风格一向受人非议,这是他的突破和创新,能否大众化我不敢多言,但看了泥人的小说,你会觉得黄老还真的是正人君子,点到即止,至少不会出现“葡萄”“我发射了”这样的简单名词和主谓句。
在我看来,破碎是黄易的初生,大唐是一个过程,寻秦是一次突破,覆雨则代表一个巅峰。
直到有了边荒,我发现边荒的时候,已经连载到了十卷之后,说起来真有点对不起黄老,我粗看了一下开头,知到讲的是淝水之战这段历史,于是我直接点到了这一章,几分钟草草看完以后,没有什么特别的感想,于是以为这回黄易是在抄袭历史,有点黔什么的。
谁知当我偶然间点击到任遥追杀刘裕又为孙恩击杀这一节的时候,我明白我错的厉害!
于是决定跟随大师的笔调,好好的再来一次。
还好,我赶上了,跟上了进度,不算太迟!
武侠的古典根源,一向被认为是《水浒》或是《说岳全传》(比如射雕里就有一部武穆遗书,而很多新派的武侠写手,也都多少愿意和岳爷爷搭上点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