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山东临朐朱位村探访明朝"江北第一状元"
2012-11-20 09:30:11 来源:
齐鲁晚报


11月14日(农历十月初一),位于山东省临朐县朱位村的状元祠首次以全新的面孔开门纳客。状元祠是明朝江北第一状元马愉的后人为其修建的祠堂,今年年初,马愉的后人自发捐款,在旧祠堂的基础上,修缮扩建了状元祠。
马愉是明朝江北第一位制科状元,做官时,心系社稷民生,关注政纲法治;一生不图厚积,乐善好施,虽官居要职,却清正廉洁,刚直不阿,在朝廷内外传为美谈。马愉去世后,他的后人为纪念他而在他的家乡建立状元祠堂,以提醒后人为官为人,要学习马愉的品质。 走近江北状元村 朱位村位于临朐县城南,东红公路七贤镇址西侧2公里。14日,记者一行沿着平整的道路驱车赶往朱位村。冬日的乡村显得格外静寂,阳光透过车窗照射到身上,让人感觉格外的温暖惬意。 朱位村以马氏为主,宋末元初陕西扶风人马近(青州府教授)率家人迁此定居。该村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被誉为“江北状元村”。 状元祠位于朱位村中央,始建于清朝万历年间,是为祭祀明宣德二年(1427年)江北第一位状元马愉而建造的。状元祠是临朐县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建筑之一。大门以青砖小瓦构筑,迎风雕刻精致,人物、动物、器物栩栩如生,进院3间大厅房,内设结构精密,正中挂有状元像。院内有古树“四月雪”,春节后开花,遍树全白,如同盖上了一层雪花,虽然历经500多年沧桑岁月,古树依然生命旺盛。 状元墓位于朱位村西南高岗上,坟丘保存完好,墓地其它文物在“文革”期间遭到不同程度破坏。2003年,墓地及保存文物重新修复。龟驼家谱碑高3米,上有两条盘龙。墓前3个平台,供祭祀用。3米高石门两边,有明代雕刻的石人、石马、石羊等及古碑10余通。2003年,状元墓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因为状元祠首次以全新的面孔开门纳客,让平静的乡村显得格外热闹。14日,不少马愉的后人从外地专程赶到状元祠祭拜。朱位村村委书记马爱军告诉记者,马愉的后人遍布周边多个村,逢年过节,状元祠便热闹了起来。有些已在外地定居的马氏后人,还专门带孩子到状元祠看看,听听状元马愉的故事,启发孩子用功读书,乐善好施。 自幼聪敏能诗善文 据史料记载,马愉(1395——1447),字性和,临朐县朱位村人。马愉自幼聪敏,能诗善文,且有胆识。他读私塾时,院中有棵樱桃树,一日,樱桃被偷吃,塾师便**起学生追查偷吃者。塾师喝问:“拨箔障,摘樱桃,何人所做?”诸生面面相觑,不敢回答。马愉略加思考,起身对道:“步蟾宫,攀桂枝,乃吾之为。”塾师听了,却转怒为喜。因为马愉不仅对偷吃樱桃供认不讳,而且对句对仗谨严,更有“步蟾宫,攀桂枝”,出语不俗,确非寻常。 塾师为试马愉之才华,又给了他一张像课本一样大的纸,要他在纸上画出一千匹马。马愉并无难色,先在纸上画了一座大山,然后画出一条从山后延伸而来的大道,最后画了一匹刚从山后露出头胸的奔马,马身后再画上卷扬的飞尘。他将此画交给了塾师,塾师笑着问马愉:“我让你画千匹马,你怎么只画出一匹马呀?”马愉回答道:“这是一匹马,其余九百九十九匹马都被大山挡住了。”塾师点头称许。 一年阳春三月,塾师带领学生去临朐名胜石门坊游玩。当行至仙人桥时,有一樵夫挑着柴挡住了去路。塾师见状,让樵夫让路,樵夫说:“如要让路,请先与我对句。”塾师说:“请讲。”樵夫出了句“此木为柴山山出”。塾师一时回答不出,众学生也面面相觑。马愉略微一思索,上前对道:“因火成烟夕夕多。”樵夫一听甚喜,遂让路远去。 33岁中状元 马愉20岁中秀才,永乐十八年(1420),中山东乡试第3名举人,时年26岁。第二年春天,准备到北京参加会试,途中得病,误期,返回。永乐二十二年(1424)甲辰科会试,因守继母孝,又未赴试。期间,刻苦攻读,宣德二年(1427)参加会试,殿试,一举夺魁,中了状元。明清543年间,山东共出了10名状元,马愉是其中之一。此科主考为杨溥,副主考为曾荣,马愉终生视二人为恩师。这年,马愉33岁。 此科乃为宣德皇帝登基后的首次开科,俗称龙飞榜。历来科考,大多考试五经,即俗说的以五经取士。此次,宣德皇帝下诏说:“自古制科,以得人为盛,愿得忠孝士足矣。”故此科乃为制科取士(制科,古代朝廷设置的临时考试科目,始于汉代,沿至清末。较重要的制科有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有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有博学宏词科;有孝廉方正科;有经济特科;晚清还有翻译科,各朝代制科科目时有改动,制科录取者一般都从优授予官职)。宣德皇帝出的制策是:“制曰:朕惟礼乐之道,原于天地,具于人心。所以治天下,国家之大器也。盖以和神人以辨上下,以厚俗化,皆由于斯。故圣帝明王。咸所重焉……爰及朕躬,获承鸿绪,永惟海宇之广,生齿之繁,化理之方,躬行为要。肆夙夜饬励,恭己思道,罔敢怠宁。诸生学古有年,究于治理。夫合父子之亲,明长幼之序,以敬四海之内,而兵革不试,五刑不用,百姓无患,此盛治之致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