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任务控制块TCB
任务控制块TCB,就是在操作系统中,用来描述和管理一个任务的数据结构。系统为每一个任务都维护了一个相应的TCB,用来保存该任务的各种相关信息。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下面几项:
A、 任务的管理信息:任务的标识ID、状态、优先级、调度信息、各种队列指针等。
B、 CPU上下文信息:CPU各种寄存器当前的值以及逻辑寄存器。
C、 资源管理的信息:段表地址、页表地址、根目录、文件描述字等。
当需要创建一个任务的时候,就为它生成一个TCB,并初始化这个TCB的内容;当需要中止一个任务的时候,只要回收它的TCB就可以了。
(7)任务的切换
基本思想:把当前任务的运行上下文保存起来,并恢复新任务的上下文。
任务切换通常有下面的基本步骤:
A、 将处理器的运行上下文保存在当前任务的TCB中。
B、 更新当前任务的状态,从运行状态变为就绪状态或阻塞状态。
C、 按照一定的策略,从所有处于就绪状态的任务中选择一个去运行。
D、修改新任务的状态,从就绪状态变成运行状态。
E、 根据新任务的TCB的内容,恢复它的运行上下文环境。
在一个多任务的操作系统中,采用任务队列的方式来组织它的所有任务。由操作系统来维护一组队列,用来表示系统当中所有任务的当前状态,不同的状态用不同的队列来标志。
(8)任务的调度
调度器可以看作CPU的资源管理者。
任务调度的首要问题是:何时进行调度,即调度发生的时机。一般有下面几种情形:
A、 一个新任务被创建时,需要决定运行新任务还是继续执行父任务。
B、 一个任务运行结束时,需要从就绪队列中选择某个任务去运行。
C、 一个任务运行阻塞时,需要选择另一个任务去运行。
D、一个I/O操作完成,任务阻塞结束,立即执行新就绪任务还是继续执行被中断任务。
E、 一个时钟节拍结束时,需要对就绪任务重新调度。
任务调度的第二个问题是:如何调度,即调度方式。主要有两种方式:
A、 不可抢占调度方式:例如时间片轮转。
B、 可抢占调度方式:例如优先级调度。
实时操作系统大都采用可抢占调度方式。
任务调度的第三个问题是:调度算法。
A、 先来先服务算法:按照任务到达的先后次序进行调度,是不可抢占的调度方式。
B、 短作业优先算法:各个任务开始执行之前,事先预计好它的执行时间,从中选择用时较短的任务优先执行。
C、 时间片轮转算法:所有的就绪任务按照先来先服务的原则排成一个队列。在每次调度的时候,把处理器分派给队列当中的第一个任务,让它去执行一小段时间。在这个时间段里任务被阻塞或由于其他原因暂停,或者任务的时间片用完了,它会被送到就绪队列的末尾,然后调度器再执行当前队列的第一个任务。这种算法的优点是各个就绪任务都平均地分配使用CPU的时间,每个就绪任务都能一直保持着活动性。时间片轮转法有一个默认前提,即位于就绪队列中的各个任务是同等重要的。
D、优先级算法:给每个任务都设置一个优先级。然后在任务调度的时候,在所有处于就绪状态的任务中选择优先级最高的那个任务去运行。采用优先级调度算法的一个问题是可能会发生优先级反转(教程P285),出现任务“饥饿”现象。
(9)实时系统调度
对于RTOS调度器来说,任务之间的公平性并不是最重要的,它追求的是实时性。
A、单调速率调度算法(RMS):任务的优先级与它的周期表现为单调函数的关系,任务的周期越短,优先级越高,任务的周期越长,优先级越低。RMS假定任务是相同独立的、周期性的、任务在能够在任何位置被抢占,而实际中的系统,任务之间需要进行通信和同步,这是一种理想的调度方法,实际中并不一定存在。
B、最早期限优先法(EDF):根据任务的截止时间来确定其优先级,对于时间限期最近的任务,分配最高的优先级。当有一个新的任务处于就绪状态时,各个任务的优先级就有可能要进行调整,选择截止时间最近的任务去运行。
(10)任务互斥
A、任务之间的关系:相互独立、任务互斥、任务同步、任务通信。
B、任务间的互斥:当前已经有一个任务正在访问临界区共享数据,那么其他任务暂时不能访问。
C、提出互斥访问的四个条件:
a、在任何时候最多只能有一个任务位于它的临界区中。
b、不能事先假定CPU的个数和系统的运行速度。
c、没有任务位于它的临界区中,它不妨碍其他任务去访问临界区资源。
d、任何一个任务进入临界区的请求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满足,不能无限期。
D、任务互斥的解决方案:
a、关闭中断法
b、繁忙等待法
c、信号量处理
(11)信号量
信号量记录当前可用资源的数量。
信号量由操作系统维护,任务不能直接去修改它的值,只能通过初始化和两个标准原语(PV原语)来对它进行访问。
任务控制块TCB,就是在操作系统中,用来描述和管理一个任务的数据结构。系统为每一个任务都维护了一个相应的TCB,用来保存该任务的各种相关信息。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下面几项:
A、 任务的管理信息:任务的标识ID、状态、优先级、调度信息、各种队列指针等。
B、 CPU上下文信息:CPU各种寄存器当前的值以及逻辑寄存器。
C、 资源管理的信息:段表地址、页表地址、根目录、文件描述字等。
当需要创建一个任务的时候,就为它生成一个TCB,并初始化这个TCB的内容;当需要中止一个任务的时候,只要回收它的TCB就可以了。
(7)任务的切换
基本思想:把当前任务的运行上下文保存起来,并恢复新任务的上下文。
任务切换通常有下面的基本步骤:
A、 将处理器的运行上下文保存在当前任务的TCB中。
B、 更新当前任务的状态,从运行状态变为就绪状态或阻塞状态。
C、 按照一定的策略,从所有处于就绪状态的任务中选择一个去运行。
D、修改新任务的状态,从就绪状态变成运行状态。
E、 根据新任务的TCB的内容,恢复它的运行上下文环境。
在一个多任务的操作系统中,采用任务队列的方式来组织它的所有任务。由操作系统来维护一组队列,用来表示系统当中所有任务的当前状态,不同的状态用不同的队列来标志。
(8)任务的调度
调度器可以看作CPU的资源管理者。
任务调度的首要问题是:何时进行调度,即调度发生的时机。一般有下面几种情形:
A、 一个新任务被创建时,需要决定运行新任务还是继续执行父任务。
B、 一个任务运行结束时,需要从就绪队列中选择某个任务去运行。
C、 一个任务运行阻塞时,需要选择另一个任务去运行。
D、一个I/O操作完成,任务阻塞结束,立即执行新就绪任务还是继续执行被中断任务。
E、 一个时钟节拍结束时,需要对就绪任务重新调度。
任务调度的第二个问题是:如何调度,即调度方式。主要有两种方式:
A、 不可抢占调度方式:例如时间片轮转。
B、 可抢占调度方式:例如优先级调度。
实时操作系统大都采用可抢占调度方式。
任务调度的第三个问题是:调度算法。
A、 先来先服务算法:按照任务到达的先后次序进行调度,是不可抢占的调度方式。
B、 短作业优先算法:各个任务开始执行之前,事先预计好它的执行时间,从中选择用时较短的任务优先执行。
C、 时间片轮转算法:所有的就绪任务按照先来先服务的原则排成一个队列。在每次调度的时候,把处理器分派给队列当中的第一个任务,让它去执行一小段时间。在这个时间段里任务被阻塞或由于其他原因暂停,或者任务的时间片用完了,它会被送到就绪队列的末尾,然后调度器再执行当前队列的第一个任务。这种算法的优点是各个就绪任务都平均地分配使用CPU的时间,每个就绪任务都能一直保持着活动性。时间片轮转法有一个默认前提,即位于就绪队列中的各个任务是同等重要的。
D、优先级算法:给每个任务都设置一个优先级。然后在任务调度的时候,在所有处于就绪状态的任务中选择优先级最高的那个任务去运行。采用优先级调度算法的一个问题是可能会发生优先级反转(教程P285),出现任务“饥饿”现象。
(9)实时系统调度
对于RTOS调度器来说,任务之间的公平性并不是最重要的,它追求的是实时性。
A、单调速率调度算法(RMS):任务的优先级与它的周期表现为单调函数的关系,任务的周期越短,优先级越高,任务的周期越长,优先级越低。RMS假定任务是相同独立的、周期性的、任务在能够在任何位置被抢占,而实际中的系统,任务之间需要进行通信和同步,这是一种理想的调度方法,实际中并不一定存在。
B、最早期限优先法(EDF):根据任务的截止时间来确定其优先级,对于时间限期最近的任务,分配最高的优先级。当有一个新的任务处于就绪状态时,各个任务的优先级就有可能要进行调整,选择截止时间最近的任务去运行。
(10)任务互斥
A、任务之间的关系:相互独立、任务互斥、任务同步、任务通信。
B、任务间的互斥:当前已经有一个任务正在访问临界区共享数据,那么其他任务暂时不能访问。
C、提出互斥访问的四个条件:
a、在任何时候最多只能有一个任务位于它的临界区中。
b、不能事先假定CPU的个数和系统的运行速度。
c、没有任务位于它的临界区中,它不妨碍其他任务去访问临界区资源。
d、任何一个任务进入临界区的请求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满足,不能无限期。
D、任务互斥的解决方案:
a、关闭中断法
b、繁忙等待法
c、信号量处理
(11)信号量
信号量记录当前可用资源的数量。
信号量由操作系统维护,任务不能直接去修改它的值,只能通过初始化和两个标准原语(PV原语)来对它进行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