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古琴:古称琴、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是中国最早的弹拨乐器,其历史几乎和中华文明一样悠久。古琴属于八音中的丝,或弦乐器族内的弹拨弦鸣乐器。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深具东方文化特色。古琴历来为文人阶层重视,被尊为“国乐之父”、“圣人之器”,在漫长的历史中积累了大量的文献,并与其他思想和艺术形式相互渗透,交相辉映,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由于年代久远,缺乏可靠历史记载,古琴的创制来源并不清楚,传说有伏羲造琴、神农造琴。虽然上古神话故事的说法尚无考古支持,但是古琴起源十分久远是确定无疑的。关于古琴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三千多年前的《诗经》而最早的实物琴是在距今约二千五百年,战国初期的曾侯乙墓中发掘出的五弦琴(五弦筑)和十弦琴。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050021d35aafa40f3cc6ced59b66038c/c7a068c6a7efce1bebe65e2baf51f3deb68f65d5.jpg)
古琴长约三尺六寸五分(约122-125厘米),宽约六寸(约20厘米),琴体厚约二寸(约6厘米),由琴体和琴弦构成。 琴体由弧形的面板和平直的底板胶合而成。面板琴首嵌有用于穿弦的“承露”、支撑琴弦的“岳山”,琴尾嵌有支撑琴弦的“龙龈”。 琴面一侧沿琴弦方向嵌有用于标示泛音音位的十三个圆点,称为“徽”。 底板上有用于安放“琴轸”的“轸池”,中部以下嵌有用于支撑琴身和缠弦的“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