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姓氏名称: 郑
拼音: zheng[四声]
郑姓分布
当代郑姓及其分布
华北、东北地区
郑姓在北京居第22位,在辽宁居31位,是华北,东北的大姓之一。
华北、东北地区,包括今天的河北、山西、山东、天津、北京、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市,是郑姓人迁居较早和分布较为广泛的地区之一。根据近来对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的研究结果表明,郑姓人口占北京人口总数的0.797%,占辽宁的 0.567%,分别位居第22和第31位,其他各省市的情况也大致相同,可见郑姓在这些地区所拥有的地位。
郑姓人向华北、东北地区的迁徙,以迁入山东为最早,其有关内容我们已经在第二、三章中有所涉及。其著名的郑姓聚居地除泰山和北海高密任城临淄等地以外,又有孔子弟子郑国所居住的邴邑,以及兖州、济宁、刚县、宁阳等等。到了当代,郑姓人的分布进一步广泛起来,如电影艺术家郑重是掖县人,田径名将郑凤荣是济南人,抗日烈士郑增信是蓬莱人,中共郓北县委书记郑鲁山是东平人,医学名家郑麟蕃是黄县人,等等,分布几乎遍及山东全省。
山西省郑姓人迁时间较早,在汉代初年就已知名。如我们在第三章中所提到的汉武帝舅卫青之父郑季,家于平阳,是山西郑氏知名最早的人。此后,郑姓又在永济、河东、阳城、祁县、太原、朔州等地获得了发展,并累计出了唐代太子太师郑霸、后周韩国公郑仁诲、后唐司徒郑琢、宋代太仆少卿郑本、元代剧作家郑光祖、明朝兵部右侍郎郑崇俭等著各人物。当代的山西郑姓人,在血缘上大多与他们有关,在分布上除以上述地区为中心外,又有一些知名人物生活在洪洞、沁源、五台、黎城等地,共同成为山西郑姓的几大居住中心。
河北郑姓的来源最早与荥阳郑氏由中原地区到这里避乱有关,后来又因一些政治和社会原因不时有人迁居这里。在当代以前,郑姓人在河北已分别居住在魏县、永年、邯郸、枣强、沧州、涿州、宣化、徐水、河间等地,并有唐代宰相郑(忄音)、五代凤翔节度副使郑阮、元代昭永大将军郑温、明朝兵部尚书郑洛、清代江苏巡抚郑瑞、直隶提督郑魁士等人知名于世。近代以后,郑姓人又在滦南、新城、深县、静海、丰南、东光、玉田、蠡县、安新、宽城等地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姓氏名称: 郑
拼音: zheng[四声]
郑姓分布
当代郑姓及其分布
华北、东北地区
郑姓在北京居第22位,在辽宁居31位,是华北,东北的大姓之一。
华北、东北地区,包括今天的河北、山西、山东、天津、北京、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市,是郑姓人迁居较早和分布较为广泛的地区之一。根据近来对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的研究结果表明,郑姓人口占北京人口总数的0.797%,占辽宁的 0.567%,分别位居第22和第31位,其他各省市的情况也大致相同,可见郑姓在这些地区所拥有的地位。
郑姓人向华北、东北地区的迁徙,以迁入山东为最早,其有关内容我们已经在第二、三章中有所涉及。其著名的郑姓聚居地除泰山和北海高密任城临淄等地以外,又有孔子弟子郑国所居住的邴邑,以及兖州、济宁、刚县、宁阳等等。到了当代,郑姓人的分布进一步广泛起来,如电影艺术家郑重是掖县人,田径名将郑凤荣是济南人,抗日烈士郑增信是蓬莱人,中共郓北县委书记郑鲁山是东平人,医学名家郑麟蕃是黄县人,等等,分布几乎遍及山东全省。
山西省郑姓人迁时间较早,在汉代初年就已知名。如我们在第三章中所提到的汉武帝舅卫青之父郑季,家于平阳,是山西郑氏知名最早的人。此后,郑姓又在永济、河东、阳城、祁县、太原、朔州等地获得了发展,并累计出了唐代太子太师郑霸、后周韩国公郑仁诲、后唐司徒郑琢、宋代太仆少卿郑本、元代剧作家郑光祖、明朝兵部右侍郎郑崇俭等著各人物。当代的山西郑姓人,在血缘上大多与他们有关,在分布上除以上述地区为中心外,又有一些知名人物生活在洪洞、沁源、五台、黎城等地,共同成为山西郑姓的几大居住中心。
河北郑姓的来源最早与荥阳郑氏由中原地区到这里避乱有关,后来又因一些政治和社会原因不时有人迁居这里。在当代以前,郑姓人在河北已分别居住在魏县、永年、邯郸、枣强、沧州、涿州、宣化、徐水、河间等地,并有唐代宰相郑(忄音)、五代凤翔节度副使郑阮、元代昭永大将军郑温、明朝兵部尚书郑洛、清代江苏巡抚郑瑞、直隶提督郑魁士等人知名于世。近代以后,郑姓人又在滦南、新城、深县、静海、丰南、东光、玉田、蠡县、安新、宽城等地获得了一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