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录铜矿吧 关注:226贴子:113
  • 16回复贴,共1

留下脚印,告诉乡亲们新人来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从小就在石菉长大,现在想想都有十年没回去过了


IP属地:广东1楼2012-11-19 12:57回复
    广州番禺


    IP属地:广东3楼2012-12-03 12:50
    回复
      2025-05-15 16:05:15
      广告








      5楼2022-11-06 09:46
      回复











        6楼2022-11-06 09:49
        回复
          以上就是现在的石菉铜矿。从上到下依次是石菉新村北区至长田山选厂至科研所


          7楼2022-11-06 09:52
          回复

            石菉矿藏的发现
            1962年当地村民报矿,在石菉山上有堆冶炼的金属炉渣,广东704地质队驻村普查探矿,经三年的勘探,没有发现该地区有钢铁金属矿,准备撤队。
            1965年春天,北京地质学院地球勘探专业(新设立)的师生到矿区实习,采用电阻布探,发现两极间电阻极小,有疑地下埋藏着高导电率的金属,经研究和分析,决定704地质队加密加深布孔钻探,多处取得岩心样本,发现岩心中含有孔雀石和含铜泥土,平均品位高达4%以上。矿藏在地表下30至90米之间,有石灰岩溶洞和地下水,未连城地下河,该地下层属于“喀斯特”地质结构。矿藏是次生冲积矿床。但在石菉周边地区周边小山未发现共生铜矿,而且附近有正在开采的锡山钨矿和南山钨矿。石菉矿床的成因至今仍是个迷。
            石菉矿床分东西两部分,东矿床为富矿,品位达4%以上,西矿床品位稍低,在1%左右,总储量达30万吨左右。
            我国是一个贫铜国,国家对铜矿床品位的平定含铜大于0.5%为有开采价值,含铜1%为富铜矿。石菉矿是极富铜矿。
            钨、鈷、铜是世界战略物资,国家对钨、鈷控制出口,但要进口铜,从南美智利进口铜。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冷战升级,为开辟另一路非洲东部赞比亚进口铜,66年援助坦赞铁路,进口铜可经印度洋和太平洋,开辟多一条航道,减少受战争爆发的影响。地质报告上报中央,中央批示自力更生,立即加速开采。当时在全国“备战备荒为人民”的雄伟口号下,在“学大庆油田大会战”的经验推动下,中央组织“石菉铜矿大会战”,要求“早出铜、快出铜”,支援国防军工和民用。
            调兵遣将 云集石菉夺铜备战
            石菉铜矿的开采项目列入1966年国家九十六项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建设资金和人力资源开绿灯,机电设备列入中央成套设备供应,基建三大材料钢材、水泥、木材优先供应。
            战争的胜利决定于人和武器,工业大会战也决定于人和设备,发挥人的因素第一。
            在中央的布置下,打响了大会战的战鼓,全国五湖四海调兵遣将,调配各路人员参战。在省有色局直接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和驻穗解放军的大力支持下,各路人马迅速奔赴石菉战区。
            调部队转业师级干部辛明久,阳春县委书记张良全到矿区。
            调莲花山钨矿矿长叶子先,南鹏钨矿矿长尹寸金到矿区。
            从广东省有色冶金系统:省有色局、设计院、研究院、地质勘探公司调入大批专业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到矿。有陈毓俊/叶雪影、李怀福/龙雪阳、于培耀/何丽英、藤少仪/李琦、李鼎新/谭狄仪、姜平之/钱曾、胡杰/覃月瑛夫妇、龙子、方朝东等夫妇,杨树华、李承章,陈炳泉、钟荣初、方湘吉、司徒辉、蓝坤云、黄永安、胡一军、何德顺等调入铜矿。还有汽车司机蓝瑞平、大马、小马、李炳林、孙恩鼎等调入铜矿。933探矿地质队,水文地质队也参战。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海舰队广州4801厂、4307厂、湛江4804厂调30多名青年技工支援大会战。有刘建才、许文伟、吴兰生、吴敬生、吴应辉、吴梅、吴时霭、林观昌、林炳泉、程广威、陈子平、吉惠芳、熊景生、张美英、黄碧英、李越锦、冯梅、冯淑明、陈桂芬、梁其荣、莫兴汉、符金昌、张怡东夫妇和雷锡如夫妇、莫庆春、许国生、李土寿、吴士进、陈恵芳、梁浩章、李龙生等,66年到矿后成立汽修班、机修班和采场机修班,他们是铜矿的修理技术力量,负责矿山机械和各种车辆的临修和一二保。
            省市单位:广船、省汽修厂、省技校和市冶炼厂调陆棠忠夫妇、李秉刚夫妇、许锡松、刘锦、张大峰、罗文燊、曾富、沈曼萍等师傅和青工,参加大会战。
            冶金部从四个中央企业连人带设备调入石菉。
            1、甘肃白银铜业公司调梁暖/龚安德(技术员),郭家瑶夫妇、欧文祖夫妇、阮炳成夫妇、易德香父子、李振球、师经武、徐偓等老司机,十部苏产亚斯—10吨自卸车。
            2、山东501矿调李振奎、李明德、郭海法、郜荣富等师傅,W—1挖掘机一台。
            3、安徽铜陵公司调徐成淦、施凤仪、汤家庆、吴帮学、杨春深老司机,调苏产斯—100推土机一台,W—1挖掘机一台。
            4、海南铁矿调郑世林、严执师徒,捷克1立方米挖掘机一台。
            省有色局从汕头、韶关、湛江、肇庆、梅州有色公司抽调干部和技术人员到石菉参加大会战。
            汕头公司各厂抽调,揭阳机修厂由林汉明副厂长带领,技术员刘烺华、林玉开/冯雁贤(财务)夫妇,技工陈贵鸿(七级电工)、张紫清(六级铸工)、陈祚德(五级铸工)、蔡奕柞(三级木工)、郑定雄、袁楚芳(三级车工)组成机修技术力量到石菉。
            还有吴子杨/张木兰夫妇、区梓权/吴乐仪夫妇、李敬亮、陈森尧(采矿)、刘安道(选矿)、朱月英(化验)、刘道辉、张壮宿等。
            韶关公司石人嶂钨矿:王谷桥夫妇。冶炼厂:贾普森/伍莹秀、李兴章/李利文(采矿)、蔡伍常/廖益寿(选矿)、郑南权/符金玉、钟燕初等夫妇,刘镜开(医生)、刘学(医生)、段跟意夫妇、刘星陈、郭启云、陈坚、张吉光、林岩松、温其森、蔡高茂、王瑶华、刘天养、范家宝、朱新吉(瑶岭钨矿)等。
            湛江有色公司抽调:吴衍伍、李学敏、罗春才、梁锡道、吴作山、丁章镇、杨振南、周树民、王富光、厚仁甫(采矿)、林炳华(采矿)、杨世礼(地质)、刘恒业、钟贵德、黄应祥/张月英夫妇、袁方/司徒雅丽夫妇、于杏林/李孟荣夫妇、李周廉夫妇等。
            牛牯岭锡矿:李全秀(土建)。
            梅州有色公司:江健。肇庆有色公司:王安祥。惠阳有色公司:段志德。
            各路大军云集石菉矿区,成立了大会战指挥部和构建了职能部门。
            大会战指挥部:辛明久、张良全任正副书记,总指挥有叶子先、尹寸金。
            政治部:徐德久主任、王安祥、于杏林副主任。吴子扬、叶雪影、李铿贤。
            人事劳资科:吴衍伍科长。李敬亮、钟荣初、刘星陈、郭启云。
            设备科:梁锡道科长。陈毓俊、林玉开、丁章镇、刘烺华、朱新吉、贾普森、何丽英、周树民。
            供应财务科:段志德科长。李怀福、李鼎新、冯雁、贤、钱曾、李孟荣等。
            基建科:陈慎彬科长。李全秀、吴作山、区梓权等。
            生产科:江健、姜平之科长。张木兰、张超、杨世礼、侯仁甫等。
            行政事务科:杨树华科长。李琦、司徒雅丽等。
            采矿场:罗春才、李学敏科长。陈森尧、林炳华、钟燕初等。
            省冶金设计院成立设计队,队长黄亚油。各专业设计人员40余人驻矿现场设计,打破常规设计程序,大胆创新“边设计、边试验、边建设”,现场交施工图、工程预算、修改设计、避免浪费国家财物。
            冶金部长沙、南昌有色设计院派连永章(机械)、刘镜清(选矿)技术员加盟石菉现场设计队。
            设计院对石菉矿区设计规划的设计蓝图:
            (一)采矿场:日采3000吨以上的原矿,确保铜选厂的需要。
            (二)铜选厂:日处理3000吨氧化铜矿,精矿品位25%,尾矿品位0.5%。
            (三)铜冶炼厂:年产粗铜一万吨,品位99.5%,炉渣含铜<1%。
            (四)汽修厂:年大修100标准台各种车辆。
            (五)矿山机修厂:负责矿山机械通用机械的大中修及生产部分配件。建成现代化机械的中型联合企业及附属生活设施。
            第一战役 露天铜矿的开采


            9楼2022-11-06 10:10
            回复
              第一战役 露天铜矿的开采
              头顶青天,脚踏稻田,铜矿就在脚下,开矿大军,群策群力,开矿创业,就在石菉地区的盆地上,开采露天铜矿。
              矿区不近铁路和河海,东线陆路从广州经佛山、肇庆、新兴、春城到矿区约280公里;水路经江门、阳江、春城进矿;西线从茂名经电白到矿130公里,沿途公路桥梁承载仅10吨,需要护路加固或修建桥梁,才能运达开矿的重型机电设备。需新建春城西出口的漠阳江大桥,承载30吨双车道钢筋水泥桥。扩宽至石菉矿区的公路。
              解决开矿初期用电,首先建设自备电站,容量为8台300匹马力的柴油发电站。
              在广州设立办事处,与省市有关单位联络和转运设备材料,由杨振楠、胡一军、司徒辉、钟贵德负责,在茂名设立办事处转运设备 由王富光负责。
              临时组建运输队,由驻穗钟贵德负责,改装一台10吨亚斯自卸车,自制一台15吨拉卡,配5吨和8吨平板车跟重载车运工具、材料;临时加固木桥承重,一台5吨吊随行起重,确保15—20吨设备安全运回矿区。
              66年6月,招收了一批潮汕揭阳、阳江刚从部队复员的汽车兵,是矿区的首批运输生力军。
              成套设备订货 调运省内设备
              1966年6月,在北京由陈毓俊和林玉开参加中央成套设备会议,接受分配单,满足采矿初期和总图运输设备,挖掘机、推土机、汽车等。
              省内由刘烺华调运设备:
              海南铁矿调一台捷克1立方米挖掘机,随机郑世林、严执师徒。
              瑶岭钨矿调一台解放4吨平板车,随车王林、石中生师徒。
              湖南宜章狗牙洞省冶机厂调C630车床一台,随机陈振华、查月嫦夫妇师徒。
              韶关东河冶机厂调一台4吨平板车,廖久司机随车。
              韶关凡口铅锌矿、大宝山铁矿调矿车及轻轨和钢材一批。
              惠阳鸡笼山钨矿调地磅一台。
              66年中央成套分配的设备,67年初派人到厂落实交货期和催运。
              丁章镇到厦门工程机械厂催交东方红—75推土机两台;河北宣化工程机械厂催交T—120推土机两台。
              刘烺华到柳州工程机械厂催交T—100推土机4台;重庆红岩机器厂催6台300匹柴油发电机组及求援配件;洛阳工程机械厂催交两轮和三轮压路机各一台。
              苏产玛斯—12吨自卸车12辆,有矿组派接进口车队,从天津港直接开回矿区,一周到达。
              波兰1立方米挖掘机3台,从上海发往广南,拆装后由矿运输队运回矿,8部苏产吉尔—130五吨自卸车开回矿。67年交货设备全部陆续年底到矿。
              石菉矿区建一座区域变电站,从茂名架110Kv高压线进矿,又从矿架35Kv高压线供阳春城,变电站容量为两万千瓦,由朱新吉、贾普森、何丽英跟进,矿区建供电网,自备电站与外电自动并网。
              1968年初,中央成套局在江西南昌开订货会,由陈毓俊、林玉开参加会议,要完成设计院提供的机电设备订单(采、选、机、汽修厂设备订单)。中央成套局都满足铜矿需要,发给了分配订货单。
              68年4月起,设备组织技术员到全国各厂家落实和催交机电设备。由陈毓俊/叶雪影夫妇和刘烺华到上海挖掘机厂催交4台1立方米挖掘机、一万千瓦变压器两台、D300深井泵19台、大型水泵4台,提运国产东方红小车一部。叶雪影留驻上海催运。陈、刘北上济南催交黄河—8吨车4部,直上北京后,刘烺华上长春催交解放—3.5吨自卸车17部。
              68年10月,梁锡道科长和刘烺华经上海到青岛汽车制造厂验收和提运黄河—7吨自卸车7部。
              厂方安排我俩长途路面试车,这是当年国产最大的自卸车,为供应石菉矿并援助阿尔巴尼亚水利工程建设,是首批试车。自卸车是单驾座、单司机。
              长途路面试车,斗箱上满载7吨细沙,当时天气已经转冷,我俩穿军大衣坐卧车斗细沙上,计划路程由青岛出发,途径即墨县、耒阳县、烟台市到威海市返回青岛,来回约600公里,沿途道路不平、弯曲,斗箱颠簸振动,幸得有细沙减震。曾住宿于一个马棚驿站,周边流马尿,臭味难闻,赶马帮队晚到早起,凌晨四点赶马上路,使人一夜难眠。因途中发现6350发动机气门挺杆折断一条,无备件,未达威海就从烟台折回青岛,一路平安。这是一次经寒冷、劳累而冒险的长途路面试车,因完全没有安全措施。
              68年4月,解放军南海舰队广州和湛江三个军工厂支援铜矿大会战的青工返回原厂。雷锡如夫妇和张怡东夫妇及吴时霭五人留矿工作。
              露天铜矿的开采


              10楼2022-11-06 10:13
              回复

                铜选厂选址长田山坡东南麓,山坡自然坡度符合选矿工艺流程多层工段的建设,修一条主干道直上原矿仓平台,修分支路到破碎、烘干、离析、磨浮工段平面,运送基建材料和设备,最大的层面是烘干——离析层面,需安装4台直径3米X20米烘干机和4台直径3.6米X50米迴转窑,土建工程和设备吊装就位,需各方施工队密切配合。厂房基建工程由湛江四建承包。
                机修厂选建在长田山西南坡上,在铜选厂附近处。
                汽修厂选址东风新村东面的平坡上,靠近采场內运车队、外运车队和教练车队。机、汽修理厂由阳春县建承包,都按质量按时建成。基建工程期间,基建科陈慎彬、陈广榕科长,技术员李全秀、吴作山、区梓权、李承章、范承良、郭永发、谢福炎全员到工地质检和技术服务。
                招收第三批复退军人,招收第一批湛江知青
                70年7月,军代表黄克华到湛江地区招收30多名知青进矿,自培机电学徒和操作工。招收邓锦胜、李海、颜妙、王方玠、朱恒、陈蓬文、吴姫乐、宋志强、陈绍才等大批复退军人进矿参加工作。
                67年初,政治部主任王安祥组建矿文艺宣传队,队长王永安,队员叶雪影、刘建才、陈子平、陈世礼、柯昌和、李宝鹏、许锡松、张美英、李越锦、陈桂芬等,业余排练节目,矿区演出和参加阳春县的文艺演出好交流活动,活跃矿区文艺生活。68年4月,因广州海军工厂支援大会战的青工返回工厂,缺少队员,活动暂停,后来在这次招收的知识青年中挑选部分人员参加文艺队,重新组建矿文艺宣传队,由军代表温伟祥负责。
                70年7月第一批进矿的湛江知青是矿山的生力军,由军代表黄克华和劳资干部赴招。
                湛江知青有:刘永明、蔡少容、庞爱明、梁波、林少琼、车新生、孔玉荣、包雪芳、赵为民、谢顺英、苏凤英、林立方、梁国华、梁玉奇、刘正、郑晓、洪德森、谭天民、李华甫、司徒为民、王智俊、林土云等。
                茂名知青有:郑志明、郑启荣、何秀芬、林顺霞。
                高州知青有:陈飞龙、蔡冰山、张丽华、吴巧瑜。
                电白知青有:林和安、关键前、黄小艳、吴乐娃、林逸婵。
                阳春知青有:王成钊、林爱娟、林道飞、吴其芳等。
                文艺宣传队抓紧排练节目,为向国庆三十一周年献礼暨铜选厂试产庆功大会。
                知青上矿山,矿未办技工学校,师带徒自培,他们将分配到铜选厂自培操作工,到机修、汽修厂自培机电工,矿自办汽车教练车队,自培驾驶员。
                铜选厂安装与调试
                铜选厂的工艺流程设备有60多套,总重超一万吨。机电设备种类繁多,都是矿山选矿厂重型机械设备。还有大型非标设备。设备吊装和试车考验着自建的运装工程队。
                运装队聘请广州打捞公司和仁济路起重队的起重工任米师傅和广船的焊工、广州水泥厂的托轮调整工参加吊装调试工作。没有专用的起重设备,仅有两个三脚架和两台10吨卷扬机。
                大部分设备一次吊装就位并安装试车。
                吊装难度最大的是离析选矿厂关键设备直径3.6米X50米的四条迴转窑。
                迴转窑是由全国五个制造厂分工制造部件和机件,然后运到现场吊装组焊,每条窑身由五节筒体对接组焊而成,筒体壁厚50毫米,每节重14吨,吊装对焊时由测量技术员陈炳泉、张应贤等人用仪器校准对中,在托轮上实施自动焊,由广船焊工操焊,要经100%超声无损探伤合格。每条窑上要套上三个20吨的轮带,一副大齿轮装置,每个轮带由托轮轴和轴承组支承,窑体组装后的轴线与水品面成3~5度从摇头向窑尾倾斜,由广州水泥厂调整工调校。
                迴转窑机电部件为145吨,内衬高铝耐火砖。
                在离析——干燥平台上,同台安装4台直径3米长20米的烘干机,单重60吨。20米的筒体整条吊装,两组轮带和齿轮装置后来套装。
                自己组建运装工程队,无专用起重设备,仅用简单的吊装机械,顺利完成了铜选厂多台重型大型设备的吊装,是个奇迹。
                机电技术员贾普森、陈大森、陈辉光、朱新吉、刘恒业、殷建鸿等参与安装调试。
                六十多台套设备,经单机、联动、空载试车合格,可转入试生产。
                离析攻关试产
                当年,用离析法选别氧化铜在国内外仍在实验室和半工业试验阶段,石菉铜选厂用离析法选铜规模工业化生产是新的挑战。虽然67年在安徽铜官山做过半工业性试验取得成功,但是面对生产仍需作一个攻关试验才能投产。
                在王谷桥、何振波厂长的领导和组织下,组成一个离析攻关团队,这个团队是设计——研究——矿厂组成的团队:
                设计院——黄亚油队长,莫洪坤技术员;
                研究所——郝延龄技术员;
                矿厂——各专业技术员吕锦春、施如礼夫妇、龙雪阳、廖益寿、蔡伍常、刘安道、张吉光、胡杰、伍莹秀、朱玉英、、林金立、谢健生、刘恒业、殷建鸿及迴转窑轮班操作工。在选厂离析攻关试验工作中,北京矿冶学院也立下汗马功劳。
                离析攻关试产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试产,从原矿——粗细碎——干燥工段,试产成功,干矿粉进矿仓,有一定储量,第二阶段进入离析——磨浮出精矿。
                迴转窑是离析攻关的关键设备,大窑每分钟四转的速度慢慢迴转,窑头轻油点火,重油喷入燃烧。
                从窑头进入干矿粉、盐(NaCl)、和干煤粉混合料,各料已经调好配比。窑头内温度达到1100℃,混合料进行物理化学反应,盐在高温下分离出氯离子夺取氧化铜中的氧离子,使氧化铜还原成铜,这是离析的过程。分离出单体铜附着在煤灰渣球表面,从窑尾排出。注水经冷却后由双螺旋分级机脱水后进入球磨机,磨碎后进入浮选机,加入浮选药,选出精矿,经真空过滤机脱水,卸入精矿仓,5吨抓斗吊车装车外运或打包外运。
                选矿、化验技术人员和操作工轮班取样化验,调控下料量和窑内温度,使物料在窑内最佳的物理化学反应,获得25%的精矿。
                干燥烟气经布袋收尘后排放。离析反应烟气经酸洗后通过花岗石井及塑料烟囱排放,烟囱高达65米。后浮废液经浓縮机浓縮后把尾矿用沙泵送尾矿坝存放,尾矿品位小于0.5%,工业废气废水达标排放,不污染环境和附近农田。
                经过三个月的日以继夜离析攻关试产成功了,选出品位达到25%合格同精矿产品。向国庆二十一周年纪念献礼,矿文艺宣传队演出了一场庆贺节目。
                  第三战役 建成采选冶联合企业
                中央再调配人员和设备参战
                冶金部从湖北大冶调配一批技术人员参加炼铜厂的建设,有余广元工程师夫妇、温春仁、莦钦华、赖均焕、邱炳才、梁超亚等,还有省局调来冶炼专业人员金承涛。
                71年元月,中央从020部队调两台T—100推土机进矿,由刘烺华和汤家庆师傅前往鞍山020部队验收和调运。当时正值腊月寒冬,鞍山气温—20℃,冰天雪地,雪厚达20多厘米,泼水到户外即成冰,树上挂雪翠,雪景壮观,难得一见。部队招待我们俩住在胜利宾馆,调试好两台推土机后就办理调运手续。有幸跟湖北参观团坐鞍钢通勤车参观鞍钢,参观了全国最大的1650立方米的炼铁高炉出铁水的壮观,参观最大型的轧钢车间,见识钢铁生产,理解“钢铁为工业父”、钢铁是发展祖国工业发展先行军的道理。
                招收第二批知青到矿
                需要自培操作工为新建铜冶炼厂,形成采、选、冶联产目标,需要自培操作工和机修、汽车修理技工,为活跃矿区文体生活充实文艺队,成立男女篮球队,在湛江地区各市县招收知青,这批知青又是铜矿的生力军。
                由军代表黄克华和劳资干部分赴各县招收。
                湛江市的知青有:张克胜、张建萍、张萍、张兵、黄炳成、黄燕、王德、王强光、许爱民、陈坚、鲁强、冯国华、周福强、刘丹、钟多明、黎更萍、赖必成、朱广荣、候茂胜、司徒建平20位。
                高州县知青有:张青、许维实、朱丽坤、邓文、黄时、陈伟清、湛国雄、邱国欣、陈德祥、吴志强、李庆祥、赖伟新、程立纪、麦瑞恒15位。
                化州知青有:郑南屏、陈艳、梁红兵、劳永坚、颜志平、张丽明、谢滔、林美妮、庞艳杰等人。
                信宜县知青有:谢杰清、关秋华、张霞、胡可辉、苏辉、张娅、许南夫、陈林列、雷锦勋、郑炬共十人。
                阳春县知青有:陆建华、邓希丽
                、林浩。
                以上知青,他们被分配到机修厂、汽修厂、铜选厂当徒工、操作工。留矿部的有:许爱民(矿办)、张青、张建萍(广播站)、黄炳成(劳资科)、陆建华(基建科)、许维实、张娅、陈艳(机动科描图)。
                在铜矿大会战期间的1970至1972年,还有大批的阳春、马水知青和铜矿职工子弟参加大会战,他们是阳春、马水知青:王德光,范秀莲,叶绍春,段啟华,陈粤湘,邓宗权,邱伟华,林东阳,钟海燕,陈成忠,李路明,彭学娟等。
                参加大会战的职工子弟有:李建新,徐惠博,汤奇志,翟月华,唐凤仪,邓秀英,邓玉祥,黄志瑛,李垣,关万群,陈建光,李玉梅,汪少波,李才兴,高春莲,叶勇军,邓勇军,黄丽娜,丁松锦,丁松粦,丁佩珠,丁佩珊,梁福明,梁禄明,梁碧霞,梁秋霞,梁利霞,梁冬霞,等等。
                这些都是很不完全的记忆,据有关消息,当时马水镇参加铜矿大会战的知青就有一百二十八人之多。


                12楼2022-11-06 10:18
                回复
                  2025-05-15 15:59:15
                  广告
                  上文本来是转发 刘烺华原创:阳春石菉铜矿大会战。但不知道怎么回事,文章开头一大断却没有发上来。真是太遗憾了


                  14楼2022-11-06 10:24
                  回复
                    附:
                    咱机修连的老师傅和领导们
                    文 / 陈绍才
                    那年那月,时间已经过去很遥远,借助“铜业中学公众号”挖掘出来的大量老相片和两部关于石菉铜矿的老电影,我想起了那峥嵘的岁月,想起了石菉铜矿的建设者们。
                    一九七O年七月,我成了石菉铜矿修配厂机修连的一名新工人,在革委会副主任林汉明的领导下,在机修连长陈从光的带领下,在钳工师傅黄家道(副连长)、古瑞源(钳工排长)等一班老师傅手把手的教育下,我们一大班退伍军人和青年学徒边学习边工作,参加了石菉铜矿建设的大会战,老师傅们是主力军,我们是生力军,干得无私无畏,干得热火朝天。那时的领导还有机修连指导员廖宜武、副指导员刘冠新。老师傅们还有很多,他们都是从全国或广东省内的知名企业抽调过来的技术骨干,他们有车工排长李铭康(叔公),车工班长张金胜;钳工师傅还有李日旺、庞树琼、何炎村、林北礼、刘经奋和女师傅吴时蔼(阿娇);还有铣床老师傅李秉刚,车工师傅陈惠冰、陈香松,磨床师傅唐祖谦;还有钣金排长许锡松、钣金师傅杨国廉、电焊师傅梁锦添、曾富和女电焊师傅钟玉珍、沈万萍;锻工老师傅是李庆龙;铸造方面的老师傅是张紫清、肖雪英;电工老师傅是老蔡,他名字叫蔡森兴。还有一九六九年进矿参加建设的退伍兵,梁达冀、吕庆方、蓝文基、张其彩等,他们对于我来说,也已经是师傅级的人物。
                    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有钳工老师傅黄忠庆,他是茂名安装公司留下来的技术骨干,那时他教我们刮研选矿厂脱水螺旋的铜轴瓦。另外钳工排长古瑞源是个很爽朗的人物,老师傅们都叫他“古仔”,我当然不敢这样叫他,他教我很多钳工技术,其中的冷錾淬火技术最为奥妙。
                    题图说明;
                    机修连自己制作的端面车床。背向:车工排长李铭康。正面:左,钳工排长古瑞源,右,大学生技术员杨智勇。蹲位,右,副连长黄家道。
                    下图:从左到右,机修连副指导员刘冠新,修配厂革委会副主任林汉明,机修连副连长黄家道,铣床班长李秉刚老师傅,钳工排长古瑞源,车工班长张金胜老师傅。前右一车工排长李铭康,前右二钣金排长许锡松。
                      那时的知识分子也很活跃,中专生有云南四杰崔之达、危克志、张治平、邵祝强,广州来的中专生梁光,潮汕人郑定雄,还有云南来的女中专生段云松,他们都是生产主力军,大学生就有郑南权、袁首祥、杨智勇、吕恩繁、李锡景,新分来的王永生、蔡文蕊两夫妇,大学生们是机修连工程技术的中坚力量。在铜矿建设的大会战年代里,这些领导干部和老师傅们有很多感人的事迹。
                    老领导林汉明,是机修老师傅出身,为了支援石菉铜矿的建设,他服从组织安排,一九六六年从揭阳机修厂调来。由于当时矿山建设条件的艰苦,他的家属亲人都留在揭阳,身边只带了个小女儿林丽芳来到矿山。林汉明一九七五年开始任机修厂厂长,大家都叫他老厂长,下面我也用老厂长的称呼来回忆他大会战期间的故事。
                    老厂长四十来岁,身材魁梧,紫铜色的皮肤,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出入风雨的实干家。据指导员廖宜武对我的介绍,因为联系机械配件等问题,老厂长经常风雨日晒,独自一人蹬着他那辆凤凰自行车,奔走七十多公里外的阳江,最终老厂长的腿脚落下了严重的风湿关节病,但为了早日建成铜矿,争取“十·一”出铜,老厂长从不停歇,当时流行的一句话叫“小车不倒只管推”,老厂长就是这样一个人。老厂长的事迹深深的感动了我,我当时是铜矿广播站的积极投稿者,写的最多的就是林汉明老厂长。
                    机修连工人正在安装冶炼厂圆盘浇铸机。


                    16楼2022-11-06 10:3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