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安纹身吧 关注:60贴子:262
  • 0回复贴,共1

具象地说,文(纹)身是什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写的《现代汉语词典》释文身为:“在人体上绘成或刺成带颜色的花纹或图形”——这仅及文身的现象层次而未入其功能层次,可谓粗浮不精;但却也在不经意间反映了社会上对文身这一重要文化现象的了解状况。从文明人的立场看,文身带有某种自戕的意味。这种有计划地刺伤皮肤以至使之发炎、变色的原始艺术和原始巫术的混合体,展现了人类精神现象学和人类精神史中的复杂内涵。
在读者就要接触的这本小书中,作者除去向人们展示了文身世界的种种现象之外,还介绍了对文身功能的五种解释:美饰说、尊荣说、吸引说、巫术说、标志说。标志说是较为后起的一种解释,在很大程度上涵盖了前面的几种解释。本书作者也是大体赞同此种解释的。通过对各种文身现象的综合分析,我们将看到,文身是生活信念的标志。
在原始民族物我浑一的图腾制中,在文化民族区别等级身份和社会集团(如许多秘密会社)的智性努力中,以及在费拉民族亚文化的职业群体和个人爱好中——无不贯穿着一根谱线:它向人倾诉着文身者形形色色的生活信念。倾诉了文身者为体现这种信念而忍受的巨大痛苦——这种忍受痛苦的能力本身也就是一种信念使然。
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可以说明这一信念:民族英雄岳飞的母亲,曾在岳飞的背部刺下了“精忠报国”四字,勉励他从事以身许国的复国战争。这是一项典型的中国式文身。岳母采取刺字的方式而不是文化人惯用的题赠方式,当然和岳飞母子出身于社会下层有关;但也表明,直接刺刻在人体上的符号比之印在身外之物上的符号(如写在纸上的墨迹),对当事人更具有远为深刻的心理暗示力。岳飞母子的文身活动,提示了文身现象确实具有的普遍功能:社会的与心理的“言志”功能。以此,文身成为生活信念的自白。
通过文身,人在某种意义上变成了一个符号。通过约定的含义,他被附加了一种象征性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这种象征力量是通过其内在力量的节流而获得的。而内在力量的节流,是通过英雄考验式的磨难而实现的。正因为如此,文身活动在古代往往也是和成年仪式联系在一起,甚至是以之为轴心的。它从童年开始,在青年时代达到高潮,贯穿人的整个前半生,结果是造就了一个奇异的人体符号系统。应该说,在任何一种文身样式及其具体解释下(美饰的、尊荣的、吸引的、巫术的……,),都展开了同一个现实:作为文身者的当事人,受到了某种外来力量的干涉,并在此力量的控制下心甘情愿地,身不由己地驯服于归化的精神。对归化精神的不同类型,人们完全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去作出多重的、甚至是相互交叉的解释。
我个人的解释是,即便是那些显得毫无生活信念,完全以娱乐为目的的现代文身者,也还是通过文身活动体现了一种强烈的信念,尽管你不妨把这种信念叫做“追求感官刺激的”。否则,你就很难设想他会忍受巨大的痛苦以换得文身之美,更难设想他仅仅是为了单纯的自虐而施行文身。为了“好玩”而进行文身,则他的生活信念则是追求“好玩”。这也许可以被斥为玩世不恭,但你却不能否定这也是一种生活信念。作为一种直接铭刻在身体上的符号,文身沟通了人的灵与肉。摘自 只爱割线


1楼2012-11-17 22:5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