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式 两手攀足固肾腰
本式通过幅度较大的俯仰腰身来进行“两手攀足”的动作,从而达到健固腰肾,疏通经脉,调理人体气血,促进生长发育的功能。 本功法以动为主,习练中要求动作自然伸展,舒缩充分,柔和连贯,松紧结合,使肌肉、筋脉充分舒张,从而促使经气活跃,滑利关节,活血化淤,强筋壮骨。随着动作流畅展开,要做到意随形而动,主要集中在动作的部位和过程。练功中的呼吸吐纳,要与动作导引相配合,按照“起吸落呼”的规律,采取逆腹式呼吸方法,两掌缓缓上举时吸气,下落时呼气;两掌从腋下后插时吸气,推摩攀足时呼气,要求意到气到,气到力到。要使动作、意念、呼吸协调配合,必须坚持不懈地长期习练,熟练掌握功法技能,才能达到“调身、调心、调息”的目的。 中医理论讲“腰为肾之府”。《黄帝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肾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其生理功能是藏精、主骨、生髓,为生殖发育之源。又主纳气、主水,开窍于耳及两阴,其华在发。中医理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先天之精藏于肾。如《灵枢·本神》说:“生之来,谓之精。”肾精化气,即为肾气。因此肾精充足,肾气就旺盛,肾精不足,肾气就随之衰减。肾精属阴称肾阴,肾气属阳称肾阳,对人体各个脏腑起着濡润滋养和温煦生化作用,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互为转化,维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就会正常。加强锻炼,从调节肾阴肾阳着手,做到炼精、保精、充养先天之本,增强肾脏功能。 通过“两手攀足”运动,脊柱大幅度前屈后伸,可刺激人体先天之本——足少阴肾经。首先,此经起于足掌心涌泉穴,经内踝下方,沿下肢内侧后缘上行,贯脊属肾,络膀胱。当两掌沿两侧腰部推按腰、臀、腿、足经脉穴位,对肾、肾上腺、输尿管有良好的牵拉按抚作用,不但可以疏通众多的经络不平之气,还对相联络的器官内脏起到调节作用,达到“滋肾阴、补肾气、壮肾阳、理胞宫”的效果。其次,还可刺激脊柱督脉与腹正中线任脉,打通阴阳经气机,发挥温补和濡养作用;推摩脊柱上的俞穴、命门、阳关等穴位,有助于调节肾阴,滋助肾阳,生精补髓,可防治生殖泌尿系统方面的慢性疾病。再次,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于脊椎两旁,联络肾,与肾相表里,按摩经脉八髎、委中、承山等穴,疏通经气,调和气血,对潜伏在膀胱经上的疾病,如头晕脑胀、腰背酸痛、股关节伸屈不灵等,都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总之,人到老年,肾的精气衰减,生理机能和生殖能力随之减退,形体也逐渐衰老。在病理上,凡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表现异常,都与肾气虚衰相关,因此,人们必须重视肾气的盛衰,调养人体先天之本,以求固肾壮腰,延缓衰老。